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重现的动态生成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而预设与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教案是预设的,课堂是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开放环节,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生成兴趣的火花,在操作活动中生成探究的火花,在弹性预设中生成精彩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以成就精彩课堂。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准确预设、灵活预设.还要适时地突破预设,保证课堂的有效生成,让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思考、发现,不断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忽视的生命的载体,是动态的生成。课堂因生成而精彩。预设与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教案是预设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的生成尽管有些是不可预知的,但它是可以预设的,精心预设下的生成将更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堂上有效引导动态生成,使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一、精心预设,铺垫生成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的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宰,学生也不再单纯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应当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对课前的教学“预设”做恰当调整的动态“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数学教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所谓"预设",指教师在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情况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每位教师都要高度重视数学课堂过程的研究,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够成为学生们喜欢的学习过程,而我们则会在这样的过程的引领下给与学生更精致的教育,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成长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把握学情,充分预设,灵活运用生成,让预设和生成共存,共同演绎课堂精彩。  相似文献   

8.
薛秋萍 《考试周刊》2012,(87):65+38-65,38
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精心的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静态表现,生成则是预设的延续和动态升华。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特定情境中的对话与交流,因此生成性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 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学过程由师生及多种因素共同把握和推进,过程远比预设和计划的要生动、丰富,也必将会发生更多的意外情况,因而教师的把握和调控就成为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以教案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执行预设的教案,展开预设的程序,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的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因而学习往往是枯燥的,课堂气氛是比较沉闷的。我认为课堂应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课堂上我们要善于“点击”生成资源,以此巧妙改变我们的教学预案,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而“刷新”出精彩亮丽的课堂。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的执行预设方案,析是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惟有做到“心中有预案,行中无教案”,寓有形的教案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随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找准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切人点,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一、预设生成让数学课堂活中有序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但是生成并非都是事先可预设的,非预设性生成信息也是一种资源,它和各种预设性的生成资源共同构成精彩的课堂。因此,在教学中面对各种非预设性生成信息时,要以积极的态度与科学的策略真诚应对。策略之一:以退为进“(求平均数”教学片断)1.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组别身高(厘米)第1组152154152151155150157158第2组150157155154150151…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而且是师生间生命的对话。本案例中,师生间不同的思想碰撞.促进了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课堂因对话而精彩,教学因对话走向了生成,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显示出生命的律动。生7的“我又想到了一种解法”,这可不在教的预设之中,这是师生、生生在对话交流过程中随机生成的。其问,教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欣赏,“真会想办法、好办法、谁来评价”等话语,  相似文献   

15.
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精心的预设,更需要教师开放的心态营造民主、宽容的教学氛围,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适机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智慧调控课堂方向.数学的课堂往往因意外生成而成就精彩,在预设与生成的和谐融合中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以成就精彩课堂。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准确预设、灵活预设,还要适时突破预设,保证课堂的有效生成,让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思考、发现,不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果没有课堂生成,学生的主体性将无法体现,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就不是真实的,从而无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课前进行教学预设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典型特征,课堂生成是新课改的重要形式.新课程改革理念主张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互动,这就决定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既要有教师的课前预设,更要有课堂上师生即时的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点,生成是预设的机变,数学课堂教学应在精心预设下促进生成,让生成更精彩.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但是生成并非都是事先可预设的,面对课堂上的意外生成,如只是“临阵脱逃”.一味“捧”住原教案不放,显然违背了新课程的终极目标。如一味地跟着学生的思路跑,导致教学效益低下,同样也背离了课改的初衷。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精心预设,要深研教材,全面分析学情;要预设教学方法,促进高效课堂;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巧妙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还要在课上巧生成,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机智地活用预设,为精彩的生成扬帆导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