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大中专在校生中存在许多消费误区。在校园内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现为炫耀性消费和时狂性消费两类消费误区。在部分学生中请客送礼、追赶潮流、恋爱支出愈演愈烈,导致了荒废费学业、染上铜臭、误人误己,后果严重。究其原因,有社会、家庭、在校生主客观方面诸多因素。在当前我国倡导节约性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要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大力加强教育,让在校大中专学生逐步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2.
熊小琳 《考试周刊》2012,(81):171-172
近年来,各地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职业中学(含大中专院校)的在校生犯罪呈高发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教育部门和司法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也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调查,并形成了粗浅的意见,以供有关部门参考。一、在校生犯罪基本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今年下半年的自学考试正在紧张地进行阅郑。记者从省考试院自考处得知,我省纂这考试到目前已经组织考试30次,今年下半年报考人数达到332397,超过了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也超过了全省所有成人高校在校生。15年来,我省已有大中专比业生97150人。这次阅卷...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会计等专业高职高专在校生自学考试助学试点,简要介绍了高职高专在校生自考考试课程考试考核主要改革措施,试点专业实施效果及评价,指出了当前高职高专在校生自考助学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在校生自考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面对自考热职校要冷静河北柴全喜如今.自考热轰轰烈烈来到了职校校园。职校生没有高考压力.渴望进一步深造等特点.使许多自考举办者把目光投向他们。在诱人的宣传之下,有的职校报名参加自考的学生竞达半数以上.“双休日制”的实行更为这股热潮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和理山...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职院校也可以颁发国家承认的本科文凭,不过这本科文凭名叫自考本科.实际上,这种"自考本科"文凭与全日制的本科院校颁发的本科文凭一样,都是国家承认的,只不过自考本科没有学位而已. 高职院校开办"自考本科",好处很多,一是节省了学生的读书求学时间,一边读高职,一边参加"自考",毕业时可获得"专科层次的高职"和"自考"的本科两个文凭.二是学费低,只需缴纳自考的费用,一般为5000元到20000元之间.三是有了"自考"本科,可以参加研究生学习,读在职研究生没有问题.四是这种文凭容易获得,因此高职院校相当多的在校生都参加了这种自考.  相似文献   

7.
大树参天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几分汗水,几分收成。在广大自考考生和各级自考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自学考试事业从一棵稚嫩的幼苗,经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已在中国大地上深深扎根,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并结出累累硕果。仅以邯郸市为例,由开考之初仅3个专业、800多名考生,发展到今天包括本科、大专、中专3个学历层次,涵盖文史、理工、经济、法律等各个学科门类,拥有70多个专业、10万多名考生的规模,自考考生人数远远超过了全市各大中专院校在校生数的总和。17年来,已有28000多人通过勤奋刻苦的努力完成了学业,取得了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实现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大中专学生变态心理的几种现象,并结合当前大中专学校内外的现实情况,探索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消涂大中专学生变态心理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建制至今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自考事业由一棵幼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成就卓著。站在自考看自考,事业不断发展,可喜可贺;但跳出自考看自考,无论是改革的步伐,还是运行机制,仍程度不同地存有滞后现象。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受高校扩招、成人高校招生门户开放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生源渐次滑坡,自考事业发展不同程  相似文献   

10.
自学考试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回眸而望,二十多年来自考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同时在其内在结构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生源结构的变化。开考之初,自考生多为在职学习,考生年龄偏大,参加自考的目的也较为单一,以补充知识和获取学历为主,涉及到就业问题范围很小:而目前的自考生中,高考落榜生和中专、大专在校生占较大比例,他们参加自考一是为了获得本科学历,二是为将来的择业增加筹码。随着上世纪末开始的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本科毕业生急剧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加大,现在又有越来越多的自考毕业生也加入到求职的大潮之中,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那么广大的自考生应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应对这样的形势呢?笔者从一个多年从事自考管理者的角度,与自考生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我省的自学考试从1984年开考至今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十三年来建立了一支以大中专院校为依托,以各级考试机构为基础的相对稳定的办考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办考,经验。随着自学考试事业的深入发展,考试功能和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开考专业从1984年专科段4个专业,已增加到目前本科、专科、中专59个专业,报考人数也呈现了直线上升的趋势。仅就石家庄市来看,1996共开考54个专业,上半年报名人数61019人,143980科次,其中新生28999人。下半年报名人数为57017人、135973科次,其中新生18857人。比1995年全年增加考生39144人、95908科次,比1994年增加考生62044人、149603科次;报考人数、科次均翻了一番还多。报考人数、科次均创开考以来最高记录。1996年一年增加新生47856人,1997年上半年报名人数比96年仍有大幅度增长。这新增的考生大部分是中专在校生,反映了现在中专校园里出现了“自考热”,对这股“自考热”,社会上有褒有贬,有的提出“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对其应该“降温”,应予限制等等。中专校园里的“自考热”是如何形成的,如何评价或正确对待这股“自考热”,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分析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根据笔者个人体会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2.
选题“扎堆”现象,是指自考学员虽然地处各方,但论文选题却相对集中的现象。这种“扎堆”的选题呈现“名”效应、“借”教材等特征。自考学员论文选题“扎堆”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不利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健康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吴晓青 《文教资料》2012,(12):163-165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自学考试与成人高考、普通高考不一样,自考院校学生与普高在校生也具有明显的不同。本文对在自考院校学生特点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激励自考生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自考热”的思考冯大生1995年上半年.江苏省自学考试报名人数达23.6万余人.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有35%是新报考者.3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还有部分在校生。显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为人们求知求学的热门、那么.在众多的教育形式中.“自考”何以备受...  相似文献   

15.
职校:挽起自考的手安徽刘忠勇近几年来,在大中小城市(地级以上的市),越来越多的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在校生参加自学考试,并呈不断增长趋势、有的中专学校得到主管部门同意和支持.办起了双学历班(中专学历、自考大专班),甚至有的主管部门报告省教委,要...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虽然我国的自学考试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不和谐的现象.在校生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即是其一,这严重影响了自学考试的质量.本文拟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对在校生自学考试的作弊现象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相应的对策.一、作弊现象客观原因分析1.近年来,由于自学考试门槛低,考生数量大量增加,与此相对的,却是有效教学资源匮乏,不像全日制院校,有教师能很好指导和督促每个学生的学习.因此,自考类学生厌学弃学  相似文献   

17.
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一年多来,我国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生机勃勃。据最近统计,我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6.12万所,在校生总规模达1115.97万人。其中,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202所,各类注册学生140.35万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学历文凭试点学生31.12万人,自考助学班学生53.05万人。民办普通中学5362所,在校生305.91万人。民办职业中学1085所,在校生47.0575万人。民办小学5122所,在校生222.14万人。民办幼儿园4.84万所,在校生400.52万人。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中专在校生参加高教自考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一种认为中专在校生参加高教自考利大于弊,主要依据有三:一是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学生择业;二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学习风气,便于学校的正常管理;三是有利于自考课程与中专课程的相互促进。另一种看...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81年开考以来,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自考人数累计已达2000多万仅1998年就有1091.09万人报考,取得本专科证书人数31.87万,助学活动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尤其近几年随着自考热的出现,出现了高校参与社会助学活动,这一活动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并已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目前,影视艺术类专业成为大中专院校的热门专业,不仅报考人数多,而且在校生人数也较多。不仅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艺术院校此类专业受到考生热捧,而且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综合性研究性大学也纷纷设立艺术院系,开设影视艺术类专业,一些地方院校的艺术院系甚至成为该校最大(指在校生人数)的院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