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总编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调查问卷以总编对杂志编辑工作的参与和评价为主要内容,共向32l位总编、副总编发放,回收有效问卷226份,有效回收率70%。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1)总编对杂志编辑工作的参与程度适中,且总编比副总编的参与程度更高;总编对杂志编辑工作的满意度相对较高,特别是对编辑的满意程度平均超过60%。2)总编对杂志编辑工作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审定稿方面,对编辑部其他工作的参与度较低;对杂志编辑工作的满意度则主要体现为对编辑的满意度,特别是对编辑的工作态度比较满意;3)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总编对杂志编辑工作的参与程度越高,则对编辑工作的满意度越低。  相似文献   

2.
《档案与史学》2006,(6):31-31
日前,由上海市档案馆编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一辑已正式出版。《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秉承了《档案与史学》杂志的学术风格。其宗旨在于为上海档案史料的开发、研究提供一个平台,以便上海市档案馆拓展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功能,继续保持与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且把金针度与人──《杂志编辑学》评介毛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徐柏容著的《杂志编辑学》一书初版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本有关杂志编辑学的著作,是一本极有份量的著作,这就值得推荐给杂志编辑界同仁们过目了。编辑出版业是否有学以及如何建设学科体系的...  相似文献   

4.
1951年2月1日,上海解放后第一家文艺刊物———《文艺新地》和读者见面了。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为该刊题写了刊名。主编是冯雪峰、唐弢。同年4月,冯雪峰奉命调往北京。《文艺新地》改由巴金、唐弢任主编。我当时是该刊编辑。那时编辑部名义上有6个人,实际上还不足三个整劳动力。《文艺新地》作为上海解放后第一份文艺刊物,首要的任务是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宣传、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繁荣文艺创作,促进社会文化进步和建设。《文艺新地》围绕这一中心,做了大量工作,不少著名作家积极投稿。这些文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考验,今…  相似文献   

5.
此生注定要和书刊结缘。早在上初中时,我就萌生当编辑的梦想,如今回想起来,似乎还能体会到那时候看到《读者文摘》、《辽宁青年》等杂志或一本好书时的满心欢喜。在我年幼的心灵中,日后能成为编辑,编一份像《读者文摘》那样的杂志,或者开一家书店,守一屋好书,和爱书人分享好书带来的快乐,都是很惬意的人生选择。没想到事隔多年,我真成了编辑,有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曾嘉 《军事记者》2004,(2):51-52
新闻杂志在具体的编辑业务上和报纸有较大区别,虽然它们的差别首先表现在外在形式上:杂志是装订成册的,有封皮、有目录,版式相对固定,没有报纸版式的变化多,但新闻杂志和报纸(及广播、电视、网络)在传播新闻方面,主要的区别并不在于形式,而是内容。  相似文献   

7.
《上海电视》杂志是一本上海广大电视观众早已熟悉的通俗电视杂志。它在坎坎坷坷度过了十多个春秋后,于今年年初毅然改版,变月刊为周刊。半年来,改版后的《上海电视》杂志发行量增加到现在的10万。圈内人士与广大读者认为:改版后的《上海电视》焕发了青春,活力。真是改不改。大不一样。那么,改版后的《上海电视》采取了哪些举措呢? 采编分家杂志社机构重新组合过去,《上海电视》是一份月刊,现在要改出周刊,以前那种采编合一、轮流执编的编辑方式虽然便于管  相似文献   

8.
说说《中国消费者》的特色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消费者》杂志的编辑,我有幸经历了刊物从 1997年发行 2万份、 1998年 4万份到 1999年 10万份,再到 2000年发行 30万份的发展过程。我以为,刊物的迅速发展是与“特色”经营分不开的。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第一,开掘品牌效应,用品牌优势确定自己独有的特色   《中国消费者》杂志是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刊物,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惟一的一份媒体。这一隶属关系决定了《中国消费者》自一诞生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在全国 8000多种刊物中,《中国消费者》无疑是一个“黄金品牌”。如果说,…  相似文献   

9.
1.《物志》编辑思想分析评价一个刊物的思想内容及编辑特色,最重要的依据是认真研究刊物的文本和刊物本身。笔者对《物志》自创刊以来的11期杂志进行了多方位的审读与分析,可以说,该刊在编辑理念、读者定位、内容及形式的编排等方面,都提供了诸多值得我们今天办数字杂志所吸取的经验。(1)精确受众定位的编辑思想《物志》能够在ALEX平台上取得“七万份”的下载量,与其准确的受众定位密切相关。首先,从受众的区域定位这方面考虑,《物志》诞生在广州,定位于城市主力消费人群,事实上其读者也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几大城市。其次,…  相似文献   

10.
互动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你们好! 《记者观察》2009年8月上读完之后。感觉很不错。既有一些深度报道。又有一些专题报道。方方面面都有所涉猎,而且分析透彻,内容充实,体现了一份大型杂志应有的气度。特别是大稿“09年全国汽车走私第一案”,不仅全方位介绍了案件的侦破过程,而且把案件发生的时代背景,背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案件侦破的艰辛都写出来了,看后很震撼。对于走私案件,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有效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肯定了电子信息资源的重要地位,并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高效利用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如主动介绍网上免费资源,实行专业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开展个性化的信息过滤技能培训服务,开展知识挖掘和信息增值服务,从而使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到深圳商报任经济版块的责任编辑,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里实行的是编辑主导制。深圳商报是一份以经济报道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日报。虽然过去长期在经济类杂志任编辑,但身为大型日报的经济编辑,而且要担负起“主导”之责,在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的同时,不知所措的惶惑和唯恐有负重托的紧张也相伴而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句老生常谈的话,是我渐渐进人编辑主导制运作机制的实实在在的开端── 实施编辑主导制是办出报纸特色的必然选择 编辑主导是一种机制创新。 在对新闻界老同志的访谈中,得到的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传统的报纸运作…  相似文献   

13.
﹃唤起民众自为革命的主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广东革命报刊广东的出版事业源远流长,但到了近现代才有长足的发展。虽然“在中国土地上印行的第一份外文杂志”、“现代中文杂志之第一种”,乃至“报纸之主张革命者”,广东均得以膺获“第一”的殊荣。但此后便一直沉寂...  相似文献   

14.
纵论得失直言不讳新春伊始,《新闻界》主编聘请了六位经验丰富的高级编辑、主任编辑当《新闻界》杂志的特约评刊员,请他们对每期杂志从内容、形式、编排等多方面进行“评头论足”。这是编辑部今年为提高办刊质量的一个新举措。对已出版的第一期《新闻界》杂志,各位评委...  相似文献   

15.
《庸言》是梁启超1912年回国后创办的第一份杂志,而黄远生是该刊的第二任编辑人。作为报界奇才的黄远生接手《庸言》后,不仅对其作了业务上的改革,而且发表了一些重要的论说和时评。在《庸言》杂志相关文章中,黄远生对报刊与社会关系、报刊作为公共舆论平台、办刊态度、文艺启蒙等作了深刻的阐述,反映了黄远生新闻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 网络采访的优势与“瓶颈” 尽管,互联网上的第一份原创报纸《明日报》已经关张大吉了,但互联网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却是不争的事实。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冲击,不仅是观念上的、思想上的,而且是技术上的、手段上的。网络采访就是其中之一。 在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出版的《新闻评论》杂志1999年3、4月份的一期中,有个记者讲述了互联网如何改变了新闻工作者的采访和报道。在国内,中国社会科学院新  相似文献   

17.
我是《档案管理》杂志的一名忠实读,也是一名痴情投稿。说来还真与《档案管理》杂志有缘,我的第一篇专业论《谈简牍档案的管理》就发表在1991年《档案管理》杂志第6期上。是《档案管理》杂志激起了我思考、撰、投稿的勇气,当时的《档案管理》杂志编辑老师还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函,激励我静心思考、勤于笔耕、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18.
一份学术报刊,不仅仅交流了学术,同时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编辑不仅是园丁,更是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科学史上有许多感人的事例。一九三○年的一天,上海《科学》杂志社收到一份稿件:《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苏家驹是一位教授,而稿子的作者却是江苏省金坛县一名二十几岁的店员。小店员要纠正大教授的错误。《科学》杂志的编辑们不怀偏见,毅然刊登。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看到论文后,沉吟良久:“这个作者怎么没听说过?他是哪国留学的!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上海文献情报中心加快了电子信息的建设 ,到目前为止电子信息容量已达 6 5 0 G,电子信息的内容有索引、文摘、电子期刊全文和电子图书等。电子信息品种达数十种 ,并以外文数据库居多。在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选择时 ,全面考虑、考察了各种因素 ,如电子资源收录的内容全面、准确性 ,数据更新速度 ,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以及充分利用中国科技网 (上海 )的网络便利条件等。上海中心瞄准生命科学研究国家级的战略需求 ,重点加强生物、医学和人口健康等方面的信息建设 ,在现有的生命科学信息建设的基础上引进了网络版 (不限用户数 )、周…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档案工作》杂志编辑姜龙飞撰写的《档案启示录》一书,前不久已由档案出版社出扳发行。这是档案出版社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部以文学样式反映档案与档案工作的个人作品集。也是作者多年来为探索档案事业与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