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甲 《文教资料》2009,(21):32-33
由于语言的差异和史料的众多,中文系<外国文学史>教学中始终存在着对文本的陌生化,很多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非常低.只有通过文本细读,增强学生细读文本的功夫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才是符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融合的教学改革的指归.  相似文献   

2.
学习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应该削去浮华,回归阅读,回归文本,回归简单,让学生真心回归,真情流露,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3.
多年前,在英语专业的文学课程改革里,以作品鉴赏取代文学史概览的呼声较高。不过,无论过去关于英美文学史课程设置的争议有多大,新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仍然把英国文学史与美国文学史列为英语专业文学方向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英语专业的文学教育既不能重史轻文,也不能重文轻史,应当文史并重。这不意味着我们要回归多年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通过革新教学方法,英美文学史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优势课程。关于文学史学科自身的矛盾与争议问题,教师无需回避,而应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反思学科建构的过程与可能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意识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十分重要的,要强化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要培养学生对语感的体味能力,要回归文本。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 1、以写作带动回归文本,以回归文本促进写作。 2、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使用文本的意识,提高学生作文驾驭文本素材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田华 《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61-162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课选择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具有鲜明探索意识的作品进行精讲,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在讲授的过程中,应当体现三个步骤:阅读文本--剖析文本--超越文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7.
李静 《文教资料》2011,(36):181-182
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中尤为重要.面对现今学生不喜欢读书的现象,本文提出阅读教学应回归文本,培养学生稳固的阅读兴趣。回归文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即品味语言,设置悬念.联系生活。  相似文献   

8.
研讨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外国文学史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文本阅读与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能力,论文在对研讨式教学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指出了外国文学史课程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引导、任务布置、学生对相关专题的研究、分组讨论以及教师点评与总结等五个密不可分的环节,并分析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外国文学史是中文专业一门核心的语言文学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但是传统的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教学中始终对文本陌生化,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因此需要改变固有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外国文学的教学往往重视文学史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文学作品的文本阅读。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应该以文学发展历史为脉络,以文本为基础,加大作品分析在教学中的比重,在经典文学作品细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提出拒绝教师“满堂灌”,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中成为了引导者。怎样做好“引导者”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教给学生学的方法,而忘了教给学生学的内容,矫枉过正,以技巧取代了文本阅读。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是文化的载体,是培养学生人文涵养的重要途径,而文本是语文的载体,语文的人文性和教育功能都要靠文本来实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是关键,因此回归本文才是语文教学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文本的价值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却经常性缺失,语文教学呼唤文本解读的价值回归。教师要准确把握文本解读的要义,引领学生真切感受文本生命的美丽。通过欣赏文本的语言美、艺术美、思想内容美,来感受文本生命,从而培养阅读兴趣,增强知识积累,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不断汲取养料,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13.
文本细读教学法是文本细读在文学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也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基本方法。对提高学生文本细读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锟 《语文天地》2011,(12):33-35
语文教材中有着如此丰富的内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回归文本,既让课堂充满灵性又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呢?一、立足文本,使学生感知美感知是人们认识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学生  相似文献   

15.
王媛 《陕西教育》2008,(9):33-33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技能。在处理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延伸时并非是不着边际的开放,而是在教学阅读课本时,必须回归文本,并非是流于形式的讨论和泛化,或者是搭花架,或者是无限制的拓展,或者是歪曲文本、肢解文本。那么阅读教学要回归文本应该做到哪些呢?  相似文献   

16.
外国文学教学长期以来以文学史教学为中心,严重制约了学生自由思考和学习的空间。笔者提出以文本细读为主、文学史教学为辅,从文本出发走向文学诗学的教学设想,并对文本细读的课堂教学实践形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重新审视学科、教材、学生,回归到语文的原点,学习的原点,儿童的原点,抓住学科回归——夯实自己的"功夫",抓住教材回归——品足文本的"味道",抓住儿童回归——贴近学生的"内心",才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英美文学在国内许多高校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门必修课,因此很有必要把这门课上得生动有趣。通过在英国文学教学中运用图示法辅助教学,以具体而又形象的图示法来讲解诗歌、小说文本和文学史,让本来抽象的、隐晦难懂的作品以及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和生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文本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分析、判断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鲁迅的小说教学中,若一味向学生讲述文学史上现有的结论还不足以让学生领略作品的实质内涵,在实践教学中,最好能从文学作品出发,在文本细读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方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切实提高学生对作品文本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20.
理解能力是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抓住关键词、关注文本情感、聚焦文本表达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