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今天,记者考察团没有组织统一活动,团员们自由组合,在茨城市参观机器人农场、牧场、果园、商场等部门,并游览一些名胜古迹。中国记者考察团抓紧回国前的时间多参观和考察一些地方,采访更多的新闻。 记者考察团在考察“机器人王国”期间,各国记者纷纷向自己所在新闻社、报社、电台或电视台发出数以百计的报道。与世界各国一样,在中国的报纸、广播和电视节目上,两周来几乎每天都有关于机器人的节目。林灵也向《新主人报》发回了二十多条新闻相特写。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月,似乎成为“国际机器人月”了。 一月二十四日,星期一。茨城国际机场上热闹非凡。候机大楼内一早就坐满了各国记者。机器人王国代  相似文献   

2.
<正>机器人来了?机器人真的来了!中国制造正在告别劳动密集型时代,已经张开双臂迎接并且投入到"再工业化"浪潮之中。机器人来了,已经不是一个预报,而是一个现实。记者采访发现,在珠三角诸多制造业工厂里,原由大量工人值守的一线生产岗位已被机器人取代,人头攒动的偌大车间逐渐变得"人烟稀少"。政府数年之前为应对"招工难"大力提倡的"机器换人计划",如今已经逐渐成为现实。以东莞  相似文献   

3.
汉川 《少年月刊》2012,(Z1):18-19
"我们学校的机器人获全国金奖了!"这几天,勉县实验小学的校园里,这个消息像一枚响雷,震彻在学校上空,全校师生士气高涨,喜气洋洋。我们不禁会问:是怎样的一群人,制造出什么样的机器人,竟然能从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的498支参赛团队、1400余名参赛青少年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金奖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进了勉县实验小学。  相似文献   

4.
时下的教育新闻采访,有时很令人厌烦.如果作为教育记者,不了解教育常识,眼睛里没有问题,看不到问题症结,交流起来就很困难.我想说的,记者未必感兴趣;记者感兴趣的,偏偏令我反感.比如,我曾被他们当作"成功的教师",记者问:"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你还有什么遗憾的呢?"——这样的话,就很令我遗憾了,因为这位青年记者的语文学得真不算好,凭什么说我"功成名就"了呢?又凭什么认为我对所经历的教育不该有遗憾呢?  相似文献   

5.
刁雅琴  佳其 《大学生》2014,(23):18-18
<正>据说2050年左右,人类可能将实现真人足球队和机器人足球队在同一个赛场上,进行人机大战。近年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水之队"在robocup国际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上屡获佳绩。足球机器人比赛到底怎么玩?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水之队"的队员陈德文告诉记者,与真人足球赛需要强大的临场发挥不同,足球机器人的比赛之前,设计者已经提前预测并编写好比赛的程序代码,机器人按照指定程序来完成比赛。比赛中,每队都有五名球员,其中一名守门员。每个机器人有一套视觉系统,会根据身上所装置的摄像头观测场上物体的颜色进行判断,比如看到黄色的球,他们会按照设定的指令完成带球、传球、射门等动作。  相似文献   

6.
专业的"大记者"朋友们在采访中会面临哪些问题?采访背后有哪些趣事?每一次成功的采访背后,都有哪些辛勤的付出?他们到底遵守着怎样的职业准则?……我们的问题总是很多很多。这回,我们请黑龙江日报理论部的记者(编辑)王小平阿姨带领小记者朋友们亲临采访现场,讲述新闻背后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记者小朋友,你记不记得去年6月,很多家报纸刊登了《设计存缺陷,超过99%饮水机有毒》的新闻?此报道最后由国家质检总局出面确认"不实"而了结。  相似文献   

8.
我的中国梦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有的人想成为宇航员,在浩瀚的星际长河中漫游;有的人想成为画家,用笔画描绘出美丽多彩的世界。而我,却只想做一名普通的记者。你可能会有疑问,做记者有什么好?每天为了一点新闻四处奔波?是的,记者虽然辛苦,却很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新闻自  相似文献   

9.
《教育》2008,(28)
在有关机器人教育的采访中,《教育》旬刊记者发现,虽然名为一种"教育",但和教育无关的因素常被提起,比如竞赛,比如经济效益,比如为学校"装门面",比如为学生高考寻找捷径……而更让记者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和教育机器人制造商、教育专家、从事一线机器人教育的老师等各方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屡屡提到一个字,钱——尽管他们对待这个经济利益"怪圈"的态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范涛 《科技文萃》2004,(12):118-120
郭荣庆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新闻,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是什么支撑着郭荣庆在艰难的条件下10年不懈学习?他为什么要考取法律硕士?今后学习期间他靠什么生活?带着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与郭荣庆进行了一次"对话".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