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晏红 《现代家教》2000,(10):16-17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创造力,每个正常的孩子也都有创造潜力,但是,儿童的创造力只有得到适当的环境影响和成人的指导、引导、诱发及培养,才能发展成智力。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需要从生活的细微之处抓起。  相似文献   

2.
正创造力并不神秘,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源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好系统的创造力培养方法,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小小的创新发明家。幼儿园的孩子能发明创造吗?看到这个问题,你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不可能吧?但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一批小小创新发明家,他们还屡次在国际发明展上获奖,并被中国发明协会授予"小小会员"的荣誉称号。这次程淮教授围绕巧思法解读了幼儿园孩子创造力培养的秘籍。让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们的发明创造。帮助色盲人群过马路的红绿灯装置  相似文献   

3.
要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最优化的家庭心理氛围。心理氛围是指能促进孩子产生创造意识,激发创造动机,丰富创造情感,启迪创造想象的诸多因素的总和。实践证明,生活在良好家庭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其智商一般都高于在不良家庭心理氛围中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正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而且是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也许不可以培养,但一定可以被扼杀,这就取决于我们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我们搜集了父母关于儿童创造力的各种疑问,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创造力研究专家施老师来一一解答。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吗?父母都很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创造力,这个答案显然是十分肯定的。但是在分析儿童创造力之前,我们应该先弄清楚什么是创造力这个核心问题,否则对于儿童创造力的表现,就无从谈起了。  相似文献   

5.
杨莉 《沧州师专学报》2000,16(1):91-91,96
创造力是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除智力有缺陷的人之外,人人都具有创造的可能性。一些心理学家发现,创造力在儿童早期就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家长注意从小不间断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才能,它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速发展。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也有很多方式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创设宽松、民主、活泼、和谐的气氛。萌发孩子的创新精神需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环境氛围。成人要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心理需要,不要形成一切家长说了算的专制作风,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唯唯诺诺的人,总是乖与…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呢?第一,要培养孩子敢于否定的胆识。创造力的特征就是独特性和开创性。如果在学习和工作中,跟着别人亦步亦趋,永远都不可能有创造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否定别人的结  相似文献   

7.
蔡捷 《时代教育》2006,(12):135-135
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孩子。小班幼儿是想象较为丰富的时期,他们的创造性无所不在。在教育生活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没有限制的,关键在于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儿的创造力,如何正确地加以引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使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富有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幼儿时期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这一阶段的家庭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至关重要。作为家长,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拥有创造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运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引导孩子独立思考,自由提问,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注意对孩子的创造性行为作出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语言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及综合素质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在学校教育的哪个阶段,语言都应该是必修课。具体来说,语言课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拓展想象力童年是一个人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不能只重视那些有利于孩子将来升学或就业的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需求与感受。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正是孩子当下最需要的。语言课程作  相似文献   

10.
初志 《现代家教》2002,(8):41-41
国外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力。幼儿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幼儿的美术活动则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在平日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发现多数幼儿的作品显得呆板、生硬,似乎是按照一定框架用同  相似文献   

11.
3~6岁儿童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创造力。家长,尤其是幼儿园的老师,要为他们创设条件,保护和发展孩子刚萌发的创造力。为此,我们设置了实践角,作为培养孩子创造力的一种途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这个鼓励创新的社会里,创造力成为孩子难能可贵的个人财富。有人说,创造力只是一种天赋,其实不然。"天赋"是天生具备不易改变的,而创造力作为一种能力是可以习得的,会通过培养而加强。每个孩子都有巨大  相似文献   

13.
不少人认为,只有父母具备很高的创造力,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其实,许多美国父母都很平常,并不一定有什么创造力,但他们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让我们从日常生活的小事讲起。一般来说,如果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又能装上,多数父母会称赞孩子;若是  相似文献   

14.
<正>"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要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美术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身体,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尽兴地"玩"、尽情地画。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方法,其实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重要前提条件,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敢想、敢做、敢创造。  相似文献   

15.
金蒙 《父母必读》2008,(9):100-107
最荒唐的玩法,有时也是最具创造力的。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的妈妈,往往不在乎家里被孩子弄得乱七八糟的!这里,教你制定"捣乱"游戏计划,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的IQ和EQ都得到均衡发展。3个最受孩子欢迎的"捣乱"游戏:模特宝宝/刘贞延一些在成人看来是捣乱、破坏性的活动,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玩过"捣乱"游戏。看看,下面这些游戏,你家宝宝是不是也很喜欢玩?  相似文献   

16.
玩是孩子快乐的源泉,爱玩耍、简简单单的快乐,那就是孩子的世界。让孩子全身心投入"玩"的活动,对孩子的各方面都很重要。游戏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与创造力。而游戏恰巧就是培养孩子求知欲与创造力很合适的一种手段,它可以帮助孩子掌握知识与技能,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例如,想象力、创造  相似文献   

17.
孩子有没有创造力?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孩子的创造力需要教师的刻意培养。如:增强幼儿创造的意识性,提供幼儿进行创造活动的材料,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内容,有步骤、有计划地指导幼儿的创造活动等等。通过实践,我还特别体会到: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更需要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而这,很重要的条件是教师的理解和宽容。有一次,大家在教室里进行游戏活动,我发现少了两位小朋友,就赶紧到操场上找。  相似文献   

18.
创造力揭秘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孩子聪明与否的重要指标。幼儿园发给家长的《幼儿发展情况表》上也有一栏:是否有创造力?几乎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但是,孩子的创造力常常令人不可捉摸:当他们无休止地问“为什么”时,让你觉得他们身上蕴藏着创造的潜质,但他们的创造力如天上的彩虹般绚丽却也容易转瞬即逝。家长不禁疑惑:究竟什么才是创造力?孩子到底有没有创造力?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哪些误区和假象影响了我们对孩子创造力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家长探讨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问题。创造力是一种独特的心理过程,是个人产生一些新颖、奇特的看法,或者制作出一些全新产品的思维过程。创造力并非只有那些大科学家,大发明家才具备,而是一种人人都可能具备的能力。创造力是创新人才的关键性特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即使拥有再高的学历、再渊博的知识,也是难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和当今社会发展的挑战的。渴望孩子成才、希望孩子未来的人生能够幸福的父母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贾任和当务之急。儿童时代是人生学习的黄金阶段,人的创造力在这个阶段常有所表现,如果家长能对此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及时发现并加以科学的引导和培养,必能培养出未来的栋梁之才。总之,父母在培养孩子创造力上是应该有所作为,也是大有可为的。本期发表的山东师范大学教科院刘翠翠、张景焕同志的文章《让家庭成为培养儿童创造力的绿洲》,就“创造力对儿童的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家庭应该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等家长们最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美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美的欣赏能力比美的创造能力更为重要,一个对美不会欣赏的人,很难想像他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其实,生活中、社会中、大自然中处处都有让孩子欣赏美的内容,问题是教师如何挖掘、引导,让孩子感受到美的存在。我力图让孩子用眼睛、用心去感受一切美的事物,从而激发孩子美的创造力。我选取的欣赏内容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 一、欣赏环境美幼儿园的教室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