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转变观念。实现共同发展。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所以教师是课程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将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要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欢乐的气氛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一、以“听”促“说”。即通过语文教学加强学生“听”的训练 ,进而促进学生“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 ,教师随时都应做到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特点 ,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简洁明快。这样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借鉴 ,从而促进了“说”能力的发展。如 ,我在教学低年级“说话”课时 ,总是先教师示范 ,后学生模仿。在教学中 ,我一般是先讲一个较为简单的故事 ,让学生认真听(在上课前 ,我就给学生提出了听的要求 ,即注意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语句通顺和语气等) ,然后以前后排四位同学为一组 ,让其中每一位…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观念应向“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上转变,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学习。 操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活动,操作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愉快的操作不仅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同时也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性理解。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首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读书、操作、思维、语言表达融为一体:让学生将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并说出它的面积怎样计算。通过动手操作,把新旧知识串连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  相似文献   

5.
吴仁钢 《考试周刊》2013,(85):182-183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一切知识来源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知识只有蕴含在实际活动中才能得到深化和提升,针对在科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开发他们的认知学习潜能,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品质,如何优化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途径等问题,我谈谈见解。  相似文献   

6.
一、学生“互动”之一——动手实践动手实践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在低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具操作既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形成新概念;还能为他们主动探索提供机会。如教学“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一课时,我从做风车引入,让学生先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再用正方形剪出四个三角形,做成风车,风车转起来时就形成一个圆……让学生在折叠、比较、测量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知识哲学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给人现成的东西,而在于给人不断创造的“起点”。传统教育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的知识观正受到冲击。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要求语文教学实践应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语文课堂上的“美文听记”、“文化艺术节”活动不失为一种符合语文新课标精神的尝试,是大语文教育观在实践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学“可能性”时,我努力体现这一要求,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程为主线,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对知只的体验、感悟.  相似文献   

9.
在以传感器的运用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力求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独立尝试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因此,本次传感器的运用研究性学习活动以生活中的控制电路为主要知识背景,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育观念及学校教学行为这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突出了活动操作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为此,我们把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相似文献   

10.
赵海英 《小学生》2012,(8):56-56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本着新课改的理念,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生活和学习中,总是喜欢自己看一看,听一听,试一试,摸一摸,要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就要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课本,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机会,真正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只有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才能达到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目的。一.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以往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都是以课堂板书教学为重点,以学生一遍遍机械的朗读为主要形式,形式单一,过程枯燥乏味,识字效果不佳,渐渐使学生…  相似文献   

12.
所谓“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主旨。课堂教学过程是生命体之间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人格完善的过程。“活动单导学”致力于开放课堂,充分地让学生看、听、想、读、写、做,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进发天性,发挥灵性。  相似文献   

13.
传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而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则更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是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基础的。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练笔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提高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首先我们必须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 (1)教学应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成了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课堂里,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单相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因此,无论是在低年级,还是在中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解农  赵贤静 《学语文》2003,(5):6-6,9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方式 ,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性主题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主动探究 ,以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具有实践活动性、亲历性、指导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性。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 ,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又如何培养呢?一、拓宽视野 ,培养探究兴趣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习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让学生“我手写我口 ,我口说我心 ,我心思我意 ,我意导我行”———即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 …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育的弊端告诫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面对当今新时期的青少年,服务于这样一个充满生气、有真挚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学习活动主体,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我觉得衡水中学的“诱思教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校数学教学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称之为问题情境教学.它以优化的问题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富有问题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它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和独立思考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讨论来不断积累丰富知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知识,为学好数学、发展智力打下基础.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问题教学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任玲 《湖南教育》2002,(7):37-38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主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本着“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我们进行了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语文常规教学的尝试。引入以“专题教学”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性学习示范课过去,我们习惯于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师生间是我说你听、我写你记的绝对服从关系;教学活动关注的往往是课文本身,教师习惯于将写作背景、作品…  相似文献   

19.
房金余 《考试周刊》2012,(88):65-65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但课堂教学中却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不强.常常是“师云亦云”,被动地接受知识,更不要说质疑问难了;有的老师感慨学生启而不发,学困生我行我素拒绝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金钥匙”,让学生自己愉快开启学习之“锁”?我在新课程实施中,巧妙设计教学活动,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作了探索,与同行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的“我要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比较发现,“学案导学”是探索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