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施琴 《传媒》2015,(17):66-68
信息流广告以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互动性强等特征,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猛.其中,社会化媒体,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媒体上的信息流广告,一直广受关注.本文以用户规模超5亿的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作为文本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广告运行模式,探讨社会化媒体信息流广告过程所呈现的特点及发展状况,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以期其保持优势,摒弃劣势,真正实现广告与媒体的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具价值的广告.  相似文献   

2.
信息流广告是指与媒体内容相结合、依据社交群体属性以及用户喜好和特点进行智能推广的广告形式。微信朋友圈首次投放宝马中国、VIVO手机和可口可乐三大品牌的信息流广告,采用文图链接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划分目标群体,为具有不同消费特征的用户投放相应的广告内容,使广告信息融入用户的日常信息中去。这种带有标签化特征的投放方式迅速引发了用户群体有关身份认同、社会化归属的热议。  相似文献   

3.
王静 《传媒》2019,(6):54-55
信息流广告是一种嵌入移动APP内容环境中,借助大数据对用户特征进行全面分析,进而实施精准化、差异化广告投放的一种全新广告形态。信息流广告凭借较强的创意性、精准性赢得了广告主和用户的广泛认可。目前的信息流广告主要集中在社交媒体、资讯APP、搜索引擎三大平台上,其中微信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成为信息流广告的主流梯队。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流广告搭载社交媒体通道迅速崛起,成为移动广告市场中的最大黑马。本文以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广告为研究对象,探析其背后的核心运作逻辑,明确传播起点、传播过程、传播重点。理性看待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热效应,聚焦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信息流广告是近年来移动广告市场崛起的新势力,国内信息流广告自微信朋友圈引入以来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同时,用户对广告的点赞和评论也生发出一种新的社交景观。本文基于媒介可供性视角,以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为研究对象,聚焦于近几年话题热度较高的信息流广告案例中的评论,从传情、致意、协调、连接的角度,探析其在技术支持下社交可供性实现的可能性与特质。  相似文献   

6.
微信朋友圈广告已声势浩大地进入每个用户朋友圈的私密空间。对此广大用户有赞誉也有诟病,而社会各界对于朋友圈广告的传播效果、用户体验、隐私保护等问题也看法不一。本文对朋友圈广告的优劣势做出分析,必然要综合朋友圈的媒介形态和受众的接受态度等因素,在此研究基础上,思考如何优化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投放和提升其广告价值。  相似文献   

7.
原生广告是一种内容与媒介高度融合的新兴广告形式,近年来在微信朋友圈中广泛传播,取得了较好的广告效果。以UTAUT模型为基础,结合微信朋友圈的媒介特性构建用户参与度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广告质量并不显著影响用户参与度,广告质量、广告契合度、广告奖励和关系强度,主要通过广告接受度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用户参与度,而绩效期望、感知风险性则会对用户参与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本文对提高原生广告的用户参与度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手机用户的数量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手机微信软件在其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微信作为手机客户端的重要的交流工具,拥有很强大的保密功能和大数据功能,再加上其成本制作低廉等多方面的优势,受到了开发商的青睐.企业绞尽脑汁来投放广告和宣传业务,所以微信团队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出了以信息流为载体出现的微信朋友圈广告.而微信用户对这种做法争执不下,这种广告的出现形式引起了大部分人的反感.基于此,本文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式,对于用户微信朋友圈广告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微信与广告商的角度给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浛  傅蓉蓉 《传媒》2018,(7):87-89
2016年,微信信息流广告爆发,众多品牌选择投放微信朋友圈广告,其广告效果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发现问卷调查法研究信息流广告的效果,对评估其心理效果具有一定价值,但成本高且数据少,因此需要引入大数据技术来提高效果评价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实时性,可依然无法避免数据本身的缺陷.对此,可以将最新的技术手段与广告效果监测有效结合,最终准确判断广告心理效果,使广告精准投放策略有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于微信的普及,微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朋友圈广告成为当下新媒体广告的一种重要类型.笔者探讨的微商朋友圈广告界定为:以营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广告主为中心,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以微信好友为消费者,进行自己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和销售的广告.近几年,对微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大多研究议题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对微观的理论研究甚少.本文以微商在朋友圈发广告作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分析"理论作为支撑,探究微商朋友圈广告对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即受众的培养、教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用户体验的层面出发,剖析用户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对微信小程序广告传播效果的作用程度,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UTAUT模型为理论基础,将内容绩效期望、广告激励、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感知风险、感知控制作为变量,通过对比小游戏激励式广告和小程序banner广告用户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建立了两种形式下微信小程序广告接受意愿模型。  相似文献   

12.
马昱宇  唐英 《青年记者》2017,(29):99-100
自媒体时代互联网触及各个行业领域,微信朋友圈广告成为各行业营销推广的手段之一,而微信信息流广告也成为其广告的主要形式.但微信信息流广告有别于传统的广告及其他社交网络广告,给企业及机构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梳理了微信信息流广告的传播特征及优化路径,为实现其传播的有效性和广泛性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上线三年来,微信已经由最初只局限于文字、语音的聊天类手机软件,成长为一个集生活服务、即时通讯、移动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平台。2015年1月25日,首批微信朋友圈广告正式上线,迅速引发网络讨论,成为舆论热点。在移动互联网瞬息万变的发展背景下,微信想要在保持市场竞争力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朋友圈广告看起来是一步思索良久的险棋。如何审慎地看待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广告,正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4.
许静  王志彬 《青年记者》2016,(17):113-114
信息流广告,是在信息流中插入广告的一种新型营销模式,将广告信息混入社交媒介用户注意力较高的信息流区域,即朋友动态消息栏,实现软性植入.这种方式将程序化的广告售卖和高互动性的社交媒介生态结合在一起.信息流广告起源于美国,Twitter在2011年首次采用,之后Facebook、Instagram和我国的QQ空间、微博等社交媒介纷纷使用.2015年1月25日,在微信推出4年之后,以宝马汽车、VIVO智能手机、可口可乐饮料为代表的首波信息流广告登陆微信朋友圈,引发了全国性的话题讨论.本文以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为框架,对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微信朋友圈作为目前我国最重要的社交平台之一,是信息汇集与传播的重要途径。而近年来学习类App在朋友圈中掀起一番"打卡"热潮,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普遍。朋友圈内的学习类打卡信息是一种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要受众的特殊广告形式,本文以UTAUT模型为基础,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此类信息的接受程度以及影响接受程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朋友圈中的学习类打卡信息接受度不高。认知程度、绩效期望、付出期望、社群影响、广告表现、广告重复可正向影响行为意愿;便利条件、行为意愿可正向影响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社交网络、移动终端迅速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微信用户在朋友圈分享音乐链接,网络和大数据的发展使得音乐欣赏行为变得具有轨迹化和可见性等特征,并且成为了个人自我展示的新风尚。这意味着移动社交时代音乐传播的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音乐交流与分享的方式,扩大了用户在朋友圈中进行音乐分享的空间。目前学界对音乐分享的研究不多,大部分属于报纸、杂志的专题报道,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笔者基于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从音乐身份构建、音乐符号交流和音乐作为抵抗三个方面来研究作为微信主力军的青年人在朋友圈的音乐分享行为,分析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9,(10):36-45
随着微信好友数的增加以及微信对工作、生活的全面渗透,越来越多的用户对朋友圈产生了倦怠情绪,并主动减少朋友圈的使用。刘鲁川等学者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出微信倦怠及消极使用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炼出可能影响微信用户朋友圈中辍行为的因素,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使用SPSS23.0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长时间使用朋友圈后,微信用户的感知过载、隐私忧虑、上行社会比较及朋友圈倦怠的程度均大于中等水平(李克特5点量表);2.信息过载、社交过载、上行社会比较与朋友圈中辍行为呈负相关关系;3.隐私关注与朋友圈中辍行为无相关关系;4.朋友圈倦怠未在感知过载、上行社会比较与中辍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的正式上线,广告俨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为了在保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广告商还要周密而慎重地传播朋友圈feed广告,找到和微信平台、受众三方关系的制衡点.文章结合微信朋友圈feed广告的传播价值,探讨了feed广告传播方式,并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旨在为微信社交平台及广告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月21日,微信推出了第一条内测的“朋友圈广告”.朋友圈广告作为一个谋划已久的“战略级”产品的商业拓展计划出现在微信朋友圈中,引起了广大网友和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分析了微信朋友圈广告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刘琴  孙勇 《东南传播》2021,(3):24-27
文章构建了主流媒体直播的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设计了21个可测变量,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路径法探讨用户的满意度如何?影响有哪些及其间关联.研究发现:9个研究假设中的8个都得到支持,其中,媒介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是影响用户使用行为的最主要因素,用户期望越高和媒体形象越好,用户的感知质量越高;同时,感知价值又受到感知质量的显著影响.但是,用户期望对用户满意具有负向影响.感知价值来自于交易之后的得失比较,所以用户期望对感知价值的影响不显著是合理的,印证了前期学者的发现.文章认为:主流媒体直播需要秉承用户思维,充分发挥媒介公信力与影响力,加大内容质量和服务质量建设,推崇产品思维至上的理念,以公共价值为实现路径,适度增加娱乐性,推动主流媒体直播提升传播效果,引领主流传播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