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早在二十年代,黎锦熙就对现代汉语的词作了分类。他是仿照西方传统语法,从意义上来划分的,提出了影响后世几十年的“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词类划分原则。后来的语法著作在词类划分上一直未走出黎锦熙的路子。但汉语的特点是词类跟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这种词类划分原则与方法同汉语的实际情况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五十年代,我国语法学界关于词类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目的是找出适合于汉语词类划分的方法和标准。结果否定了词无定类说,指出了在方法上不能单凭意义,提出了结构关系是最重要的分类标准。八十年代,朱德熙进一步阐述了划分词类的方法和标准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否定了意义。 在教学语法方面,五十年代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词类划分标准有两个方面:意义和语法特点。八十年代重拟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词类划分的标准没变,但强调了语法功能为主要标准,兼顾词汇意义。高校教学语法在理论上更新快,不断地吸收语法研究的新成果,词类划分以功能  相似文献   

2.
词的语法分类是汉语语法的老大难问题。近年语法学界对词类同题进行了新的探讨。笔者想从义位功能角度对词类问题进行一番探讨。何谓义位功能?指的是组合义句的基本单位——义位在句子中的作用。语义内容决定语法形式,义位功能决定词法功能,这就是本文探讨的依据。汉语是历史悠久的语言,汉语词的含义由于语言历史的悠久;发展得非常丰富。这种词义的丰富性就造成了义位功能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义位功能,参与句子的组合,就有作多种句子成分的可能。而所谓的词类是对语义高度抽象包含有多种必位的词的语法分类。传统语法“依句辨品”,把高度抽象的词与句子中借助词的形式只含有一个义位的同对应,就难免会得出“离句无品”的结论。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3.
“依句辨品”是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提出来的,人们通常认为它是词的分类标准。本文通过对《新著国语文法》一书的具体分析、研究,认为“依句辨品”是一种辅助性的词的归类标准。  相似文献   

4.
"正确使用词语"在高考中包括:正确使用虚词、同义词的辨析和成 语使用以及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从词语、句子和句群三级语言层面人 手,在不同的思维层次上辨析,即一辨词,二辨句,三辨句间联系,这就是 "选词填空三部曲"。 一、辨词 近义词辨析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近义词涉  相似文献   

5.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元件,没有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教材内容。然而,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中往往表达出它特定的含义,传统的就词解词、依句释词的方法,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所得就显得非常有限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  相似文献   

6.
【备课思考】人教社最新版统编本教材与旧版人教社教材相比,有很多改变,其中,中学起始阶段汉语词类知识点拨也由过去的在七年级下册最后几页附录罗列知识点,变为现在的结合文本具体讲解,以小方框的知识补充形式呈现在七年级的课文后,教师可以有指导地进行随文教学。对于词语的语法知识点教学,即便是放在随文教学中进行,更多也只是停留在辨析层面.  相似文献   

7.
词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近义词语辨析又往往是词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近义词语辨析的角度可分为语法角度、意义角度和色彩角度;近义词语辨析的方法一般采用替换法,找出不可替换的例句,研究不可替换的原因,归纳出词语之间的差异.研究近义词语辨析的角度和辨析的方法,不仅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也是深入研究汉语词语,探究汉语词语用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8.
马琦 《现代语文》2010,(1):34-35
本文试就汉语词类划分中的词的“兼类问题”进行探讨,追溯汉语兼类词产生的原因,并对汉语兼类词辨析中存在的争议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9.
一、考点解读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指要正确理解和使用好近义词语,包括近义实词和近义虚词的辨析选用。一般来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只要考生能准确把握词义,结合实际语境,再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即找出近义词的“共性”和“个性”来,就能选出那个使句意表达得更确切、更细致、更生动的选项。  相似文献   

10.
“词类活用”说的理论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词类活用”说是汉语词类划分中“以义分类”和“以位归类”双轨制的产物。在汉语语法尚未脱尽印欧语法羁绊的今天,“词类活用”说有其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既避免了语法理论上的“词无定类”的错误,又增强了现行语法系统解说汉语历史语言现象的能力。但它毕竟是套用印欧语法的结果,不尽符合汉语语言实际。该文尝试提出依据纯粹的语法功能划分词类,尔后靠定位分析确定词品,最终取消“词类活用”说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近代汉语在邯郸县方言遗留情况、词语的重叠类型、词缀的情况、词类的用法、主动句和被动句这五个方面叙述了邯郸县方言区别于普通话的特点及用法。  相似文献   

12.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孟祥英词义辨析,一般指近义词辨析。对于近义词的范围,国内的汉语教科书中有比较严格的划分。一般认为,不同词类的词,如“充分──充满”;具有种属关系的词,如“作者──作家”等都不能组成近义词。这样规定近义词的标准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13.
评《新著国语文法》的语法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专著,影响久远.本文分“句本位”、“依句辨品”、“位和散动”、“图解法”等几个方面,对其语法思想作简要的评析和讨论,指出得失.该书有些观点和方法今天看来,对我们仍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高级阶段留学生的汉语运用已进入更高层次的工作、社交和专业领域,对于汉语交际的要求除了准确性、流利性以外,还需注重得体性。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词语运用存在着使用与正式语境不相符合的口语体词语或通用语体词语、误用不恰当的近义词语、误用书面语词语和当用而未用书面语词语等问题。留学生所学《发展汉语·高级综合(Ⅰ)》教材在书面语词语编排方面也存在着词语语体属性漏标、虚拟语境设置不当、出句语言成分运用不合理和近义词语辨析不够等不足。为了加强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书面语词语教学,建议教师要树立明确的语体教学意识,改进书面语词语教学方式,完善留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5.
5.辨词用词     
5.辨词用词戴秀莲(宜春市六小)[活动要求]1.指导学生学习辨析词语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地使用和搭配词语,表达句意。2.通过进行辨析词语的书面和口头抢答题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词语知识。[活动准备]1.用小黑板写好辨析词语的归类练习题。(见...  相似文献   

16.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体大思精,词语释义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资治通鉴》“魏纪”以后部分由于所据原史本无注解,基本上出于胡三省自注。从总体上看,这部分的胡注释词类皆精核,兼具较为丰富的古籍注释史和汉语发展史的研究意义;不过仍有一些条目未尽准确,可待辨析。本文针对《通鉴》“魏纪”至“陈纪”部分的胡注释词选取20条逐一辨析,明显错误者试作辨正,释义未周者进一步补说。  相似文献   

17.
辨析近义词的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是个难点,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况,合理地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案往往是可以化难为易的。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中,同时出现了“陆续”、“继续”、“持续”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在教学中,如果只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字面辨别——讲清意思——放在句中区别”这三个步骤去辨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  相似文献   

18.
摘要:在区分“了1”和“了2”时,必须以“了”所附着的词语的意义及它在句中的作用来审辨,才能把握住“了1”、“了2”的功能及其分布上的特点。文章以《红楼梦》前十回中的“了”的用法为例,对“了1”与“了2”作语义上的辨析。  相似文献   

19.
张巧娟 《教师》2020,(10):47-48
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至关重要。扫清生字障碍,通读全文,需要词语解析作依托;深入语境,品析句段,走进人物内心,需要词语解读作支撑;丰富阅读,拓展积累,提高语文素养,需要词语炼化作桥梁。教师应把词语教学融入课堂深处,让学生思考、体会、积累、表达,品悟词语的内涵,最终学以致用。文章以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从借助多媒体技术、研读文本、运用多种方式教学、联系生活四个方面来品悟词语的“意”味、“趣”味、“鲜”味、“情”味,让词语教学更加鲜活生动,让学生爱上词语、爱上语文。  相似文献   

20.
病句的辨析,历来是高考必考题,也是学生应试的难点之一。有些老师曾总结出一些辨析病句的方法:比如抓住关联词、介词、两面词、否定词等一些常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总结都非常实用。笔者通过日常教学和研究,发现能帮助同学们快速辨析病句的词语还有一个,那就是“和”字。在现代汉语里,“和”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连词。如表示引进相关或比较对象时,“和”就是介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