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从“问题提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影响“问题提出”的要素,提出了“问题提出”的策略及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之间关系的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 问题提出” 近些年来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这些学者一致认为“ 问题提出” 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中心.“ 问题提出” 在课程与教学上的最大作用是它能够促使学生成为更好的问题解决者.“ 问题提出”和“ 问题解决” 相互促进,同时,“ 问题解决” 能力的高低也影响“ 问题提出” 的水平.调查表明,中国四年级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文化科学技术对教学提出了强烈的挑战、飞速发展的数学又对数学教育提出了强烈地挑战谈起,谈到了六十年代的“新数学运动”,七十年代的“回到基础”和八十年代以来的“问题解决”。简要地介绍了什么是“问题”,什么是“问题解决”。最后联系到中国数学教育的喜与忧,赤诚地希望“问题解决”之春风能吹绿神州大地。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数学问题提出的教学研究引起了国内外数学教育界的关注.其主要原因在于: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数学教育改革运动的兴起,以及知识经济社会对数学学科教育提出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目前,有待研究的课题有:关于“问题提出”的过程性特征研究,有关“问题提出”能力的评价研究,有关“问题提出”的变量研究.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问题解决”,而未能对“问题提出”给予同样的重视,学生善于解决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而不善于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更别说提出问题了。对此,教师不仅应教会学生解决由别人提出的问  相似文献   

6.
“问题提出”自产生之初便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其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也将是“双减”后高质量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破解之道。将“问题提出”融入教材既是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对新课标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教材中的“问题提出”是一种以“问题”为基本点的教材内容组织与呈现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在给定的情境下生成和表述问题的过程。在分析数学教材中“问题提出”类型的基础上,以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分别从“问题提出”专栏、“问题提出”融入“课堂活动”、“问题提出”融入“探索规律”、“问题提出”融入“综合与实践”、“问题提出”融入“整理与复习”五个方面探讨“问题提出”融入教材编写的路径,并设计相关案例,以期为“问题提出”在教材及课堂教学的软着陆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创新教育过程入手,分析了“问题意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与创新教育的关系以及影响“问题意识”、“问题提出”的因素,提出了士官创新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式教学的关键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真正活跃和发展的良好载体。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当前一线教师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教学为例,探讨了让学生在以数学模型促联想、以问题接龙促交流、以分层练习促思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决”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数学素质教育的推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从“问题解决”过程中“问题”的界定着手,分析了一个好问题的特征和提出问题应注意的要素,并在问题设计的具体方法和应用上作了重点探讨和剖析。  相似文献   

10.
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然而,我国的中学数学却过多地关注了问题解决,长期忽视了问题提出的教学,导致学生只会做学“答”,不会做学“问”。我们不否认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新,但我们更强调问题提出的创新。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把提出数学问题的训练和培养作为数学教学创新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杜紫红 《福建教育》2023,(27):59-60
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洞察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教师可在“知识发生处”“深化理解时”“回顾反思中”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2.
一、情景的设置和问题链的设计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哈佛大学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因此“在什么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能否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应是我们课堂教学首先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模式"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问题的对话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对“问题”和“对话”二者关系分析之上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对其合理性的初步论证,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的“前对话活动”——酝酿问题阶段、提出问题——启动对话阶段、解决问题——开展对话阶段、“后对话活动”——思考新问题阶段等教学环节,试图提供一种具有一定操作意义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波利亚指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我们常常需要引进辅助问题 :“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可先解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 .你能不能想出一个更容易着手的有关问题 ?一个更普遍的问题 ?一个更特殊的问题 ?一个类比的问题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可见 ,“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之间存在很深的联系 ,甚至“问题提出”更为重要、更具创新成分 ,它不但包含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还强调在问题解决后提出更有创意或扩展成果的…  相似文献   

15.
一、“提出问题”对学习数学的意义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不断追求新知 ,要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 ,要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学会“提出问题” ,对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和作用 ,或者说它的教育价值 ,正愈来愈引起广大师生和专家的重视。首先“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其次 ,“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好奇心 …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人们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的类型,一般有常识问题与未决问题、表象问题与实质问题、“大”问题和“小”问题;教育问题的发现,主要有实践归纳、献综述和理论演绎等基本途径;教育问题的提出,可以有“科学式”、“价值性”、“发散性”和“质疑式”等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7.
1980年美国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口号,至今一直被广泛接受,成为数学教育的中心课题,可见“它不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历史的必然,符合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在我国,随着新课程的提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提倡“问题解决”不失为是教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然而,由于对“问题解决”的片面理解,“问题解决”教学中表现  相似文献   

18.
章铁庚 《教师》2010,(2):78-80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如何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本文说明了什么是“问题导学”模式,论述了“问题导学”模式提出的理论基础,阐述了“问题导学’’模式的作用和意义,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问题导学”,以及在进行“问题导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围绕“问题讨论式”教学法 ,从教师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最后讨论了“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互关系 .  相似文献   

20.
对数学课堂教学“满堂问”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满堂问”的界定和价值判断在对“满堂问”作价值判断之前,首先作以界定.课堂教学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动态发展过程,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元素.那么,“满堂问”到底是“满堂问题”还是“满堂提问”呢?笔者认为,“满堂灌”中的“灌”是动词,即“注入”.与“满堂灌”相对应,“满堂问”中的“问”作为动词,应理解为“提问”,因此,“满堂问”即“满堂提问”.界定“满堂问”之后,我们再作价值判断就不会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