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摄像的编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摄像和电视编辑是电视制作的两大基本支柱,是节目制作的前后两个过程,仅有操作技术或仅有艺术构想,都不能将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难以创作出高质量的电视作品。可以这样认为,电视摄像的任务是撷取创作素材,电视编辑的任务是整理编排素材。电视摄像是电视编辑的基础,电视编辑是电视摄像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2.
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也就是创建电视本的过程,是电视节目制作用电视媒介特有的手段构建一个传达意义的客体,它是由人、声、词、画、音、字等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组合成的客体,以录象带或光盘的物质形态承载。电视本是创作与观众交流的终结,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从接受心理看电视编导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电视扩大了人类的社会交往。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利用电视为载体而形成的电视艺术,以其内容之广泛,形式之多样,对其他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并左右着受众的艺术审美活动。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者——电视编导与它的欣赏者——受众之间就构成了一定的审美关系。在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电视编导是审美主体,节目是审美对象。在电视节目播出过程中,受众是审美主体,节目是审美客体。电视节目就象一架天平,它一端是编导,一端是受众,面对这种现实的审美  相似文献   

4.
一在拍摄《珠江大漂流》的路上,我见过一种沙林,那是一种极特殊的地质状态,由于风蚀、水蚀等其它自然原因,一座巨大的山体被改造为无数的沙塔和沙丘,山体中的沙质繁杂,呈现出了不同的颜色,远看真是色彩斑斓、奇幻多姿,简直就是一个梦幻的世界,然而,你走近了,仔细地看一看,就会发现这里相当贫瘠,那些漂亮的沙子没有什么养分,生长不了植物,它们只是看着耀眼眩目罢了,再过若干年,它们也会慢慢地变成一片沙漠,它们只不过是沙漠之前的一种沙  相似文献   

5.
6.
金顺顺 《新闻知识》2002,(11):54-54
音乐电视拍摄偶感音乐电视(MTV)进入我国以来,拍摄制作日渐普及,由于其制作成本较高,有人戏称其为“金钱堆起来的艺术品”。音乐电视大多时长为5分钟左右,而有效镜头则多达100多个,平均5秒一个镜头,且多是大镜头。拍摄一部音乐电视的素材就要60分钟或更多时间,才能保证后期制作需要。而且拍摄时的技术工种一个都不能少,这便决定了制作的高成本。而这个班子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作品质量的优劣。要有一班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内地各类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增长迅速。除电视台直接或间接组建的制作机构外,目前具有民营性质的专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至少有上千家,所制作的节目在全国范围发行的也有上百家。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节目制作几乎成为一种浪潮。  相似文献   

8.
吕鹏 《声屏世界》2004,(8):9-10
时至今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全球化,越来越受到遥远地区发生的事情影响。吉登斯把这一过程称为“时空的拉大”;而麦克卢汉则把这种现象和状况称为“地球村”。  相似文献   

9.
电视导演在多个讯道的制作系统中常常被称作"导播",这个名称来自广播节目的制作中,虽然用在电视制作中并不一定最贴切,但它的好处是把多个讯道的制作同单机拍摄然后进行后期编辑的电视剧、新闻等电视节目的导演区别开来。所以在本文中我们还是沿用"导播"这个称呼。这个称呼还有另一层含义,这就是"播"所体现的直播观念,因为多个讯道的系统最早一般是用来应对直播节目的需要的,随后,这种制作方式更加广泛运用到各种节目形态中,这种把拍摄和编辑合二为一的系统能有效的节约人力、时间等宝贵的资源。同时,这种高效率的制作对导播的能力要求很高,主要体现在机位设置、调机和切换三个主要的动作之中。本文以演唱会节目制作为主要例证来分析导播的艺术和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个优秀电视片头的感染力是极强的,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观众迅速融入栏目氛围,所以如何制作优秀的电视片头至关重要。下面从电视片头制作流程入手,着重从色彩运用、字体编排、配乐创作这三个方面思考和探讨优化电视片头制作的具体做法,希望对提高电视片头制作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电视作为新闻媒体之一,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把世界上发生的事迅速告诉观众为己任。它记录历史前进的足音,发布新闻,告诉观众某地某时发生了某事。它以叙述事件为主的报道形式,使一些记者形成了思维定势,因而从新闻专题发展到电视纪录片。我国现今“画面+解说”的电视专题片,类似于国外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格里尔逊模式”。由于种种社会及历史的原因,该模式在我国得以发展至今,并形成了特殊的风格,成为新闻节目的扩展和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闻报道在  相似文献   

12.
13.
14.
电视是20世纪诞生的产物,到今天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感受到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感受到科技创新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这其中必然涉及到电视产业存在的根本元素,即电视节目的编辑与制作方式的变化,而这又是影响到电视产业流程及其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故对此进行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5.
卢克刚 《视听界》2002,(6):87-87
当前,随着非编系统的普及应用,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电视片的创作之中。适当运用特技效果,以增强画面语言的冲击力,这本应提倡。但是,切忌滥用特技,以免适得其反。电视工作者更不应该追求“外面光”,动辄比拼特技,以作炫资,反而忽视了画面创作能力。一、不当运用特技会破坏画面本身的功能经过编导和摄像人员的精心构思、反复研究而成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16.
龚菡 《视听纵横》2002,(3):51-52
据统计,目前,我国上空已有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31家电视台四十多个频道的卫星电视信号,而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有线电视网中,其卫视频道的数量超过15个的还占不到一半,个别卫视落地仅有可怜巴巴的几个城市。有些卫视的落地城市还在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我国电视制作领域出现了一股“非线性”热。许多电视设施制造公司如大洋、奥维迅、索贝都纷纷推出各自的非线性编辑制作系统,而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电视制作公司也都纷纷购买使用其产品,非线性编辑制作系统大有替代传统电视制作设备之势.然而时至今日,非线性编辑制作系统虽然在一些电视制作公司中站住了脚,但在各电视台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深究其中根源,就可以预测  相似文献   

18.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以强劲的传播优势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电视文化的诞生、电视节目译制也随之产生,并且在翻译领域里逐步形成了其基础理论和研究体系。电视是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传播载体、作为新型的文化形态,电视不仅走进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情感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尤其是在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电视节目的译制显得更为重要。正确认识电视译制的重要性,研究电视译制工作将成为我们电视译制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潘平 《声屏世界》2003,(12):33-34
对于电视的传播而言,它不仅是传递信息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娱乐和社会教化的需要。随着电视综艺节目制作技术和制作水平的提高,目前综艺节目的发展突出表现为:娱乐性与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传真性、纪实性、国际性的多元并重。综艺节目这一发展潮流十分明显地体现着大众传播的流通功能,使电视文艺在整个大众传播体系中日益具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电视综艺节目传播过程是大众传播中一种良性循环的交流过程世界上任何一种实物都处于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之中,由此达到一种平衡。从电视综艺节目的流通过程来看,它是一个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电视新闻标题是瞬间抓住观众眼球的法宝,一条成功的新闻标题可以帮助观众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新闻的内容与主题,理解新闻的含义。本文结合目前新闻标题制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策略,希望对标题制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