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数助词"来"与度量词组合的分布情况不同造成了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差异。从表义辖域来看,"来"的意义确实可以以确数为参照点上下延伸;但从语用倾向来看,在"来"和度量词组合的结构中,人们更倾向选择"来"表示"左右"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表空间方位义的"上下""左右"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表约量。文章从"上下""左右"的基本语义出发,系统描写了二者表约量义时的语义及分布特点,并通过统计的方法考察了二者在表时间约量、度量衡类约量和数目类约量上的差异:"左右"表约量的能力强于"上下",频率高于"上下"。然后从认知角度,进一步揭示了"上下""左右"从空间方位义引申到约量义隐喻机制,阐述了二者在不同认知域间投射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3.
温锁林 《中国语文》2012,(1):29-37,95,96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的"有+数量结构"(如:他在教室坐了有两个小时/他的身高有一米八)中的动词"有"。这个"有"的用法很特殊:句法作用模糊,语义上空灵虚化,即使省略也不会影响到句法与语义的完整性。根据"有"的这种句法语义特点,文章运用焦点理论对"有+数量结构"中的"有"做出了统一的解释,认为"有"具有凸显自然焦点的功能。文章还指出了"有+数量结构"在表意上表现出强烈而明显的表多表大的语义倾向,这种语义倾向的形成来源于动词"有"最基本的"领有、拥有"义。"有"由于与数量成分共处于自然焦点的位置,在语义上与被突出的数量信息相互影响,不仅强化了数量信息多而大的特点,也使其原有的超乎寻常的领有义得以保留,并最终出现句法与语义功能虚化,成为凸显数量信息的焦点的专职标记成分。  相似文献   

4.
汉语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都可以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数量域,表"约指",但隐喻存在诸多不对称现象。"上下"、"前后"、"左右"是一组反义方位复合词,其隐喻的产生和隐喻的不对称都和反义方位复合词的结构特点有关。其构词成分——单纯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概念差异更能解释反义方位复合词"上下"、"前后"、"左右"在空间域的语义差异以及在时间域和数量域的隐喻不对称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句法组配上看,"来"字概数结构有多种的表现形式,但在实际运用中,只有三种格式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在语义表达上,助词"来"的表义极其丰富,可以呈现"略多""略少"以及"左右"三种状态,但在现实话语理解中,又体现出"指多"的理解倾向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概数词“好多”与“好几”在分布、语义辖域、和语用倾向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指出了它们所能出现语法位置的共同和不同之处 ,论证了“好几”表数范围的有定性和“好多”表数范围的无定性 ,以及“好几”具有显示个体作用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语义和句法两方面讨论了表存在关系的汉语"有"字句和英语"there be"句型。对语义的表达和句法的生成方面的探讨,有助于理解和习得英、汉语存在句型。  相似文献   

8.
湖南衡阳方言中的疑问代词"吗=",音[ma=",音[ma(45)],在含义上可以相当于普通话的"什么""为什么""怎么""比如""多么""大概"等等,可以表举例、表概数、表类属;在句法功能方面,可以代名词、谓词、副词、量词,功能强大,使用频率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旨在从历时角度考察"上上"连用的语义、句法功能及其演变。研究发现:第一,"上上"的语义始现于周朝,发展于元朝,明清小说之中使用频率增多,在当代有表示"次序靠前的"这一新用法;第二,"上上"连用具有补语、定语、状语、主语和谓语等五大句法功能;第三,人们对"上上"的认知次序总体遵循空间域社会域时间域。  相似文献   

10.
在西北一些方言的"名+一个"结构中, "一个"由表实在数量意义发展为强调肯定标记,显示出了语法化的倾向. "一个"产生语法化的动因既有语义的,也有句法位置的,其直接动因是"数量+名"取代"名+数量"成为常格后造成"名+数量"表数功能丧失而引起的功能悬空. "一个"的语法化倾向在元以后的近代汉语文献里已现端倪,并在一些方言中得到了初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私底下"和"私下里"的相关研究成果寥寥,两者作为一对近义三音节词,在语义内涵与句法特征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我们认为,"私底下"是由表"背地里、不公开"之义的双音节词"私下"和"底下"通过删略重叠成分糅合而成的;"私下里"是由副词"私下"加词缀"里"构成的。  相似文献   

12.
广州话中的概数助词"l??~(21)(零)"与现代汉语的概数助词"来"在用法和表义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初始义和语义演变的过程中却又明显不同。"来"表示"略多""略少"还是"左右",学界意见历来有分歧,而作广州话中与"来"相似的"l??~(21)(零)"同样有值得探讨之处。本文认为"l??~(21)(零)"最实际、常态的表义应是"略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CCL语料分析,从对比视角,考察了"上-N时"与"上个-N时"的时量词选择制约性,并对其做出认知语义阐释。研究发现:(1)"上-N时"与"上个-N时"构式对时量词有较强的语义选择制约。(2)"上-N时"与"上个-N时"构式在句中有不同的句法功能且"上个-N时"具有更强的句法制约。(3)"上-N时"与"上个-N时"向时间域投射时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能""会""可以"在表示"能力"义时各有自己的分布范围和语义侧重点。句法上,表示能力的"会"前面可以加范围副词"只/仅",而"能""可以"前面加"只/仅"表许可义,不表能力义。语义语用上,"能"表示的能力是受限定的,"会"表示的能力则有"通性"的性质,而"可以"表示的能力强调客观上无妨碍。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表示概数的方式,用概数助词表示不确定的数量就是其中的一种。基于已有研究,从共时角度对概数助词"来"和"多"的分布及其异同进行详尽地考察和分析,欲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表示"追究/质询"义的语气副词"到底"为出发点,探讨其在A-not-A疑问句中的句法位置。发现其句法分布具有相对自由性。通过分析A-not-A疑问句的基本特征,本文尝试对"到底"在该句式中的句法分布重新分类,分析其句法语义属性,探寻影响其句法分布的理论机制。发现"到底"在A-not-A疑问句中有两种类型。在句法上,受岛限制条件(island constraint)、成分统制(C-command)和并移(piped-pipping)的影响。基于此,当"到底"位于A-not-A疑问句的句首位置时,其句法辖域为TP;当其位于主语后时,句法辖域为T’。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考察了习用语"有的是"的不同句法分布类型之间的密切联系,发现表面颇为复杂的句法分布之间有着简明的构成关系。其次运用自然语料和自拟用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有的是"在停顿、重音、变换、否定等方面的句法语义属性。最后揭示了"有的是"对数量主体的"量"的强制性约束。  相似文献   

18.
黔东苗语"no~(44)"在"?u~(31)+no~(44)、o~(33)+?u~(31)+no~(44)……""?iɑ?~(55)+no~(44)、■hiu~(44)+no~(44)……"等结构中表示概数或约量。黔东苗语概数助词"no~(44)"的结构可以划分为进位制数词+no~(44)、度量衡单位量词+no~(44)、数量结构+no~(44)三种类型。通过对语言事实的考察分析,发现在概数结构中,no~(44)的词义可以表示"左右""略超于""略多"与"略等于",其中,"左右"占绝大多数,"略多"和"略超于"次之。  相似文献   

19.
概数助词"把"是月田话中的一个高频词,文章试从"把"对数量词的选择,"把"的句法分布和语法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与其他方言的比较来展示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赶快"与"赶忙"都是表短时义的时间副词,都可在句中作状语,但二者在具体语境中对时态、句式、人称等的选择上却有很大差异。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把二者放到现代汉语时间系统和不同语义功能的句子中,考察它们在语义、句法和语用上的差异。这对汉语时间副词的研究和正确使用短时副词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