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人教版修订教材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学习内容由三年级上册下移到了二年级下册。二年级的学生会如何理解这一学习内容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研讨。一、研讨情况在对教材进行研读之后,我们发现,教材在编排时注意到了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的难点分散到了四个例题中。例题1是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例题2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例题3学习除法竖式;例题4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因此,我们认为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例题1,通过操作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是没有问题的。如何进行教学呢?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教  相似文献   

2.
北师大版教材第一次出现除法竖式是在二年级下册.教材利用两个问题,借助分物品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 教材的设计是先让学生学习没有余数的除法,接着研究有余数的除法.教材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情境是: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利用表内除法轻松解决.  相似文献   

3.
一、学具操作的作用1.有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数学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操作学具能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丰富感性认识,为建立清晰、正确的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首先以“9只苹果随意分放几排,每排的个数要一样多,有多少种分法”为题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教师根据学生分的情况把整分和分后有余的情况分别板书)。如:苹果的个数每排个数排数9 1 99 3 39 9 1苹果的个数每排个数排数多几个  相似文献   

4.
数学概念教学的首要步骤是引入概念.概念引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形成和理解,影响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概念主要途径有三条:1、从直观引入.所谓直观引入,就是运用模型或图画演示,使学生从丰富的感知材料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或者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提出问题,引入概念.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为了建立“余数”概念,教师让学生分苹果:9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放了二盘,还余下1个,余下的一个苹果,在算式中用“余数”表示:学生将余下的一个实物,与算式中余下的“1”对应起来思考,从而形成“余数”概念.再如讲解“平行线”,教师让学生观察练习本上的横线,铁路上的铁轨,双杠的两根直杠等有什么特点,形象地引入平行线概念,使学生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5.
有余数。除法"是小学数。第。删。内乘。和表内除法(二)冲的教学内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比表内除法难度大,复杂得多,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一、认真分析教材,领会编写意图本节教材共安排四个例题和相应的练习题。例题的功能和编写意图大致是这样的:例1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以原有知识(能整除的除法,不给出整除定义)为基础,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建立“余数”的概念,实现由表内除法向有余数除法的过渡;例2是让学生基本掌握试商方法,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例3…  相似文献   

6.
邵陈标 《辽宁教育》2007,(11):56-59
“有余数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三个例题来构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别为: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余数比除数小。这块内容已经有不少经典案例研究。如:上海顾泠沅教授指导下的“分豆子与有余数除法”、杭州丁杭缨的“方法可以多样,但需要有主心骨”等。前不久,在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听了吴老师执教这一课,对整堂课中借助小棒搭正方形学习有余数除法,顿觉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7.
一、通过应用题教学,引出新知识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来源于科学试验。这一唯物论的思想体现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例如,整数除法中余数的概念,就是这样引出的。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40页的例1:“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教师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亲眼看到,9个苹果每盘放4个,放了2盘以后还剩下1个苹果。每盘要放4个,这1个就不够一盘了(实际上是不够4除了),所以称它为余数。再如,讲乘法分配律时,也是通过生活中的一实例引出。见小学课本数学第五册96页  相似文献   

8.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和扩展,从算理到求商方法都比表内除法复杂,是本册书教学难点。通过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法则,并能准确地计算。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懂得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实现教学目标。 一、复习旧知,架桥铺路 有余数的除法需要表内除法、乘法口诀、竖式书写及商的定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作基础。因此,首先要进行有联系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作准备,分散难点。例如,①计算6÷2,14÷7,56÷8,54÷9;②在()内最大能填几?5×()<32,()×9×47,()×4<13,()×8<54等等, 二、创设情境,造成悬念 将上面6÷2=3这道题改成7÷2,学生认为“不好做”。这样创设的情境,给学生造成悬念,接着可指导学生通过摆火柴棒,完成下列各题: 1.6根火柴棒,每3根放一堆,可放几堆? 2.7根火柴棒,每3根放—堆,可放几堆? 3.8根火柴棒,每3根放一堆,可放几堆? 通过以上操作、观察、思考,初步了解有余数的除法。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出示例题:例1.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 教师拿出两个水果盘和9个苹果,让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9.
“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首次接触不能整除的除法,讲清“余数”概念在这节课至关重要。我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余数的除法”,教材首先用平均分梨恰好分完和分不完两种情况对比,让学生认识余数,掌握余数的概念及其特点。因此,直观演示分梨  相似文献   

10.
如何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我采用的是“做一做、想一想、练一练”的办法。教学步骤如下: 1.做一做。教师首先出示例1,并拿出9个苹果和2个盘子,要一名学生上台,演示摆放过程,然后,全班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9根小棒,按4根一堆摆一摆,明确可以摆几堆,还余几根。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对照摆放的结果,列出算式:9÷4=2(盘)……1(个)。并说明2盘的2叫做商,还剩的1叫做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问题]"有余数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笔者在浙江省首届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听了一位教师执教这一课,对该教师在整堂课中借助小棒搭正方形学习有余数除法,顿觉眼睛一亮。但该课试图将所有内容整合在一节课中,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致使教学效果打了折扣。由此,笔者考虑:第一,能否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将教材中的三个例题进行整合,科学合理地划分教学课时?第二,怎样根据学生实际更好地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凸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一、案例描述一次教研活动中,教师Z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根据教材安排,本节课除了要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外,还要教学除法的竖式。下面描述的是例1教学的简要过程。教师先借助主题图创设情境:用15盆花布置会场,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反馈,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13.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通过3个例题,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习用竖式计算的算理和写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师可从以下教学片断中领悟到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师:观察15÷6=2……3  相似文献   

14.
我在教学分一分与除法时,课一开始,我出示:把8个苹果分成2份,怎么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苹果纸片进行操作。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在小组内操作起来。过了一会儿,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有的说分成1个和7个,有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教材(五年制第三册)40页例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下面各个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填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实践表明,利用教材中一切可利用的因素,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最乐于接受。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师借助演示讲授了例题“有6个梨,每3个装一盘,可装几盘?”(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第65页例1)并引导学生列出了算式:(盘)。 接着,添加一个“梨”,提问:“现在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学生…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曾刊登洪涛老师《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一文,在“有余数除法”的教学片断与反思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师根据学生操作后的回答板书“9:3=3(盘)……0(个)”,同时从中总结出“除数为3时,余数只有0、1、2这三种可能”,出现了0是余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课例简析]“有余数的除法”是笔算除法试商的基础,因而教材编排了相应的复习内容.教材中的例1主要教学余数的概念,例2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本课的导学,可以采取活动导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动手摆、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中,去明理、懂法、会算.  相似文献   

19.
<正>【课前思考】《除法竖式》一课,是学生在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算式之后除法竖式的起始课。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加法、减法竖式的学习过程已经经历过,掌握了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竖式模型已初步形成。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借助操作通过与横式的对比,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和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把除法竖式书写格式以规定告知的形式告诉学生,  相似文献   

20.
【实录一】(除法的认识) 课一开始,教师出示:把8个苹果分为2份,怎么分?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圆纸片当作苹果进行操作。学生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