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个结合”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总结的重大历史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宝贵政治财富,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造。当前,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社会上关于“两个结合”论断的三种错误言论,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进而在推进“两个结合”走向系统、深入、成熟的实践进程中,奋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似文献   

2.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能够扎根中国并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根、创新发展之源。“两个结合”既从理论与实践上回答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之问,也夯实了科学理论创新发展的思想文化根基。同时,“两个结合”深刻体现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遵循,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价值取向,坚持自信自立是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原则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着力点,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思想方法,坚持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胸怀格局。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重大论断,既精辟论述了“能”“行”“好”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必然。“两个行”重大论断不仅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凝聚的历史智慧,而且昭示着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科学把握这一论断的深刻意蕴,对于党在新时代高举伟大旗帜、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谱写辉煌篇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彰显了中华文明与中国精神的时代回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必须恪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长远发展,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汲取群众经验和智慧。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了理论创新的飞跃,即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必将指引着新时代的中国取得一系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这一新思想的创立,有着独特的科学依据、价值要义与实践进路,具体是在坚持“两个结合”中落实。“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要深刻认识并坚持“两个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实践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首提的“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栉风沐雨铸就光辉历程的经验总结,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伴随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经了从第一次结合到“两个结合”的百年演进,其内涵不断丰富、逻辑愈加深刻。这一理论显露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刻把握、对人民至上价值遵循的矢志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赓续与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自觉贡献。深入学习“两个结合”重要思想,首先,从内在学理上探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其次,细致剖析每一个“相结合”及“两个结合”的丰富意蕴;最后,从整体角度辩证地把握“两个结合”不同的内涵侧重与紧密的内在联系。要坚持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本质和独特优势,深刻揭示了党和国家事业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并迈上时代新征程的内在基因和成功密码。新时代,必须坚持将“两个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遵循,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相似文献   

7.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表述被首次提出。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需要明晰3个前提性问题:一是在“什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思考中明确“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呈现形式,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又深刻回应时代之问的理论创新方向;二是在“什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考中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是在“为什么行”的思考中明确“两个结合”和“六个坚持”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奥秘,是永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规定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自觉和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铸魂、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基,是党在推进“两个结合”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要在实现“两个结合”过程中深刻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推进文化建设发展提出的重要论断,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验的新总结和新概括,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旨要。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精髓来看,“第二个结合”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反映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立场方向,指明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思维方法。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来看,“第二个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创造的思想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深化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的逻辑机理。在实践要求上,只有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神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融合,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统一,坚持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去相呼应,才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当文化使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坚持”,是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两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重大成就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则是全面系统总结这一规律的集大成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六个坚持”,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武器,进一步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需要大力弘扬“六个坚持”。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重要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全面理解“两个结合”需要从历史、理论、现实三个维度对其进行考察,厘清“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理论根据和现实基础。从历史维度看,“两个结合”具有历史必然性;从理论维度看,“两个结合”具有理论可能性;从实践维度看,“两个结合”具有现实指向性。  相似文献   

12.
“一个进程”、“两个结合”、“三次结合”引发“三次飞跃”的历史主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命题和话语体系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再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历程、内在逻辑与多重动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话语定格过程,深刻反映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展开与聚焦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意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鲜明品格,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演绎的本质规律,淬炼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两个结合”作出了深刻的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是“第二个结合”的重要理论依据和前提。“高度契合”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也随着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拓展深化、巩固发展。“高度契合”有其根本动力、实现场域、推动主体上的成因。“高度契合”贯穿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全过程,推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也具有世界影响和人类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论断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清晰的逻辑依据以及重大的理论意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我们应该从理论发展、文化发展以及精神发展三个维度把握“时代精华”的深刻内涵,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阐明其逻辑依据,从中华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三个方位阐释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其反映出来的精神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中国具体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扬光大的现实依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长的文化土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接续了实事求是的文化传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所产生的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就是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伟大真理性力量,可以从两个基本维度加以理解和把握。一是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维度来看,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二是从立场观点方法的维度看,“六个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精髓,是我们正确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立足点。坚持上述两个维度的有机统一,能够使我们深刻认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是第一位重要的立党立国问题,其中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必须从科学思想体系、一脉相承的指导思想的“一体”,以及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两面”定位两者的关系;必须充分阐明两者“一体性”的客观依据和理论论证,澄清把马克思主义单纯作为“外来文化”的迷思;必须科学区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层面,即意识形态指导层面和文化元素层面,坚持“结合”的正确方向;必须深刻把握这一“结合”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两个行”的重要论断具有丰富的真理意蕴。其中,“马克思主义行”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性与实践性,“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具体性与发展性。从“一个行”到“两个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与发展真理、追求与践行真理问题上的辩证统一,以及对理念论、教条化、独断论等错误真理观的自觉拒斥。“两个行”蕴含的真理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昭示着21世纪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前进方向。具体来说,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前提,以人民立场为根基,以实践检验为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眼光和思维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思考与判断后形成的执政理念。从历史之脉上看,党的“三个务必”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把握历史主动,基于时代要求对“两个务必”的深化和发展;从理论之据上看,“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论断;从实践之路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是“三个务必”提出的重要基础,“三个务必”是党对新时代治国理政重大问题的现实回应。从三个维度深入探析“三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科学认识、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接续带领中国人民奋力实现伟大梦想,具有深刻而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科学论断。我们应梳理分析“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核心范畴,精准理解“两个结合”的科学内涵与客观必然性,深刻认识“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经验与智慧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集中体现,是立党兴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路径,是兴国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法论基础,是为全球治理、世界和平发展及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