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人们在谈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时,总是要联系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因为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杜威有“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他们并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经历了由因袭杜威到思想翻新的变化过程,“教育”与“生活”两个概念位置的调整,不是文字游戏,而是表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论述无疑是正确的。人们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上有两位伟大教育家,一位是孔子,一位是陶行知。毛泽东称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说他是“一位毫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江泽民同志也称他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体系的内涵。他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我之学校观》、《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创造是中国教育之完成》等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作。他从1927年起先后发动四个教育运动——土地革命时期的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教育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民主教育运动。这些运动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现代教育提出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可以从陶行知教育理论宝库中得到正确的、有力的、通俗的回答。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师德建设理论”、“创造教育思想”、“真人教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是继孔子之后我国教育史上第二个获得“教育圣人”(郭沫若语)称号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他的许多教育思想,特别是乡村教育思想对当时的中国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联系到今天我国农村教育实际,陶行知先生的乡村教育思想仍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1891—1946)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卓有成效的教育家 ,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 ,提出生活教育理论 ,享誉海内外 ,被称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整个求学过程主要是在教会学校里度过的 ,但作为未来教育家的陶行知 ,却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民族性和平民性。这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处处得到了体现。陶行知的教育生涯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高等教育为主要阵地 ,推行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时间为1917年—1923年。第二阶段提倡平民教育 ,既反对“土八股”又反对“洋八股” ,时间是1923年—1926年。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世纪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两位世界公认的著名教育家,一位是毕生倡导生活教育理论并付诸实践的陶行知,一位是始终主张教育改革并贯彻实施的毛泽东。他们爱民、为民、救民,为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毛泽东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教育思想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批判地继承我国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在陶行知浩瀚的教育著作中,对师德的作用、内涵、方法等诸方面都有精辟阐述。现阶段高等师范院校在学习和借鉴陶行知师德思想,改进和加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师德教育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从“爱”出发,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充分认识教育的地位、作用,担负起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形成师范德育思想;三是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加强师德行为的训练与养成;四是形成共识,建立良好的高等师范院校师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认为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有国际影响的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家,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对象”、“培养目标”、“学生观、儿童观”等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出陶行知教育恩想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对指导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有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以教人者教己”。我认为陶先生的话有两层含意:一是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因为要教大家,所以先教自己”,“用教大家的材料教自己。”二是提高教育者自身水平的最好办法。因为要把大家教懂、教会,“自己便不得不格外明白”。  相似文献   

11.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五四”以后中国最具影响的进步教育家。“生活教育”思想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其形成和确立,是陶行知苦苦研究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12.
杨梅梅 《班主任》2009,(2):7-10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终身致力于民众的教育事业,把教育普及到民间,为劳苦大众服务,陶行知是第一人。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相似文献   

13.
吴雪蕾 《江西教育》2005,(12):48-48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在读过《陶行知教育读本》后更加感受到这位人民教育家的殷殷奉献之情,拳拳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中国教育界最早注意到农民教育问题的人,也是带头热情地奔向农村当乡村教师的教育家。他从中国“以农立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五的客观实际出发,创造地性提出了“乡村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大计”的科学命题。今天,深入研究和领会陶行知的这一思想,对于提高对农村教育的认识,加速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乡村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大计”,是陶行知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热爱祖国,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是我国“五四”以后最有影响的、著名的进步教育家之一。他大力倡导普及教育、全面教育、创造教育、终身教育,并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道路。他以“人民第一”“教育为公”为自己的教育信条,忠实履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准则。2005年10月18日,正值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14周年。在此,重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缅怀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应该给每个读者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6.
周勇 《上海教育》2014,(10):78-80
这里所说的“教育专家”,既非德国学院学术体系中那些以教育理论研究为本的“教育学家”,也非学术造诣高深或办学及人才培养成绩卓著的“教育家”,而是指在中小学活动中,专门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专家。德国式的“教育学家”往往远离中小学教育实践,其价值在于发明“教育哲学”。“教育家”则是一种宽泛的终身荣誉,蔡元培、胡适、叶企孙、钱学森、叶圣陶、陶行知等不同领域的人都在其列.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陶行知逝世后,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称颂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赞颂他是“万世师表”。陶行知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教育经验,对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流教育家的四个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洪宇 《师道》2004,(10):17-17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一流的教育家》中指出:有三种教育家,第一种是“政客教育家”;第二种是“书生教育家”,纯粹搞理论,不懂实际;第三种“盲行盲动的教育家”。他认为这三种都不是好的教育家。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家?有两种精神,一种是创造的精神,一种是开辟的精神。创造的精神就是说发明新理,创造新说。开辟的精神是指教育没有到的地域,像内蒙、云南等我们教育家不去的地方,他要到那里去开辟;在学术里面、教育里面很多没有涉及的领域要去开辟。他说只有具有这两种精神的教育家,才是真正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9.
杨冰 《教师》2015,(14)
陶行知,20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一直在为新中国的教育寻觅曙光.今人评价陶行知,习惯冠以这样的称呼——人民教育家、民主斗士、大众诗人. 陶行知是大众诗人,是一位诗人一样的教育家.从“永不会完稿的诗集”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到“乡村的乐园”山海工学团,再到兼具“真善美”的“诗的学校”重庆育才,最后到秉承“新大学之道”的“无形大学”重庆社会大学,构成陶行知诗意教育生涯的壮美诗篇.这位诗意的教育家谱写自己作为诗人的生命历程的同时,亦是一位诗人教育家.不同时期的诗意与达观、热情与乐天,谱写出陶行知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勾勒出陶行知一代教育家、一位大众诗人的大师风貌.陶行知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踏踏实实地践行着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同时又在脚踏实地地践行着诗意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陶行知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几年的实践告诉我,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尊重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