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集合体的特点概念依据其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就是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非集合概念就是不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可见,正确判定“集合体”是区分这两类慨念的关键所在。所谓“集合体”,就是由许多同类的可以独立存在又不可分割的个体汇总的统一整体。这说明一个集合体必须同时具有两个方面的属性:一是由“同类”的多个个体集合而成,二是多个个体彼此独立存在又具有某种联系。如果我们把“集合体”同“类”和“组合体”加以比较,就能更清楚地看出集合体的特点来。1.“集…  相似文献   

2.
一、集合概念是什么集合概念是反映同类个体的集合体或不定数的概括性类名的概念。集合概念根据内涵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集合体的,一类是反映不定数的概括性类名的。先谈反映集合体的集合概念。它是把同类个体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它的特点:在意义上,是反映同类个体组成的集合体,而不反映用来构成集合体的个体。在用法上,可以受集合量的数量词修饰,一般不受个体量的数量词修饰(用“个”、“些”组成的数量词、指量词有时可以修饰)。例如“林冠”是指森林中互相连接在一起的树冠的总称,是反映集合体的集合概念,与“树冠”这个非集合概念所指的对象不同。我们可以说“一片林冠”、“那个林冠”,不能说“一顶林冠”。又如:  相似文献   

3.
集合概念所反映的集合体必须是由若干同类事物个体(全部因素)构成的,并非凡含有若干呈 集状态的同类事物的个性的都是集合概念所反映的集合体,表达集合概念的词语通常是有一定语言标志的。  相似文献   

4.
有些形式逻辑的著作或教材在介绍概念的种类时,一般都介绍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向来是一个难点问题。熟练掌握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方法,有助于正确识别以及准确使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和推理,避免出现二者之间的逻辑错误。准确把握集合体与个体、类与分子、整体与部分的本质特征,是正确把握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相同的语词指号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指谓不同的对象即表示不同的概念。许多所谓的"单独集合概念"、"普遍集合概念"和"普遍非集合概念"尤其是"普遍非集合概念",就集合体和非集合体而言,在具体语境中呈现与之相对的概念的质的规定性,这种复杂的逻辑现象相当普遍。因此,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归类首先应当考察一个语词指号是否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呈现概念表达上的集合体和非集合体的二重性。当语词指号与概念之间存在一致性,即一个语词指号只能表示集合体或非集合体中之一时,可采用静态归类法;当语词指号与概念之间不存在一致性,即一个语句指号既可表示集合体又可表示非集合体时,则应采用动态归类法。  相似文献   

6.
逻辑学的基础是事物的"类"。而事物的"类"是由相同的个别事物即"分子"构成的。结合逻辑思维的实际情况,有必要把"分子"分为集合体和非集合体两种情况,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分,正是由于它们所反映的分子情形不同。正确地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对于解决逻辑学中仍然存在的一些理论问题和人们日常思维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集合概念是一种比较特殊、比较难以把握的概念,由于集合概念的理论本身比较模糊,逻辑教材中对集合概念的定义又不够准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揭示其内涵——集合概念是指相对关系中的同类个体组成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同时,集合概念又是一个相对概念,要揭示其内涵,应将其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判别。该文提出了几种简易的识别方法:在性质命题的主项前加“每一”的方法。找到准确构成概念所反映事物的下一层的方法,构成性质命题的方法和三段论推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有三种不同形态,类、集合体和整体,它们存在着一个共性,都是由个体构成,这个共性的存在,给逻辑教学带来一个难点,即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分,以及它们与普遍概念与单独概念的关系的认识.在逻辑教学中,可从此三种形态的联系与区别入手去化解这个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具体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大小,把具体概念划分为个体具体概念、集合体具体概念和总体具体概念,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个体具体概念就是把握个体的互补规定,反映个体整体的具体概念。集合体具体概念是指由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统一体,其互补的个体与集合体整体之间具有某种确定的共同性质和不具有某种确定的共同性质。总体具体概念是泛指比集合体具体概念所反映的整体更大的一种具体概念。  相似文献   

10.
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的区别问题,是逻辑教学的一个难点。要使学生掌握它们,关键在于讲清类、集合体、整体的区别,以及分子个体、部分的不同之处。所谓普遍概念,是指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这个类是由一个被称为分子的具有相同本质属性的单个对象所组成,其特点是类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也为每个单独对象即分子所具有。类与分子的关系是属与种的关系。例如、“洋”是个普遍概念,它反映的是由  相似文献   

11.
分清概念的种类是明确概念、准确使用概念进行推理的重要前提。逻辑学考察了概念的内涵,以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集合体为标准把具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这对概念在逻辑与语言表达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无疑十分正确。但是许多逻辑教科书在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具体归类上却存在相当程度的混乱,因而导致人们  相似文献   

12.
彭文霞 《成才之路》2012,(10):42-42
正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由普通逻辑学中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不同特点划分出的两个相对的概念。老师在中学生作文教学指导中,是不从逻辑学的角度作为专门的知识给学生讲解的。但是,作文本身就是以概念为基础,由概念(语汇  相似文献   

13.
概念是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本质属性概括而成的,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形式。因此,只有正确地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才能明确概念,避免出现在推理过程中思维和逻辑上的混乱。力求指出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方法;定义区分、技巧区分、语境区分,提出区分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高校班级集体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层单位,是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加强高校班级集体的建设,是完成高校培养目标,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基层的重要环节。本文想就高校班级集体建设,谈点粗浅的看法。一、高校班级集体的特点在人类社会中,个体、群体、集体是相互联系的社会现象。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但不是人与人之间的随意集合。由于某种原因,人们聚集在一起,不能叫做集体。所谓集体,用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话说,是“具有一定目的的个人集合体,参加这一集体的每一个人是被组织起来的,同时也拥有集体机构。”“…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全国高考语文卷小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下列材料:“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这段话的语病在于误用了集合概念“日子”。所谓集合概念,是指只反映一类事物的集合体、不反映一类事物的个体的概念,如森林、车辆、人类、书籍、灯火、马匹、人口、信件等。集合  相似文献   

16.
在高职法律逻辑、实用逻辑课的教学中,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概念的外延关系这两个问题是理解概念的重点和难点,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关键在于把握这两个概念的特点,具体方法可以采用整体部分关系法、量词限制法等;还要从全同关系、从属关系等不同概念外延关系的区别运用上入手,教会学生提高概念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所高等学校的学风,是学校集体心理与行为的反映和体现。所谓集体——区别于随意集合的人的群体,是具有一定共同目的而被组织起来的个体集合。高等学校,归根结底是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而组织起来的集体。这个集体不同于其它集体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教育作用和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8.
集合名词,也叫集体名词,是英语中表示某一群人或某一类事物的集合体。集合名词的难点,主要在于其做主语时的主谓一致问题。汉语谓语动词因为没有单复数之分,所以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集合名词时,常常为谓语动词的单复数问题大伤脑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查阅了大量资料,总结出几条规律,以飨读者。一、某些有生命的集合名词(表示人或者动物),本身有单/复数之分。其为单数时,若做主语,则谓语可用单数/复数,主要依据话语者强调的重点而定。若强调许多个体,谓语用复数,主、宾、定语可用they/them/their代替;若强调一个整…  相似文献   

19.
概念变化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但以往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分别进行的研究却严重相互脱离,阻碍了人们对个体概念变化机制的认识。将概念变化过程看作一个连续体,分别考察个体通过对已有观念和外部理由进行立即思考或延期思考给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可以发现认知参与有积极作用,思考会使个体的判断合理化;同时,整合两种不同研究范式可能性的探讨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一些三段论的中项是不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相混淆进行讨论,指出如果承认某些错误三段论的中项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相混淆,就不应该把普遍概念“工厂”“学校”“森林”当集合概念;如果把普遍概念“工厂”“学校”“森林”当集合概念,就不能说这些错误三段论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相混淆,而只能说是普遍集合概念与单独集合概念相混淆;并认为前者较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