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海娟 《文教资料》2008,(4):160-162
教会大学萌发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初得到初步发展.教会大学从建立起就一直注重教学质量,在学生教育、师资力量以及授予学位等方面都进行了努力的探索.教会大学推动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客观上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步提供了一种模式,创新了中国教育课程的模式,同时也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提供了一批管理和教学人才.教会大学虽然在中国的教育历史上只存在了短暂的时间,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磨灭的,我们应该借鉴教会大学的办学经验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国时期由于外国侵略引发庚子赔款,出现教会大学,促使中国教育发生巨大变革,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通过对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研究思考能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发展提供一定历史经验。本文从民国时期入手,以教会大学为切入点看现代大学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的教会大学的办学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会大学是西方传教士为文化侵略需要,在我国开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其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极其复杂而曲折的。本文从教会大学的教育功能着眼,来探讨其给我们留下许多成功的或失败的办学经验。这对我国当前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战期间教会大学的西迁──以华中大学和湘雅医学院为例马敏抗日战争期间,全国有近10所教会大学像当时绝大多数国立高校一样,为了避免落入日本侵略者的魔掌,保存中国高等教育的命脉,相继由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迁移到西南大后方。在迁徙过程中,教会大学的师生员工...  相似文献   

5.
教会大学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会大学与文化变迁黄新宪教会大学与文化变迁的关系十分密切。具体而言,教会大学主要是通过文化创新、文化传播和文化潜移等方式来促进文化变迁的。一、教会大学与文化创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加速,除了使社会结构、经济组织和人口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外,文化形态也有了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主要考察1901~1936中国境内教会大学的工学教育。研究发现,传教士认为科学的价值是超于技术之上的,真正的科学是认识上帝在自然界中的秩序,故教会大学起初不重视工学教育;但中国办学环境(包括民意、政策)的变化使得教会大学的办学思想受到影响,故在抗战前少数学校开设了工程学科,为中国现代工业的早期发展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孙秀玲 《教育评论》2014,(3):138-140
教会大学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之一。作为跨文化互动的产物,教会大学往往因附着太多的意识形态因素而带有鲜明的特色,尤其是在收回教育权运动之前,教会大学的办学往往具有浓厚的宗教表征,呈现出完全异于中国传统的教育图景。  相似文献   

8.
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演变不是按西方传教士原来的意愿(传教)发展,而是沿着一条既定的线路发展的。为适应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教会大学经历了中国化的复杂过程。在初步探讨教会大学中国化历程内外部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教会大学中国化在中国高等教育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意义,旨在正确认识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学从其诞生之初就和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在现代社会,作为精神文化看护人的大学,尽管有着自身的内在困境和现实资源需求,但其蜒绵不绝的独特人文精神气质使它充当了具有人类精神圣殿意义的现代教会。理解大学作为现代教会的真正意义,才能在浮躁而又急功近利的现代尘世保留一块精神皈依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教会大学为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农学是教会大学中除了医学以外的一门重点学科。近代中国开办农科的教会大学典型当属金陵大学和岭南大学。教会大学农学教育,不但为我们引进了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教育模式,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而且其院系后来也成为新中国农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大学农业教育注重理论、实践、实际三结合,注重敬业奉献与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积极开展与国内外机构交流与合作,对我们今天办好农业教育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1.
接收和改造教会大学是新中国建立新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关键步骤。旧中国的教会大学经过接收与改造,尤其是通过1952年的院系调整,与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合并,组成了新的公立大学。对教会大学的接收与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奠定了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其间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也为后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教会大学曾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民族主义运动兴起,教会大学开始面临更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更尖锐的挑战。为了在困境中寻找出路,教会大学不断对自身进行调适,最终确立了为中华民族服务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近代教会大学的联合办学对当前民办高校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大学是指西方传教士在华开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教会大学史上,教会大学通过联合办学,克服了自身办学条件的不足,提高了教育水平,为教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其成功实践为当前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存在于我国20世纪初的教会大学,尽管与当下的新世纪大学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二者似乎都与美国的大学和和制度有关;虽然时过境迁,以美国大学制度为主的教会大学的实体已在历史中消解,但是教会大学成功的办学特色和大学理念或可资于新世纪大学的实践、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思想诞生于西方,长期以来成为西方高等教育的主流思想,并在欧美大学一直得到实施。通识教育也是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指导思想。作为教会大学的培养目标,通识教育思想反映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对我国近代国人自办大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办学特色,这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教会大学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重体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办学质量建设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教会大学这些办学特色对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会大学文献目录》由香港中文大学吴木辛明教授和粱元生教授主编,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出版。《中国教会大学文献目录》共分六册,分别是《中国教会大学历史文献综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资料》、《华中师范大学档案馆藏资料》、《华西医科大学档案馆藏资料》、《上海图书馆藏资料》、《上海市档案馆藏资料》。 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不仅是近代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教会大学的历史传统没有受到重视,教会大学所遗留下来的档案资料也没有被很好…  相似文献   

18.
解放初,我国尚有二十一所教会大学,至一九五一年底全部收回自办。经过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三年的院系调整,原教会大学的校名全部取消,或改名,或与其它大学合并。下面将这些教会大学的始末情况分别作一简要介绍。辅仁大学一九一二年中国天主教爱国教徒马相伯、英敛之向罗马教廷建议创办学校,后因欧战停顿。一九一九年起正式进行筹备,一九二五年夏开始招生,定名“辅仁社”,一九二六年正式  相似文献   

19.
影响近代美国在华教会大学发展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丁  金思 《天中学刊》2009,24(6):134-137
近代美国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创办和发展,既是一种文化渗透,又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为中国教育输入了新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加速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美国教会大学在中国快速发展并长期存在,除了中国社会为教会大学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土壤,更重要的是美国教会大学解决了它们的办学目的、投资体制、师资问题、课程设置等重要因素,为后续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李在全 《教育学报》2005,1(6):87-94
本文通过对福建协和大学的乡村建设意识理路的转变、组织机构的沿革以及诸多实验个案的考察,来探讨教会大学的乡村建设运动及其与近现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关系,并在分析其乡村建设运动特色和评价其绩效和不足的基础上,对目前学术界的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研究定论进行了初步省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