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薛昆  翟东 《辽宁教育》2002,(3):10-12
美育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感情交流为纽带,用美的事物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达到潜移默化教育目的的教育手段之一。以美育人,这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它具有具体生动的形象性、丰富多彩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教育性、理趣并茂的娱乐性,通过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激发人们的感情,使其达到认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目的,对人的一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振兴二校是沈阳市和平区的一所及其普通的小学,校园面积小、经济条件差,但同样是一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美育工作的学校…  相似文献   

2.
从美育认识发展的历程来看 ,由以美为工具的“借美育人”的美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立美育人”的美育———美的教育 ,是美育认识发展的升华 ;从教育理论发展的规律来看 ,由“以知识为中心”的“真”之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善”之教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美的教育———美育 ,是教育理论历史发展、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旅顺口区九三小学从“八五”开始,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以艺术教育为龙头,树立大美育观,实施课堂美育、活动美育、环境美育,将审美教育、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以美陶情,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艺促美。在实践中形成环境布置体现美、学科教学渗透美、课外活动感受美、亲身实践创造美、行为习惯检验美的运行机制;营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塑造智慧型的教师,培养个性化学生,建设美育特色化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玩美驿站"是基于学校美育实践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后提出的一种美育实践载体和美育实践样态。通过营造美感启蒙的教育环境,形成凸显儿童主体的"玩美"实践体系,建立美育实践的管理机制,对契合校情的小学美育实践新样态进行全面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心理美育是心理教育的一个方面,是通过美与审美的知识传授和广泛的审美实践活动对人的健全的审美心理形式和美感能力培养所进行的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施行美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深究心理美育的特点,遵循心理美育的规律,大力发掘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使学生乐于接受美的陶冶,树立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在趣味中感受关,在知识理论中鉴赏美,在个体赏析中创造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美育认识发展的历为看,以由美为工具的“借美育人”的美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立美育人”的美育-美的教育,是美育认识发展的升华;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由“以知识为中心”的“真”之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善”之教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美的教育--美育,是教育理论历史发,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美育教育是体育教育中重要一环,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审美意识和审美方法,以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能力;美育教育的意义、作用是重大的,其三大功能即培养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更是有其理论、历史、现代依据,如何明确美育的目的、任务,掌握美学基本知识,参加美育实践活动,研究和开发体育中的美,提出了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具体设想,强调了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珍 《西藏教育》2008,(3):27-27
所谓美育,通常亦称冠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以培养审美的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美育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改善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和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教育;是陶冶人们性情,净化人们情感,美化人们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的教育。美育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美育。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对中学生进行美育尤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蔡春 《中国德育》2014,(2):25-2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再次对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改革要求与希望。美育必须实现观念转变与策略选择,方能有效实现《决定》提出的要求。一、从"艺术教育"向"美育"回归长期以来,美育一直是学校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地位也最低。美育实践的现状也确实并不令人振奋:不是仍限于艺术教育领域,就是通过不停地把"美"挂在嘴边、不断地将"美"亮出来:"美不  相似文献   

10.
创新高校美育途径、实施特色美育教育、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任务。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在音乐、舞蹈、美术等常规美育的基础上,创新美育途径和方法,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日常行为礼仪为元素,以"文明礼貌教育"为切入点进行大学生美育创新实践。通过美育过程的制度化、学分化、规范化,最后达到学生的自觉化。通过全员践行,一是形成了大学生着装容貌美观大方的外在形象美,二是形成了大学生文明礼貌和谐相处的言行美,三是形成了大学生品德高尚精神饱满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11.
创新高校美育途径、实施特色美育教育、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任务。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在音乐、舞蹈、美术等常规美育的基础上,创新美育途径和方法,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日常行为礼仪为元素,以"文明礼貌教育"为切入点进行大学生美育创新实践。通过美育过程的制度化、学分化、规范化,最后达到学生的自觉化。通过全员践行,一是形成了大学生着装容貌美观大方的外在形象美,二是形成了大学生文明礼貌和谐相处的言行美,三是形成了大学生品德高尚精神饱满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实施美育的途径有多种。我校在实施美育过程中,认真抓了三个要点(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化艺术氛围,塑造高尚的人格美)、两个突出(突出音、体、美等艺术学科的美育功能,突出语、数、外等学科的美育渗透功能)、一个特色(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美育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一、美育的追溯美育 ,又叫审美教育 ,或称美感教育。作为美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在理论指导上是美学的 ,但在具体实践上又是教育的。因此 ,美育是一门运用美学理论于教育实践 ,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引导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心灵 ,健全完美人格的科学 ,也是一门人类自身美化的科学。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一样 ,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 ,通过人们对生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的直观感受 ,从而激发和净化人们的情感 ,陶冶思想情操 ,提高生活情趣 ,最终起到…  相似文献   

14.
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是通过生活中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来体现的。在教学中我们通过美术的教育来激发和净化人的感情,"以美导真、以美导善",潜移默化的起到美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五年来,随县教育人始终把乡村美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着力点,通过发展乡村体艺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和推进家校共建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美育让乡村少儿走向纯粹"的夙愿。体艺之美:让乡村少儿享受朴素的教育随县108所中小学校均分布在农村,随县教育局以"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新教育实验"为抓手,认真落实体育艺术"2+1"工作,鼓励各校创建乡村校园特色,让乡村少儿也能享受到与城区学校一样优质的体育艺术教育资源。各校结合乡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常州市刘海粟小学坚持以美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刘海粟的精神之美,导师生之品;以艺术的高雅之美,润师生之性;以向善的情怀之美,育师生之灵。学校坚守儿童立场,营造活泼泼的生命场,建构美滋滋的课程场,开展甜津津的活动场,让学校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美田园、生命享受的美乐园、生命创造的美学园。  相似文献   

17.
有不少人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只要开启音乐课、舞蹈课、图画课……就算实施好美育教育了。其实,这是个误区。那么,什么是美育呢?美育其实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孩子发现美、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只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却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书法教育不仅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书法教育中普遍存在重书法技艺、轻为人处事教育的问题,这种"片面美育"观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高校书法教育只有确立"完全美育"观,充分发挥其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以美促健的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情操,增进学识修养,促进身心健康,最终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树立"施教于美,立美育人"的美育理念,坚持"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育美、以美促劳"的美育目标,把美育作为"惟德、惟真、惟美、惟和"的学校核心价值观之一,在管理上细化美育,在环境上优化美育,在教学中深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的目标更加的人性化和灵活化,不再单一的追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中,笔者以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渗透学生美育为出发点,探究了开展美育教育的具体方法和策略。美育就是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艺术之美、语言之美和现实之美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他们的鉴美。其实美育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观念,实现生动高效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