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6种意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尹志诚 《编辑学报》2007,19(2):150-151
为了提高高校学报的质量,提升高校学报编辑的竞争力,就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创新意识等6种意识进行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伟 《现代出版》2000,(4):52-53
高校学报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发表的重要园地,作为衡量高校这个科研团体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尺,直接反映着所在高校学术研究的方向和水平;另一方面,高校学报对高校这个科研团体所属的科研人员来说,又是一种奖励系统,表达了对科研人员研究成果的承认和肯定。因此,学报编辑作为学报这个科学奖励系统中的评价主体,其评价意识对学报所反映的学术水平,进而对所在高等学校的科研方向和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学报编辑的评价意识指的是学报编辑代表学报对高校研究团体所属科研人员科研成果进行取舍的价值取向。这种评价意识不仅受到…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是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培养学报编辑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学报质量的根本。本文分析了培养高校学报编辑创新能力的意义,并从增加创新意识、提高业务技能、注重全新编辑技术的运用等方面提出培养编辑创新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广大青年编辑是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的生力军,青年编辑的成长与高校学报的发展息息相关。文章从编辑修养角度,探寻青年编辑初入编辑一行应培养的职业修养,从职业道德修养,学科和专业知识储备,语言文字修养的积淀,以及政治思想的树立和美学修养的提升等方面为青年编辑指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学报编辑的“四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编辑活动的目的是建构学报文化,这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在这个活动中,必须强化学报编辑的"四种意识",即把关意识、文化意识、主体意识和精品意识.这对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增强学报的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付丽萍 《青年记者》2012,(32):13-14
学报编辑能力发展的内涵文化缔构编辑观认为,人类的编辑活动是缔构社会文化的活动。由此出发,学报编辑也同样承担了缔构社会文化的重任。能力的强弱、素质的高低成为编辑能否做精做好期刊的重要因素。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编辑往往对自己编辑的刊物"老看不顺眼",因为他总在思考这份刊物是否还缺点什么,这跟编辑本身所具有的强烈主体意识紧密相关。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媒介之一,被称为"世纪遗产"的高校学报在整个报刊种类中属于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其对编辑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相似文献   

7.
黄英 《报刊之友》2013,(10):122-123
21世纪的到来,宣告人类进入到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学报作为高校展示教学和科研的窗口,同时也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传承人类知识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及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十八大会议中对文化产业改革的要求和规划,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倦怠引起了学界注意,并展开了较大范围的研讨和论述。文章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观照高校学报编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在网络时代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倦怠,并以此为契机,提出了解决上述现象的办法和措施,希冀能给现代高校学报编辑提供新的优化路径,以提升高校学报在学术、教书育人方面的影响力,促进国内文化交流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评定法,对全国202位学报编辑展开调查,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构建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由学术素养、人际技能、编辑技能、学习发展、责任心、服务意识、创新性7个要素构成。这一模型凸显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时代需求和职业特点。高校学报编辑胜任特征模型可用于学报编辑的选拔、培训、职业生涯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报编辑应对数字化出版的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旭芳 《出版广角》2015,(7):100-101
高校学报是高校及其他科研机构人员发表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信息时代各种现代技术的不断应用,对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形成巨大冲击。高校学报编辑面临机遇和挑战,必须及时转变观念,积极转型,不断增强责任、学习、策划和法律等意识,尤其要注重增强信息化意识,将专业内容优势与技术网络优势无缝对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景周 《出版科学》2010,18(3):31-34,37
高校中编辑地位和编辑学科的边缘化、编辑劳动的无差异管理以及编辑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使编辑的策划意识越来越淡薄。淡薄的策划意识既影响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质量的提高,也严重影响编辑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本文分析编辑策划意识淡薄的表现和主客观成因,提出强化编辑策划意识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求生存求发展,必须走改革之路。本文基于地方高校学报编辑的视角,认为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有学不完的东西,而学报编辑要善于向社会学习,向社会寻找学报改革与发展的生机。学报编辑要破除不合时宜的办刊观念,提高面向社会的实践能力,增强服务地方的特色意识,把学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从而提高知名度和社会效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编辑美学是国内学术界很少论及的一个领域。究竟有没有编辑美学,什么是编辑美学,它包括哪些内容和原则等,至今还没有定论。本文试图为编辑美学构筑一个大体上的框架,供大家商榷和研究。一、有没有编辑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即美的规定性只能从人类自觉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的历史过程生发出来,体现出人类自身全面发展的取向。编辑学的研究证实了编辑工作是编辑人员力图把握  相似文献   

13.
编辑是学报编辑工作的主体,编辑素质的高低和学报整体质量有着紧密的关系,对学报的办刊宗旨、政治方向、文化品位、学术水平乃至编辑质量等负有直接的责任.要办出精品学报,需要有高素质的编辑群体的共同努力、相互融合才能实现.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报编辑的问题意识,是对学报的学术性、专业性、读者对象的有限性等一系列特殊性在编辑头脑中的反映,从而形成的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特功能。编辑的问题意识,要求编辑的大脑时刻象磨盘一样转动,具有敏锐的头脑,开放的意识,进取的态度和不同凡响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陈波 《中国出版》2013,(6):35-38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提出高校学报编辑在工作中要增强创新意识、效益意识、增强经营意识,增强竞争力,促进高校学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习惯于传统出版方式的高校学报编辑,必须树立现代编辑意识,首先要在理念上进行转换与创新。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学报编辑应该具有出版流程的数字化理念,出版经营的市场理念,出版模式的集约化理念。通过创新办刊理念,深化改革,加快高校学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报组稿工作是提高学报质量、推动学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结合自身编辑工作实践,提出了高校学报编辑组稿之策略:调整目标定位,不断扩大组稿范围;根据选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组稿方式;把握好研究生教育带来的机遇,注重在校研究生的稿源;依托本校强势学科,提高专业稿件的质量;开拓新选题,增加新稿源;发挥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体现编辑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报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因为自身工作的特殊性而产生一些职业困惑。这些职业困惑是由编辑目标、编辑角色、编辑责任和编辑利益冲突等引发的。要解决这些职业困惑,必须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精神重塑学报编辑的主体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方月婵  任冰 《编辑学报》2001,13(Z1):11-12
知识经济的发展促使了高校学报生存空间和运行机制的变革.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21世纪高校学报编辑必须改变办刊意识、知识结构和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20.
宋嘉扬 《新闻界》2007,(2):131-131
现代社会,编辑应该具备现代编辑意识。高校学报编辑则更应具备全新的现代意识、全新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全新的科学思维方式。笔者拟从编辑意识的现代性和编辑工作的现代化两方面来论述其必要性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