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者”有转指和自指功能,“所”有转指功能,古汉语教学中,如此处理转指的“者”为转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自指的“者”为自指代词,构成的“者”字结构,有的具有名词性,有的仍具谓词性,特殊分布的“者”是自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者”字结构;转指的“所”为转指代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  相似文献   

2.
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对“数+量+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典型构式“数+量+名”的基础上形成的“数+量+x”构式,其构式义有三项内容,即1、“数+量”对“X”进行计量;2、构式整体上是名词性的。且这种名词性不随其内部成分的变化而变化;3、X位置上的词语在该构式的层面上表现为名词性。而在语义层面上这个位置上的词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等。因此,“数+量+动”作为非典型构式,是典型构式“数+量+名”的继承和引申,其“动词”及整个结构的名词性是“数+量+X”这一构式赋予的,是一定认知机制制导下构式压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叠动动结构是扬州方言系统中一种具有高度归约性、能产性的构式.在形式层面,VVR构式表现出灵活的配价能力、受限制的时态、体态的搭配能力以及与否定结构的不兼容性等特征.在语义层面,VVR构式蕴含的“敦促”、“责备”以及“强调”等语义都无法从结构成分中直接推导出来,这展现出该结构的不可预测性.通过构式内部的象征关系,舞台模型和时间关系等概念识解方式可以为构式的上述功能转移提供理据.跨构式多重承继联接为叠动动结构式提供了信息传递网络,并为其存在的合理性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宁可A,也要B”并非取舍句式,而是表择取义的“宁可A”分句与表目的义的“也要B”分句结合、固化而成的一类新构式。“宁可A,也要B”构式的形成虽与语用频率密切相关,但真正的动因来自于构式底层的认知结构和经验结构。“宁可A,也要B,”构式有其自身独立的构式义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语用的维度考察了新兴“被”字构式的浮现理据.研究发现,新兴“被”字构式的出现具有其认知理据和语用理据:认知理据主要涉及构式压制和认知突显,而语用理据则涵盖了语用经济性的要求、语用目的表达的需要及语境的制约.该研究有益于深化对“被”字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回溯语﹙retronym ﹚指的是“用新称呼来指代旧概念”的语言现象。通过对其组构类型的重新分类,以及从“构式”的角度对其形式、意义和语用层面上作全局的解释发现:回溯语“定 + 中”的层级性结构属于构式上的“自主 依存”关系,回溯语“定 + 中”修饰语的选择机制属于构式上的“部分 整体”关系,回溯语“定 + 中”这一语符的使用乃是基于构式上的“语义 句法映射”关系而来。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由于缺少形态变化,存在大量的同形异构现象,现代汉语构式“该XX”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基于构式的认知语法分析,可将“该XX”结构分为A、B两式。从句法形式看,同形异构的A、B两式在添加状语、所带宾语、能否充当定状语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从语义看,A式常常为实指或泛指,而B式则为遍指或定指;从语用表达功能看,A式体现了委婉语气和礼貌性,而B式则体现了强硬语气和要求性。构件“X”的多样性、语言经济性原则和构式压制促成了“该XX”同形异构现象的形成。厘清“该XX”A、B两式的差异及成因,对言语交际和汉语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狗”的意象图式发展使得流行语中多了大量“狗族”词汇,其中“VP成狗”更是风靡一时,为大众广泛使用“。VP成狗”的发展是隐喻机制作用的结果,它的固定化、语法化与意象图式变化相关。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概述“VP成狗”的构式来源和演化路径,以及“狗”的意象图式的修正与再建对该构式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鲁诗语 《教学随笔》2016,(3):146-147
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与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专门用来表示“被害”“不如意”等意义,是日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然而,笔者认为汉语中例如“被自杀”“被就业”等近年来网络乃至报刊媒体中甚为流行的“新被字构式”可以与日语的这种所谓“受害被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日汉语的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有以下共同点:主语受到的影响并非直接的,且事件间有先行事件导致后发事件的因果关系;常用来表述对于位于句子主格的事物(通常为人)来说是被害或不悦的事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手法,通过对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的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新被字构式”能够与日语间接被动句进行一定的对应。  相似文献   

10.
“当+X+Vm+Y”是一种设疑类流行构式。该构式基于传统相遇类介词短语结构得以建构,内蕴形式固化和语义衍化机制。根据“Vm”所系论元的语义关系,整体构式语义大致分为冲突、混搭、巧合、穿越等几种类型。该流行构式的生成有其承继链接机制与修辞动因。基于构式变项的语义张力和表达潜势,该类构式用例被广泛地用作各类作品标题和条件性语篇信息组件。研究发现,修辞性“相遇类”已成为一种很有特点的语义范畴,其表达已形成一种较为复杂多样的流行构式群。  相似文献   

11.
张健 《海外英语》2014,(15):37-39
X and Y这一形式的英语习语具有简单固定的句法形式,丰富的语义网络,读来朗朗上口等特点,其语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理据性。文章在认知语言学及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将"X and Y结构视为一种独立的构式,以自主/依存联结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基础,加以修补和整合形成新的AB模型,来阐释此多义构式的生成理据。研究表明:"X and Y表达式是以简单并列义为原型义的一种独立构式;修补后的双自主以及双依存模型在"X and Y构式的概念整合过程中对其类属空间的形成机制具很强大的解释力,合成空间的运作机制能够有效揭示构式完型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尝试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探讨“半A不A”表达式在形式、意义和功能上的独特性;然后利用“传承整合观”分析了该构式的形成过程,“半A不A”结构可视为从“否定构式”、“半否定构式”、“状中构式”、“拷贝构式”经传承并整合后而产生出的新构式。  相似文献   

13.
"被XX"是时下新闻媒介非常流行的语言现象,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被XX"结构进行研究,探讨了"被"字的属性、构式的理据、事件凸显性等问题,发现"被XX"结构是一种标记性构式,其本质是"被+事件"表达违实概念,这深化了对"被XX"结构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对"被"字后面"XX"附加部分的词性争议和重复论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借鉴构式语法理论的框架,对递进性差比义构式进行全面考察,将其分为A、B、C、D四种变式,并对各种变式之间的承继关系以及该构式的成因进行认知范畴的探索,给出合理的解释。非典型的构式(D式)发生了“质变”,表达“遍指性非差比义”,而这个构式义无法从“一M比一M”中推导出来,因而是更典型的构式。指出遍指性非差比义其质变的根源在于“量级序列”的缺失,“比”的原型义虚化,从“实比”演化为“虚比”。  相似文献   

15.
“长我Ⅹ上”是近年网络平台上常见的汉语构式表达,其形式和意义有了新的变化:形式方面,“Ⅹ”可以是抽象名词;意义方面,构式可以用来表达人的情感态度,带有言者的主观心理。基于构式语法理论,对该构式进行考察发现,该构式常用来表示“某人或某事物契合言者内心某一评价标准”,具有评价、聚焦和缓和的功能。该构式的形成受到隐喻机制、重新分析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演绎-归纳-演绎”的方法,构式“X虽易,Y不易,且A且B”既有基式的常用类型,也有变式的扩展方式;从构件性质与构式层次看,构式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从句法-语义接口和话语-语用界面看,构式的表达功用主要体现在强化对比与凸显劝勉,是关联理论“明示-推理”模型下的反预期表达;从构式理据与形成动因看,高频使用、框式替换、泛化类推是推动构式演化的基本动因和主要机制,当然,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快捷化和网络语言的快餐化以及语言使用者的认知心理也是推动构式成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秀……"族构式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鲜活语言,展示了语言的时尚感、幽默性和创造力。本文以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为框架,分析"秀……"族构式的特点和认知理据。研究发现,"秀……"族合成结构的组构过程中,"秀"为依存成分,语义凸显的次结构需要依赖其后的自主成分的语义侧面对其进行补足和阐释;自主成分同依存成分"秀"的联接是有条件、有限制的,只有那些语义积极的、表示具有美丽特质的身体、品质、才艺等的自主成分能够同"秀"组构,合成"秀……"族构式;"秀……"族构式的组构是借助转喻认知机制的操作,其搭配成分由具体名词扩展到抽象名词、抽象形容词等,显示了语言的经济性和灵活性。该研究证明了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构式语法是认知语言学的句法理论,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框架结构,具有坚实的认知和功能基础。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语言的创造性和句式的多义现象就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等认知机制把具体多样的词语嵌入句式来实现的。本文首先对“打”字后接的宾语做了分类,然后介绍了构式语法的一些要点,并尝试用“构式语法”理论解释汉语中“光杆动词‘打’+宾语”结构。此外,针对构式语法对字典编撰的启示也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构式语法突破了传统语法单纯结构分析的局限,致力揭示形义之间的某种系统联系。认知语言学认为每一种构式表达一类与人类经验有关的重要基本情景,双宾构式是句法形式S+V+O1+O2与"给与性转移事件"的结合体,是以"转移"为原型义而展开形成的网络系统。构式为动词及整个语句提供基本的情景(generalscene),而动词表述这个情景中的某些突出的行动(salient action)。  相似文献   

20.
戴彩红 《文教资料》2010,(15):26-28
本文研究探讨“不要太+名词”构式中句法与语义接口的问题。本文从语言系统内外寻找名词进入此构式的动因和理据:语言系统内部的缺省特征,尤其是不确定性让明确表达的语言词汇的意义只是提供语言交际中的激活语言开放百科知识系统的通道:而同时构式压制和认知过程中的转喻机制让名词结构顺利进入此构式。通过对此个案的研究,本文发现语言的变化和创新是由于语言的内部的理据和语言外部的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机制所推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