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译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女性翻译可以重建原文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重新界定女性翻译的文化内涵。女性翻译是对译者主体性的诠释,其出发点就是对男权中心的再次解构和彻底批判,充分体现译者的性别意识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认为,译者的差异性是影响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她们强调翻译研究应该消除传统译论对译者/女性的歧视,本论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重点关注的性别切入,展现女性的话语策略以及女性译者对“忠实“概念的再度概念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翻译事业在机遇与挑战中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翻译,同时也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有了新认识.译者地位在新世纪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已不再是从前那种地位低下的“仆人”“传声筒“背叛者”;在新世纪,译者被视为沟通中西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灵魂人物.作为构成翻译史不可或缺成分的译者,其地位在新时期的翻译史研究中以及翻译史编撰中得到了体现.本文从翻译史角度阐述译者地位的变化,希望更多人对译者给予更多关注,充分认识到译者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提出了译者性别身份的概念,至此翻译与性别的交融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文章通过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域,经由男女译者译例的比对,揭示性别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女性译者在翻译中表现出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5.
女性与翻译     
随着中国社会越发走向现代,翻译界不断涌现出了许多女性,这与现代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普及有关。在封建社会由于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妇女在学术领域内成就少,中国历史上除了有很少几个女诗人外,少有女科学家、女教育家、女翻译家。翻翻中国的翻译史,虽然源远流长,但我们只能看见翻译佛经和封建迷信的道安、彦宗、玄藏等。佛经翻译开始于西汉末年,此后长达一千多年都没有女性译者。到清朝末年也没有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翻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翻译研究领域,将性别纳入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主张消除性别歧视,实现原文/译文,作者/译者的平等地位,并倡导发挥译者主体性,让“女性”得以被看见和听见.女性感情通常比男性更为丰富细腻,在语言表达上也比男性更为生动贴切,语气内涵传达更具感染力.在翻译实践中,女性性别认同也可以通过译者主体性并采取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话语的女性主义重写--兼比较《简·爱》的两个中译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日益关联,如何在翻译中体现女性话语成为女性主义翻译和体现其译者主体性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出发,结合权力和话语的关系,强调了女性话语权的重要性,通过实例探讨了凸显女性话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叶中国的翻译活动经历了完全忽视原作和中介译本、毫不质疑接受间接翻译的状况,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对间接翻译理论争鸣,认识其弊端,确立选择中介译本的原则。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考察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女性译者群体的间接翻译实践,以及她们对待间接翻译的自觉意识。在20世纪初叶中国翻译规范的变迁过程中,女性译者的超前意识催发了新规范的萌芽,并在建构现代规范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萍  胡婵 《考试周刊》2014,(65):13-14
女性主义要求对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新评价与提升,培养真正从女性视角进行阅读的女性读者。赛珍珠是首位把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翻译为英文的译者,作为一位接受过西方教育又精通中国文化的女性译者,她在翻译过程中对小说中被异化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体现了其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国内译者性别差异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以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的两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尝试在性别视角下,从译者个人背景,译者序及译文等方面分析祝庆英和孙致礼的两个译本,主要探讨以下问题:译者的性别差异会不会给翻译带来影响?译者的性别差异在翻译中受什么因素制约?女性译者是不是一定表现出女性主义倾向,而男性译者是否一定无法理解女性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