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田逢军 《资源科学》2013,35(5):1095-1103
国民休闲背景下的城市游憩空间意象特征分析对于规划建设具有幸福感、特色性、宜居宜游的城市游憩地有特殊重要意义.以城市居民游憩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地图、访谈调查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昌市游憩空间意象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居民游憩认知地图绘图过程与特征的差异性导致了其认知地图类型的差异性,反映了居民独特的绘图空间思维、不同的空间组织方式以及别样的游憩环境心理;②游憩意象要素以路径、标志和节点的等级层次较高,意象内容则以广场、游憩商务中心与特色休闲街区、重要景观路桥、特色建筑物(群)和历史文化遗产与古迹地为主;③意象空间格局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具有强烈的市中心内聚倾向;④“革命历史名城”和“绿色休闲家园”是南昌市游憩空同意象的两大特质.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南昌市旅游空间意象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虚拟社区中的城市旅游空间意象分析对探索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城市旅游空间发展策略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对城市旅游空间意象的研究多集中在现实空间层面,而对网络虚拟社区中的空间意象重视不够。以旅游虚拟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评价性旅游空间意象和结构性旅游空间意象两个层面对蚂蜂窝旅游虚拟社区中的南昌市旅游空间意象图景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广场"、"滕王阁"、"八一"是南昌市最重要的核心旅游吸引物意象,"都市景观风貌"是最为偏好的意象主题,旅游情感评价意象总体以正面和积极为主;南昌市整体的旅游意象空间格局由物质实体形态的八一广场——滕王阁——秋水广场构成,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红色革命文化为主题的八一广场旅游意象区域、以观光为主题的滕王阁旅游意象区域和以娱乐和休闲为主题的秋水广场旅游意象区域等三大重点旅游意象区域,意象元素呈现出中心城区集中化分布、外围区分散分布的特征;网络虚拟社区的城市旅游空间意象虽然仍以物质实体的空间意象为核心组成,但非物质意象要素在空间意象建构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在方法上突破了以往城市旅游空间意象研究的局限,也为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旅游空间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南昌市旅游地意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田逢军  沙润  汪忠列 《资源科学》2009,31(6):1007-1014
以城市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意象草图绘制相结合的方法,从评估性意象和结构性意象两个方面对南昌市旅游地意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的总体可意象程度较高,景点意象受知名度和美誊度的影响,城市环境意象则受旅游者期望值和满意度的影响;意象组成元素根据其重要性依次为标志、路径、区域、边界和节点,最主要的意象组织手段是标志、路径和区域;就要素的可意象性而言,标志和路径最高,区域和边界次之,节点最弱;对意象空间结构的分析发现,南昌市存在着以八一广场和滕王阁为中心的两大旅游核心区,其架构模式是以城市风貌和城市环境为感知背景,以核心景区为感知重点,以主干道为支撑,被边界所限定,不同类型的地物要素点缀其间的双“#”字型立体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流岛屿是一种新型的游憩空间,探讨其脆弱生态系统的构成并对其进行游憩生态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系统生态学理论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包含岛屿核心区、河流缓冲区、城市影响区三大分系统与压力、状态、响应三大因子的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衡阳市东洲岛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度较低,不同分系统的生态安全差异特征明显:岛屿核心区生态安全度最低,其生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区域内大部分指标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子;河流缓冲区与城市影响区生态安全度较高,但区域内的一些因素对城市河流岛屿的游憩生态安全具有负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现有研究缺乏对大量存储于市民家庭的闲置书籍探讨分析的现状,利用南昌市民对"共享书籍"模式自填式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构建南昌市"共享书籍"可行性评价模型对南昌市"共享书籍"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南昌市"共享书籍"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在通过拟合度检验的基础上对影响南昌市"共享书籍"可行性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有志于开展"共享书籍"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江滨公园的游憩功能,以义乌江滨公园为例,对其植物景观游憩度进行评价研究。在对公园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取11个具代表性的样地作为评价对象,包括乔草类型、乔灌类型、乔灌草类型、灌草类型4类植物景观,挑选22张样地照片作为评价媒介,构建评价体系及标准,利用基于RA-GA的PPC模型实现江滨公园植物景观游憩度的评价。结果表明:江滨公园植物群落游憩度值最高的为1.9105,最低的为0.6304。各评价因子中,活动类型多样性、空间可停留性、空间可达性对义乌江滨公园植物景观的游憩度影响较大,是今后在营造游憩型植物景观时需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系统生态学理论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岛屿核心区、河流缓冲区、城市影响区三大分系统与压力、状态、响应三大因子的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省衡阳市东洲岛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河流岛屿游憩生态安全度较低,不同分系统的生态安全差异特征明显:岛屿核心区生态安全度最低,其生态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区域内大部分指标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子;河流缓冲区与城市影响区生态安全度较高,但区域内的一些因素对城市河流岛屿的游憩生态安全具有负向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8.
唐文跃 《资源科学》2011,33(7):1382-1389
地方感研究为认识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南京夫子庙为案例的研究发现,①夫子庙游憩者地方感具有基于历史、认同、记忆、想象的怀旧体验特征和秦淮风情、孔圣文教、商贾文化三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孔圣文教、秦淮风情的地方性特征得到了游憩者的高度认同;②游憩者对夫子庙的历史风貌具有较高的评价,游憩者认为夫子庙景观整体上反映的是六朝和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③游憩者对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风貌的地方感,以及对夫子庙呈现的六朝风月、明清风貌和怀旧特征的地方性的认同具有普遍性;④游憩者对夫子庙历史文化的体验缘于这些景观唤起了游憩者对历史场景的记忆和想象,唤起——评价机制是夫子庙游憩者地方感形成的重要机制。游憩者地方感研究对城市历史街区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关键思路。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及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特征,以出行链为分析单元,构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首先,依据已有研究基础,确定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三类因素,提出描述诸影响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关系的若干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辨识与修正,最终得到了个人与家庭属性、土地利用、出行链等各类因素对出行方式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对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潮州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根据潮州市区休闲游憩资源的实际情况,立足于面对潮州城市居民开放的无偿性休闲游憩空间,结合居民对本地休闲游憩资源的评价和满意度,探讨休闲游憩空间发展与城市居民幸福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凯  邹晓明  吕雪丁 《科技广场》2011,(10):104-106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南昌市房地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南昌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势态。本文在分析南昌市房地产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并对南昌市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黄和平  彭小琳 《资源科学》2012,34(10):1972-1979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是当前中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主要途径,如何定量评价"两型城市"也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构建脱钩分析模型探讨第二产业GDP增长与能源消费和废物排放的相关关系及脱钩程度,以定量评价南昌市1991年-2010年"两型城市"的发展,结果表明:①1991年-1995年和2001年-2005年南昌市第二产业GDP增长与能源消费均处于扩张性负脱钩状态,1996年-2000年和2006年-2010年分别为强脱钩和弱脱钩,能源效率的提高是目前南昌市实现弱脱钩的主要原因,但未能抵消工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幅度;②尽管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对环境的压力不减,但1991年-1995年和2001年-2010年南昌市第二产业GDP增长与废物排放均呈现弱脱钩状态,尤其以1996年-2000年为强脱钩状态,这说明南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南昌市在"两型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在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提升的同时,以半导体照明、光伏、服务外包三大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国内外国家公园游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义  吴儒练  田逢军 《资源科学》2020,42(11):2210-2223
国家公园游憩研究对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和满足国民游憩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是近20年来资源经济学和游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对2000—2019年间国内外国家公园游憩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梳理,研究发现:①国内外国家公园游憩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家公园游憩的功能分区、业态发展、设施建设、评价、主体、环境影响及管理等7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基础、四大主题、两种手段”的研究内容框架。②国家公园游憩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基于国家公园大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需今后重点关注。③欧美学者研究起步早,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家公园游憩理论体系与管理框架;比较而言,国内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中国学者在国家公园游憩领域进行了较多的本土化尝试,为国际上相关研究提供了中国案例,但理论建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文献梳理与评述,提出未来中国国家公园游憩研究需进一步深入的方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游憩评价技术方法、开展多学科视角的游憩主体研究、深化游憩管理研究,希冀对中国国家公园相关研究及体制试点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黄和平  彭小琳 《资源科学》2016,38(3):493-500
土地利用效率研究一直是城镇化过程中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关方面关注的热点.将脱钩分析的理论框架应用于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的研究,构建基于脱钩视角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的分析范式,剖析1990年以来南昌市在不同时期段以及连续时期之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特征,并进一步讨论提升南昌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策略.结果表明:①大多数时期段内南昌市土地利用效率下降,并未实现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消耗的脱钩;②连续时期之间南昌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波动上升的趋势.探究这两类变化的原因之后,本文认为"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这一般性策略仍然非常适用于南昌市脱钩经济增长与土地资源消耗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并辅以产业优化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王虹 《软科学》2011,25(1):140-144
在文献研究、深度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107家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获得812份有效数据,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企业背景下高绩效工作系统的结构维度;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技术,探讨了高绩效工作系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我国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的结构包括结果评估、广泛培训、沟通分享、员工福利、工作团队、雇佣安全、权变薪酬和严格甄选8个维度;(2)高绩效工作系统对企业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与外部绩效相比,高绩效工作系统对内部绩效的预测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6.
徐菲菲  剌利青  Feng Ye 《资源科学》2018,40(7):1483-1493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网络文本已成为目的地形象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本文选取南京作为案例地,以马蜂窝游客对南京的10 077条在线评论文本为数据,运用网络大数据文本挖掘法、词频统计法和共现网络法,分析得出目的地形象维度重要性存在差异,旅游吸引物是第一层次,公共基础设施是第二层次,休闲和娱乐、旅游环境和地方氛围是第三层次,旅游基础设施是第四层次。其次,南京感知形象中突出的认知成分源于旅游吸引物和公共基础设施维度的感知,而情感形象为正面,并产生了一定的意动形象,形成了网络口碑效应。此外,南京整体形象主要源于旅游吸引物和公共基础设施维度的感知,进一步验证了感知维度的重要性存在差异。本文验证了旅游形象的相关理论,丰富了旅游大数据研究方法,并可为南京旅游形象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秋燕  张兵 《科技广场》2014,(6):153-156
本文随机选取南昌市7条公交线路对其服务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研究,运用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判断公交服务质量的差异显著情况和计算服务质量的平均秩。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公交线路的服务质量满意度感知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有无空调、停站数量、首末班时间安排、发车频率以及换乘便利情况均是影响乘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实证分析,为进一步改善公交服务质量、提高乘客满意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涛  廖建桥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8-126
探讨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及其过程。在影响个体合作行为决策的复合式模型与知识共享的个人内在动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团队性绩效考核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模型和假设,并采用新兴的统计分析技术——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HLM)对73家企业中234个团队中的813名成员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团队性绩效考核通过分配公平感对知识共享起到积极影响作用,而情境(任务相互依赖性、成员能力梯度)、信念(团队效能感、人际信任)、过程性动机(程序公平感、互动公平感)在该影响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最后,进一步对如何有效实施团队性绩效考核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