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晓兴 《文教资料》2014,(30):129-132
“洗”字作为汉语常用词,它的词义经历了从“洗脚”义到“洗涤”义的演变。随着其词义的演变,“洗”也从不及物动词演变为及物动词,随后其宾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古时期,产生了现代汉语常用的“洗手”、“洗头”、“洗脚”等述宾结构。这些结构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语言自身发展,佛经翻译者自身修养等原因。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和历时的角度研究语言象似性在词义演变过程的作用。通过对一词多义历时演变方式的分析,发现词汇的基本义和衍生义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理据关系,表现为象似性。这种象似性以事物之间多种相像关系为依据,是隐喻产生的基础。在词义演变过程中,人们利用隐喻达到词义的引申。  相似文献   

3.
单义词意义的演变可以分为词义的深化、扩大、缩小和转移四种类型,多义同意义的演变可以分为义项的增多和义项的减少两种类型.义项增多的结果,有的单义词变成了多义词,有的义项分化,各自独立成词,有的新义项变成常用义,旧义项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单纯词和合成词两方面分析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单纯词的词义是构成单纯词的语素的语素义,但构成单纯词的语素之义不一定都是单纯词的词义,词和语素的义项在数量上是不平衡的.而这种不平衡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往往不存在.合成词的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构成关系有组合和融合两种.同时分析在语素多义的情况下,词有可能是多义的,也有可能是单义的.  相似文献   

5.
语义桥     
胡涛 《现代语文》2007,(4):54-56
一、引言 现代语义学研究表明,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一个多义词就是一个小语义场,多义义场是历时演变为共时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6.
充分的言语实践使常用词“牢”获得词义引申的广阔舞台,其词义辗转演变,形成庞大而复杂的词义系统。“牢”所负载的众多义项看似无有关联,人们易忽略它们之间实际存的隐性联系,因而造成训诂释词之失误。对其词义系统进行梳理归纳,便可寻见其词义引申之脉络,正确解释不同语境中“牢”的含义。“搜牢”之“牢”义为“廪食”,即粮饷、军粮;“牢盆”之“牢”与“共牢而食”之“牢”皆表示器皿之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计量的方式从微观层面来研究多义词,即多义复合词的词义与其构成成分——语素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语素的多义性使复合词也具有多义性。或者说复合词的多义性来源于构词语素的多义性。由语素的多义性产生的多义复合词,其词义基本上可以由语素的字面意义获得。  相似文献   

8.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语言中词汇的多义现象是人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词义变化的结果。英语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大部分英语词汇都是多义词。论文将从一次多义现象的概念入手,讨论多义词词义发展的途径、发展的过程和词义演变中人们认知发展的过程和认知机制,在多义词的教学中应强调典型词义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各项词义演变策略,并且要注意到词义演变策略的文化差异。多义词的教学是词汇教学的重要内容,掌握好多义词对学习和的词汇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现代汉语词的基本义与引申义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词的基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问题既与词义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有关,又涉及词义的历史发展,因此,必须严格区分共时与历时两个方面,对词义从应用和演变两个角度进行不同的划分,才能看清二者的关系。另外,基本义的判定可以从词义的应用中找出几个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一词多义往往是通过隐喻、借喻及功能转换等途径得来的,其基础可以是原词的特征或功能.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结合brush一词的词义演变过程,探讨了词义引申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汉语语料中"花"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词义的生成多是隐喻的结果,而隐喻得以发挥的前提是始源域和目标域在物理或心理上的某一点或某一面上存在相似性,人们将这种相似性进行类比,使始源域的词义得到演变,产生一词多义现象。我们发现汉语"花"的一词多义现象符合隐喻性词义生成与演变的"仙人掌模型"。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系统的不同,语言中对应的词汇所包含的语义范围也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词义不对等、精确性不一致的现象。从英汉一词多义现象、构词模式和上下义词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可发现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现象广、词汇的概念化程度较强,且其具有形态化的语言标志,所有这些使得英语词义的精确性高于汉语词义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3.
"和"与"同"作为古代汉语词汇中的两个基本词、常用词,它们有着各自的词义引申系统,同时,它们又相因生义。鉴于此,本文结合词汇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与"同"的相因生义。  相似文献   

14.
"和"与"同"作为古代汉语词汇中的两个基本词、常用词,它们有着各自的词义引申系统,同时,它们又相因生义。鉴于此,本文结合词汇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与"同"的相因生义。  相似文献   

15.
一词多义往往是通过隐喻、借喻及功能转换等途径得来的,其基础可以是原词的特征或功能。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结合brush一词的词义演变过程,探讨了词义引申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对动词多义性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不仅可以微观地专注其词义引申的识解方式,还可以宏观地关注动词表征的多个概念或事件,并将它们整合为认知模型集。此模型集在词语层与最简的多义相连接。此方案通过构拟动态读解过程可以演示具体语境及隐喻转喻对动词see最简多义的选择和增丰。此模型集同时展现词义简洁和繁复义的做法具有更强的概括性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中"一词多义"是一种非常普遍和重要的语言现象,因为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词汇的核心是词义。而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是隐喻和转喻,一词多义就是在原型义的基础上,在隐喻和转喻的共同作用下向外拓展的,而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能体现认知主体的一定的思维特点,因此,对英汉人体词的对比研究不仅能揭示一词多义的拓展规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中西方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规律。此外,一词多义的研究也能证明词义是文化的载体以及词义具有体验性。  相似文献   

18.
"打"字的语义分析再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是汉语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个词.本文在前哲时贤研究基础上就"打"的衍变递嬗从形、音、义、结构诸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考察,指出"撞触"义最初由"打"表示.同义的字尚有敞、敦、揨、枨,表"击"义的"打"至迟在汉代已在语言中使用.由于木与扌的笔误,"打"渐包容了"打"的"撞触"义.大约在唐代"打"已由笔误而成为"打"的俗字.最终取代了"打"."打"的阴声韵很可能受方言的影响由文白异读叠置演变而来."打"在"触事皆谓之打"的语言应用中由其动词义演变虚化而产生有介词、连词和助词义,其词义的演变与其形和音的演变亦有密切的关联.探明"打"这一类常用词从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演变发展的轨迹,这在揭示总结汉语词汇发展的规律和为信息时代人机会话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律疏议》中多义词语的内部多义住构成微观词义系统。本文结合西方的词义谱理论和训诂学的引申义列理论细致整理、分析、描写微观词义系统中各义位的语义联系。对于在法律语境中存在的具有相反语义关系的法律词语主张要采用语用对举、细化语境、语义合成等方式进行分化。  相似文献   

20.
《日知录》有丰富的词汇、词义研究内容,如解说词源、词的历史发展、复合词构成理据、词义演变、词义分化、词的多义性、词的古义和僻义、复合词的偏义性、古籍正确释义等;这些对现代词汇学、词义学研究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