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志田 《软科学》1994,8(3):24-25,67
谈谈无形资产评估与管理山东省教委王志田当前,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有夫无形资产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引人们的关注.制止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急需加强无形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一、无形资产的内涵一般说来,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独立实体,...  相似文献   

2.
陈鹏 《科协论坛》2008,(2):114-115
由于传统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方式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存在着种种缺陷,而无形资产本身又具有实物期权的特点,因此,把无形资产视为一种实物期权,并运用期权定价方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定价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3.
魏欣 《科技广场》2002,(1):38-40
一、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的状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资产评估已越来越被重视。近年来,无形资产评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我国在资产评估行业诞生近九年的时间里,无形资产评估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理论来说,自我国开展评估之始,就将无形资产纳人了评估范围。《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资产评估的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这为开展无形资产评估提供了法规依据。1992年,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财》,历史性地将无形资产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使这一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对企业和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高等学校是无形资产较为集中的地方,客观、公正地评估无形资产,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高校无形资产评估的重要性及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现阶段高校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就加强高校无形资产评估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于知识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评估无形资产在商业价值中作用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霞视。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利产权又是知识产权中的苇要支柱,因此如何评估专利资产则成为当前无形资产评估中的一个晕要课题。本文从专利产权许可人的角度出发,研究使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和专利计分系统来评估专利。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概述了无形资产的概念,阐述了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的意义、目的和性质,对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无形资产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无形资产将作为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第一要素,对企业进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传统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是建立在有形资产评估基础上,难以对知识管理的效果作出评价,因此需要研究和开发面向知识经济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与方法,以满足知识经济管理的需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美国现行若干无形资产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新近出版的研究文献,介绍一种面向知识经济的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最后提出个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冯春兰 《大众科技》2010,(8):214-214,194
针对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无形资产评估结果必须进行审计,并例举了运用现行市价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后的审计方式。  相似文献   

9.
企业商誉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波  刘金全  贲华 《现代情报》2000,(2):37-37,42
随着企业间购买、兼并和重组的日益增多,人们对商誉的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商誉是无形资产中最"无形"的一种资产,因此其价值也是最难评估的.本文探讨了商誉及其价值评估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据报载,青岛啤酒厂的“青岛”牌商标,被资产评估权威机构评为2亿多元。广东饮料“健力宝”商标价值4000万元,福州市第三电器厂4项专利技术被评估达230万元,而这家厂的有形资产评估为200万元。无形资产的价值已超过企业有有形资产。长沙汽车发动机总厂“4G27汽油发动机”7项专利技术价值在上千万元以上。这无形告诉人们,无形资产是企业的巨大财富。 企业无形资产,是企业全部资产(无形和有形资产)的两大组成部分。它与有形资产同时决定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效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无形资产是一种资产。它主要是指企业的商标权、专利权、专有技术、服务标记。企业商号。商誉等。如果说企业有形资产是“硬”资产,那么,无形资产就是“软”资产。企业无形资产既有资产共同属性,即  相似文献   

11.
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定价不被多数人了解和重视的问题,在分析无形资产评估的基础上,着重从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评估师应加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拓宽无形资产的界定范围,建立完善评估准则,建立健全无形资产评估的法律体系,规范无形资产评估报告的披露等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无形资产的评估应运而生。已有不少论著对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内容、理论等做了很有见地的论述,本文不再赘述。但对无形资产作出了评估价并不等于就是真能够实现的价值,其原为有二,首先要评估的价与评估出的价和在不同途径中实现的价之间就有差异,即要评估的是无形资产的客观价值,而实现评估的则是带有主观因素的评估人,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则会有不同的估价,而实现的价值则是被评估的无形资产在市场上交易的成交价格或附着在有形资产上的获利.其次由于无资产的特性导致其价值本身就是一个时间与空间的…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首家无形资产评估专业机构无形资产价值连城连城资产评估事务所是1994年由有关部门创立的直属机构。是国内首家由国家机关创办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于2000年改制为有限公司。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权威地位体现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无形资产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评估单位;●国家审判机关指定司法鉴定机构;●交通银行北京分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指定评估机构;●十多年专注无形资产评估的丰富经验。赢得了国内外众多著名公司如艾默生公司、  相似文献   

14.
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是现在企业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评估研究时间较晚,评估方法主要借鉴有形资产评估等,这使得无形资产评估未能体现出资产评估无形性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无形资产作用的发挥。本文结合传统资产评估的收益法,将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同经济增长模型结合起来,采用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下的经济增长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无形资产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5.
收益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价值评估领域中,无形资产评估是一个难点,因为从无形资产所得来的收益比从有形资产所得来的收益的风险要大得多,未来收益很难预测。而收益法是运用货币时间价值的观念,将无形资产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预期收益按折现率折算成现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合理预测其未来收益,是正确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关键所在。首先介绍了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价值时所存在的两大难题一超额收益与折现率的确定,然后对解决应用难题的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的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无形资产评估的原理与方法研究》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比较系统地研讨了:1.技术类无形资产的特点及其作用功能;2.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依据与原则;3.技术价值构成;4.评估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无形资产对社会经济进步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知识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无形资产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加强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显得非常重要。与此同时它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约束性的影响,因而如何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从而更完整地、公允地、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进而更好的满足投资者等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评估和决策需要,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从无形资产的定义,影响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相关因素,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同时阐述了特殊的无形资产"商誉"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种对企业整体经济价值综合性的、动态性的评估过程。资产评估主要评估的是企业的现有价值;收益与现金流量评估主要评估的是企业的未来价值。对资产评估,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对收益与现金流量评估,本文主要介绍了收益贴现模型、现金流量贴现模型、评估企业未来盈利和投资机会的价格—收入比值法,以及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倍率法。  相似文献   

20.
正连城资产评估事务所是1994年由有关部门创立的直属机构。是国内首家由国家机关创办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于2000年改制为有限公司。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权威地位体现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无形资产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评估单位;国家审判机关指定司法鉴定机构;交通银行北京分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指定评估机构;十多年专注无形资产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