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先生赞叹说:“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孩子们确实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可是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长,孩子们的想像力却黯淡无光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师应做一位慧眼识金的矿工,去开采想像;应做一位法力无边的魔法师,去升华想像。一、抓住契机,激活想像授课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动态,抓住教材特点,紧扣课堂脉搏,随机应变,及时稳妥地抓住契…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明白 ,创造与尝试不可分家 ,可未必知道“尝试”与“破坏”也是孪生兄弟 ,幼儿的尝试更是如此。拆坏的玩具、撕破的衣服、损坏的纸张、割破的手指……这其实并非他们的本意。一些幼儿园在大张旗鼓地宣扬要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同时 ,又在竭力强化常规教学的规范 ,不能容忍幼儿一定程度的秩序紊乱和行为越轨。好动的孩子、敢于质疑的孩子、想探索的孩子 ,他们都要受到常规和一些人为规范的“悉心照料”。教师即使让幼儿去尝试 ,去探索 ,他们也是在受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 ,真正发自内心的主动探索活动很少。这种在常规教育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一次家访中,一位家长向我介绍经验说,为了培养孩子的想像力,他不允许孩子看电视,每当有好的电视节目时,他就让孩子“听”电视。他认为,“听”电视的时候,孩子不得不去想像相应的电视画面,这样也就会发展了孩子的想像力。这位家长的“经验”是不可取的,其做法是极其有害的。首先,对于幼儿来说,丰富的感官刺激是他们所必需的。国外有些心理学家把“足够的蛋白质、丰富的感官刺激、纯真的母爱”作为婴幼儿发展的“三大营养素”,是颇有见地的归纳。因为幼儿的智能还处于萌芽、发展阶段,尚未成熟。为了促使他们心理发展,应该向他们提供足够的感官刺激。只准孩子“听”电视,实质上就是剥夺了孩子部分感官(视觉)刺激的机会,其危害早已为著名的“感官剥夺实验”所证明。其次,从想像的类型上说,需要发展的不限于听觉想像。除此之外,还有视觉想像、运动觉想像等。长期地只准孩子“听”电视,只会造成他们智力上的偏颇。第三,孩子往往能对那些情节生动有趣、色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说过:“给孩子—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想像的余地,让他们将想像放飞。语文课堂应给孩子创造自由放飞的空间,放飞孩子的想像,放飞孩子的理想。”在语文学习中,丰富的想像力能使学生了解课文及一些文学作品的意境,再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呢?  相似文献   

5.
利用故事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特别是到了两三岁,说话的积极性不断高涨,独立性也开始萌芽,不再满足于听,而想讲了。孩子是天生的说故事好手,对于他喜欢的玩具或卡通片他都能侃侃而谈,甚至编出一段自己和玩具或卡通人物的历险故事。让孩子说故事有个好处,使他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发展。教孩子学讲故事,一般在两岁半左右比较合适。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买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短而薄的图画故事书。成人翻一页,讲一页,让孩子看着图学讲一段。孩子会复述后,可让孩子在成人的提示下逐渐连贯地把故事讲完。配合磁带的有声读物,是三四岁孩子学讲故事的好教材。当有声有色的话语,伴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将孩子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佩服的,他们常想到星月以外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昆虫的语言,他们想飞上太空,他们想潜入蚁穴……这就是孩子不同于成人的想像。”  相似文献   

7.
也谈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特征的。那么,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就应从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点点滴滴做起。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一、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想像力和好奇心。想像是创造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交织在日常活动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幼儿思考、想像且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如在沙水区,我们给孩子提供小桶、小盆玩水,他们很快发现水是可以流动的,有的甚至发现用一根管子…  相似文献   

8.
我们幼儿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孩子上幼儿园不准带玩具。最近,我班又添了十几名新生。本来,入园一段时间的孩子已经步入正规,这样一来,常规全打乱了。开始,我允许部分新生带玩具来,因为他们手里有东西玩就不哭闹了,可是别的孩子看见了也着急,于是我就干脆让全班幼儿每人带一件玩具来,上课时放到玩具橱里,下课游戏时再让他们玩。孩子们非常高兴。有一次,晓雨过来告状,说刘亚特不给他玩“大吊车”。我问明了情况,对晓雨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不能去抢,你应该好好跟人家商量,用你的飞机去换他的吊车,试试行不行?”过了一会…  相似文献   

9.
给幼儿讲故事如不讲究讲法,是收不到好效果的。那么,怎样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 一、讲前提要求。家长在给孩子讲故事前,应该向孩子提出恰当的要求。如“记住故事的题目”,“故事里讲了一些什么事”等。当孩子到了四五岁时,还应该要求他们复述故事的内容大意。这样:孩  相似文献   

10.
王丽丽 《山东教育》2003,(27):60-60
想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抓住每一个机会,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并引导幼儿大胆想像,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1郾随机鼓励幼儿想像在日常活动中,家长可不失时机地利用进餐、散步、郊游等机会,随机地鼓励幼儿想像。如孩子吃一个圆圆的火烧时,可以问孩子:“这个火烧像什么?”还可以鼓励幼儿想像“咬一口、两口、三口后又像什么?”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想像力,而且还会增加进餐的趣味性,孩子不知不觉就会把饭吃完,省去了家长喂饭的麻烦。带孩子散步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月亮像什么?云彩像什么?星星像什么?路灯下的…  相似文献   

11.
小班幼儿入园初,我们想方设法安定幼儿情绪,使幼儿爱老师,爱上幼儿园。 1.布置一个生动有趣的环境。幼儿入园这天,园内墙上布置了色彩鲜艳的各种有趣的娃娃,玩具架上摆放了新颖的机动玩具,活动室中央有玩具表演的地方,活动室旁边的自然角里有植物、动物标本,有美丽的花草。孩子一进教室就被这些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住了,有的快乐地坐下看小熊打鼓表演,有的愉快地玩起了拖拉玩具车,有的高兴地喊着:“快来看,乌龟在爬了!”有的大叫起来:“老师,快来,虾子有两个大夹子,一夹一夹的。”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了,暂时忘记了家长,陌生感在和谐的气氛中逐渐消失。当个别孩子有时想家时,老师就一会儿有意识地说:“快看,母鸡下蛋了。”一会儿让他  相似文献   

12.
想像作文 ,是作者在生活实践中 ,根据经历过的事物 ,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构成自己从未经历的事物形象的一种写作形式。想像作文比一般记叙文要难写些。后者是写已经发生的现实生活———包括直接与间接经历的生活 ;而前者 ,顾名思义是想像出来的 ,不是已经发生、看到的现实生活。创造离不开想像 ,想像力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有作为的人只有借助想像 ,才能发挥创造的才能 ,所以说想像力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要想使孩子长大成为祖国建设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就要重视想像力的培养 ,让他们从小展开想像的翅膀 ,在知识…  相似文献   

13.
王丽 《山东教育》2003,(12):28-29
我们常说要通过美术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然而,在许多的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说教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即便是鼓励孩子们去想像,也仅仅是放大了限制的范围而已。久而久之,孩子们不仅错过了创造力和想像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甚至因为种种束缚而失去了大胆想像和创造的勇气。在我们进行实验的班级里就不乏这样的幼儿。即使教师不再给任何的限制,他们的作品仍然是在重复一些固定的程序和内容。要想改变这种现象,重新鼓起孩子们创造的勇气,首先要改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美术创作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并乐于运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自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所别具一格的“想像幼儿园”。顾名思义,它的“特色”就是培养幼儿丰富的想像力。 步入“想像幼儿园”的其中一个教室,便犹如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尽情地张开想像的翅膀,并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故事教学中,除了注意培养幼儿欣赏、复述故事的能力,还注意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听故事想问题在给幼儿讲故事的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让他们积极思考。如讲故事《聪明的乌龟》,在讲到“狐狸马上就要抓到青蛙,乌龟看见了”时,要求幼儿想一想乌龟将要做什么。在讲到“狐狸转过来,发现是一只乌龟”时又问幼儿乌龟该怎样对付狐狸。变幼儿由过去单纯地“听”到“边听边想边讲”.  相似文献   

16.
曹淑双 《教师》2019,(3):107-108
孩子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在幼儿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语言领域强调:“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因此,要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故事对幼儿的影响是深远的,故事可以使幼儿的视野得到开阔,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培养,具备分享、关心等好品质,丰富知识面,增强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小故事启迪大人生!它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幼儿增长智慧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7.
想像是人类发展与创造的阶梯,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想像的敏感不仅标志着人类最高级潜能开始发生,也是人的发展由此脱离原始性的必经一步。两岁前后,是孩子想像力迸发的时期,他们会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寻找想像的位置,品味想像的情趣。在父母的帮助和鼓励下,此时的孩子,不仅想像力会变得积极活跃、大胆频繁起来,他们初具雏形的“逻辑思维意识”和“形象思维意识”也将得以齐头并进地发展。所以,乐乐妈妈十分重视培养乐乐的想像能力,欣赏、鼓励乐乐的想像思维。从“像什么”开始妈妈常常从菜篮里挑出几颗土豆,和乐乐一起玩“像什么”游戏,这颗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甲级联赛的开场,我班悄悄兴起了足球热。小朋友们自觉不自觉地把玩具当起了足球,在晨间活动时乱奔乱踢起来,看到幼儿把玩具踢得满天飞,我很恼火,正想斥责幼儿,但瞬即冷静下来,我想,足球是一项全民运动,幼儿模仿性强,我何不根据幼儿的兴趣适时搞一次足球比赛呢?于是,我没有训斥幼儿,而是把幼儿叫到身边,对他们说:“大家很喜欢踢足球,是吗?”“是啊,是啊…”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我知道有个队员叫范志毅,他的足球踢得太棒啦!”“老师,我也想踢足球。”…看着幼儿一张张兴奋的脸,我认真地说:“喜欢  相似文献   

19.
一旦熄了灯,父母与孩子道过晚安,孩子就会想像:在自己的房间里可能有“小怪物”,它们可能藏在床下或在衣柜里……这种恐惧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是正常的。但作为父母不应忽视这个问题,应想法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帮助学前儿童克服恐惧感最常用的方法是:充分了解他们的爱好,丰富其想像力。尽管有时他们对想像的东西会难辨真假,但成人要积极引导他们,告诉他们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丰富想象力对幼儿早期的脑发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许多学前儿童来说,独睡是个大问题。当孩子说“我害怕去睡觉,因为我房间里有妖怪”时,他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20.
李伶 《湖北教育》2003,(1):37-38
片断(一) 师: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想像是一切创造之源。”小的时候,看到奶奶生病,就想自己是一名医生多好;做作业心烦时,就想假如我是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鸟,该多惬意啊!同学们,你有过类似的想法吗? (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