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乃桢,福建省莆田人。1986年考入厦门戏曲舞蹈学校(今厦门艺术学校)学习11988年进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厦门班学习;1993年毕业,于厦门小白鹭民间舞团任演员队的队长12000~2002年,在中央化管理干部学院(专科)学习;2002~2004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本科)。  相似文献   

2.
厦门戏曲舞蹈学校系全日制普通中等艺术专业学校,前身为厦门艺术学校、福建省艺术学校厦门分校。厦门艺术学校创办于1958年8月。开办舞蹈、梦剧表演、音乐、创作等专业班。1988年改制为福建省艺术学校厦门分校,1991年更名为厦门戏曲舞蹈学校,为中等专科艺术学校。先后开办有歌仔戏、舞蹈、南音、高甲戏、越剧等表演专业和戏曲器乐等专业。1986年由厦门戏曲舞蹈学校招生,与北京舞蹈学校合作创办了中国民间舞蹈专业厦门班,获得各界好评,现有各专业学生50名。厦门戏曲舞蹈学校  相似文献   

3.
从选秦歌舞到北宋南戏,到元杂剧,再发展到现在的归类戏曲,如昆曲、京剧和三百余种地方戏曲,说明戏曲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艺术形成,中国几千年的明发展史,戏曲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追求、探索、锤炼、升华到今天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艺术学校是我省唯一的一所省、部级重点中专艺校,创办于1958年。建校38年来,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专业设置,该校培养了3000多名合格的艺术人才。福建省艺术学校是国家文化部定点的20所重点综合性艺术学校之一。校本部设有音乐、美术、舞蹈专业,并在全省各地分设8个戏曲、杂技分班。改革开放以来,该校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先后有30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的各类专业艺术比赛中获奖,有的在国际比赛中夺冠,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其中有全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曾静萍,文华编剧奖获得者吴永艺,全国舞蹈比赛获奖者邓宇、程春铃,全国钢琴比…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戏曲学校是吉林省内唯一的一所独立建制的艺术类中等专业学校,是为吉林省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培养艺术骨干人才的摇篮。吉林省戏曲学校创建于1957年9月。经过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的大胆实践和辛勤奋斗。吉林省戏曲学校目前已成为一所办学规模庞大、教学设备现代化、专业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林县东北地大特声.的艾术学府。本校学十人数从10年前的200人发展到如今的4800人,办学规模位居全国同类学校之首;校舍面积从原来的1万平方米发展到6万多平方米,办学条件跃居全国同类学校一流水平;教学设置从单一的戏曲教育,发…  相似文献   

6.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文化部戏曲艺术服务中心协办,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长庚诞辰185周年纪念演出活动于1996年11月18日至对日在北京举行。程长庚先生素有“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之称,是京剧形成期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继承了徽班兼容并蓄的传统,将徽调、叹调和昆腔等多种声腔融于一体,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举办这次纪念演出活动,旨在借鉴历史经验,回顾和总结京剧艺术发展的道路;开拓京剧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不断促进优秀剧目和优秀人才的涌现,并以此推动整个戏曲事业的更大发展,宏扬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这所学校里,我们常常会看到来自五大洲的各种肤色的参观者不时地发出惊奇的喊叫声或不停的掌声,或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原来,这里是北京市戏曲学校。戏曲,尤其是京剧,是集文学、美术、歌唱、朗诵、表演、武术、雕塑、音乐等各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因此戏曲教学不同于任何专业教学,从过去的科班到戏校,始终以剧目教学为主,通过剧目教学达到“唱念做打翻”各项基本功的全面发展,这是培养戏曲演员“以戏促功,以戏代功”的特殊教学方法。其次是根据学生的条件和需求,在翻跌跟头(毯子功),武术格斗(把子功),形体训练…  相似文献   

8.
韩青  徐军 《寻根》2011,(4):48-53
唐朝有一个专门教歌舞技法的学校,称为梨园,后来梨园也成为戏曲艺术的另一个代称。中国的戏曲发展有多长的历史?王国维在《戏曲原考》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虽咏故事,而不被之歌舞,非戏曲也。虽和歌舞,而不演故事,亦非戏曲也。”《辞海》里“戏剧”条也说:“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只有那些既有歌舞又有故事内容两相结合的演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化持中贵和、以和为美的思想,一直左右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理想。古代戏曲导演艺术严格遵循“中和”的审美法则,以“中和之美”所界定的和谐统一原则,来揭示艺术形象整体美的内涵,实现演剧与观剧的完美融合。古代戏曲导演理论锲而不舍地追寻着“中和之美”的艺术境界,致力寻求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回味无穷的神韵意味。而情感与理性完美统一的具象要求,则是对“以和为美”思想的准确阐释和生动演绎。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0月,中国京剧院青年团上演了表现抗日战争时期抗联题材的新编现代史剧《北国红菇娘》。此剧通过对冷云、杨贵珍、李凤善、胡秀艺、安顺福、郭桂珍、黄桂清、王惠民等8位女性及某部连长宁满仓和参谋周维仁(二人俱是男性)的刻画,透过多种京剧流派唱腔和表演风格,不单给观众带来人物个性的美感,而且展现出一代戏曲人才群体的成长。一、张火T与杨贵珍张火丁是青年旦角演员,程派艺术第三代传人。在天津戏校学习期间曾向李近秋、张芝兰、渠天皇、孟宪荣等戏校教育家学习京剧。3年学期将满时,因经济困难辍学到北京投靠在北京军区战…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戏剧开始走出神圣的艺术殿堂,以其独具的价值品位,进入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突破几十年一贯制的大剧场的演剧陈规,探索灵活轻便的小剧场表演形式,已成为当前戏剧艺术改革的一大特色。90年代初,在《留守女土》、《情人》等小剧场话剧蜚声南北的同时,小剧场戏曲亦在悄然兴起。小剧场戏曲,顾名思义,即戏曲艺术的演出场地小,观众数量少,上演剧目短小精美,上场角色通常为二、三人甚至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表演区贴近观众,演出气氛亲切饱满。小剧场戏曲,是面对电影、电视、现代歌舞的冲击与挑战,戏曲艺术为适…  相似文献   

12.
吴存存 《中国文化》2006,(2):73-84,85
花谱,花谱,艳绝秦宫歌舞。几多玉暖香温,惹得游人断魂。魂断,魂断,纸上呼来如见。 [清 同治]羊城听春楼主《调笑令》 二十世纪的学者在研究清代戏曲评论着作——尤其是京剧在北京的强劲崛起之後的戏曲论着时,往往都要面对一个尴尬:清代的戏曲论着很不能说是少,至少是比曲论相当繁荣的明代在数量上多出许多,但是让学者头疼的是,其内容跟明代士人之热衷於考字论调,校声度曲的兴趣却很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京剧流派的含义,与文艺史上的流派不同。文艺史上的流派,大都指一定时代在文艺创作上拥有共同的艺术观点、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艺术家群体;京剧流派则是以舞台表演艺术风格的异同来加以区分的。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它由地域性流派发展到演员表演艺术流派。地域性流派的发展18世纪中叶,有多种地方戏曲同时流行于北京。在诸腔党奏的过程中,徽、汉二剧合流,并吸收了京腔、梆子腔等艺术成分,形成了一种以[西皮]和[二簧]为主要声腔曲调的综合性艺术。外地人因此称皮责戏剧出自帝京,故称之为“京剧”。京剧流派是这一综合性戏剧在艺术上…  相似文献   

14.
2008年8月9日,在半个多世纪以后,西班牙人把一位世界级的艺术巨匠用土壤等材质咏叹的诗歌,带到召开第29届奥运会的北京,一场名为《材质的诗歌》的毕加索旷世奇品展,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展出。一如西班牙驻华大使为该展赠言表述的那样,“站在不远处凝神倾听,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激动人心的巨响和响彻云霄的掌声中,主题为《材质的诗歌》融合了和谐精神和通用美学理念的毕加索陶艺展,在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展出。这将在近年来中国和西班牙两国不断加强的文化活动中拉开一个崭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最负盛名的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1894-1961),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从艺术到为人等各个方面,都让戏曲界内外的人敬服。总括他的德艺双馨,可分为以下几方面。艺术上真知灼见艺术家,多是精心于改进革新,从不保守的;否则成不了艺术家,更难成为一个艺术流派的创始人。梅兰芳先生不仅具有艺术家这样的共性,而且在艺术见解方面更有独到之处,在改革创新方面先人一步。所以梅先生的艺术,可以代表中国的京剧艺术乃至整个戏曲艺术,可以形成体系。早年,京剧没有时装戏,梅先生于1913年起便相继演出了根据北京实事编写的时装戏《…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戏曲、戏剧、曲艺、民间音乐还是新创歌曲,都是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却能在各种的曲调中尽情释放。由于受地方曲种方言的影响,各地音乐都有自己的特色,各种戏剧和戏曲音乐均有自己的基本观众群体,要在全国推广某一曲种肯定比较困难。但是如果谱写成戏歌,在歌曲里引进各种戏曲音乐元素,可以让人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民族戏曲音乐的艺术魅力。在歌曲创作中吸收戏曲元素而形成的戏歌,是戏曲艺术流行化、高雅艺术大众化的有益探索,对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品种,创新地方特色艺术,使歌曲更加具有民族艺术特性,才能使中国音乐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作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所举办的中国地方戏曲展演活动内容之一的中国地方戏曲欣赏讲座《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日前举办。由此,这一自“中国文化年”开幕以来当地侨界参与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弘扬中国传统戏剧的活动降下帷幕。在中国地方戏曲展演期间,近3000观众兴致勃勃地观看了5个场次的演出,其中近一半为法国观众,他们通过对中国传统戏剧的了解,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国戏剧之美学与哲学价值更是赞佩不已。中国地方戏曲讲座使法国观众与中国演员得以面对面地近距离交流,许多法国观众认为,通过戏曲讲座不仅对中…  相似文献   

18.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艺术,千百年来生生不息,鸾翔凤翥,沧海桑田,一代又一代的志人高土书字写志,在我国数千年的书法发展史上,竖起一座又一座艺术高峰:秦之古、汉之拙、晋之韵、唐之法、宋之意、元之态、明清之朴,成为不同历史的审美表征,永远地嵌刻在历史时空中。去年11月11日,“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开幕式暨名家书法系列作品集首发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相似文献   

19.
清歌凝白雪、妙舞袅红霞。致力于发展中国青海河煌地方戏曲艺术的平弦实验剧团,始建于1961年,重建于1980年。现有演职员88人,平均年龄29岁,并拥有国家二级编剧廖泰来、二级演员李义安、张月芳、郑桂兰等一批艺术骨干。青海平弦戏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原河煌地区民间坐唱艺术的基础上创造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在近30余年的“造戏”历程中,专业戏曲工作者遵循“立足河惶,植根民间,博采众长,独具特色”的发展方针,凭着几代人不懈地艺术追求和舞台积累,先后推出了百余台有影响的代表剧目。其中有移植的优秀传统戏(理描换太子)、(春闰…  相似文献   

20.
张雯 《滇中文化》2002,(2):25-27
在改革开放大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以丧失观众为主要表现的戏曲危机已经存在。怎样去改善戏曲的命运,早巳吱为主要探索的问题。总的来看从戏曲的整个创作过程的改革方向思考较多。而今,中国已经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的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话,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这意味着戏曲这个古老的艺术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因此,从社会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和网络营销的角度来观照戏曲的生存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