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玉松 《新闻世界》2009,(12):30-31
新闻互动性是与以前“我编你读”的传统单向传递模式相对的概念。简言之,就是报纸与读者的相互交流。包括直接参与性互动和心理互动。直接参与性互动是近年媒体惯用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即媒体通过策划新闻活动让读者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去.使读者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2.
温斌 《今传媒》2016,(10):112-113
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拥有职业的敏感性、独特的新闻摄影视觉和娴熟的摄影技能,这是新闻摄影记者必备的能力。凭借职业的敏感、灵敏的新闻嗅觉,能及时发现新闻,正确分辨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抓住新闻点;独特的新闻摄影视觉,能使摄影作品新颖、独到、有思想、有深度、与众不同,吸引读者眼球,引起读者从视知觉层面产生强烈地期待感和阅读探究的欲望,还能触发读者对新闻图片形有尽而意无穷的丰富联想;娴熟的摄影技巧,使其能迅速发现并凝固住新闻事实生动典型的瞬间。用简洁表现复杂,以形象揭示内涵,凭形象说话,运用艺术手法使新闻图片主体形象生动、鲜明、突出,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撼力与感染力,达到“以图揽胜”、“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引起读者发自内心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提高新闻透明度是新闻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试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透明不是目的随着党务和政务活动的开放,新闻的透明度也在提高,很多报纸发表了一系列能够正确反映实际的报道,给读者开拓了  相似文献   

4.
知识林     
新闻就是能唤起读者、唤起人们的关心,进而教诲他们,鼓舞他们并使他们能够得到乐趣的一种对于人们活动的最适时的记录。——美国新闻学者华连  相似文献   

5.
报纸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没有读者,就起不到宣传作用。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办报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围绕可读性做文章。只有讲究可读性,增强吸引力,才能使报纸的质量得到提升。让可读性强的新闻上头版去年,我们把让可读性强的稿子上头版,作为增强报纸可读性的措施之一。一版是报纸的“脸面”。读者看报,往往是先看一版。而一版往往又是报道党委、政府和领导活动的“要闻版”。如果在安排稿件时,不考虑广大读者的需求和可读性,全都安排的是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内容,那么读者势必会“一目十行”,这样做其实并没有真正发挥一版的作…  相似文献   

6.
刊林漫步     
新闻事实的正确选择要使新闻报道产生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从正确选择新闻事实的角度上来说,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选择新鲜的事实。如果选择的不是读者“欲知、未知、应知”的新鲜事实,读者自然就会不屑一顾。二是要选择与新闻主题紧密相关的事实。新闻的主题是一篇新闻的“灵魂”,它对整篇新闻起着“统帅”作用。在选择新闻事实时,一定要紧紧围绕它来进行。与主题紧密相关的事实材料就要,反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不断深入,我在"现场"这种目击新闻的表现方式正以它特有的魅力引领读者,并走进读者的心中。目击新闻最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新、短、快、活见长,具有较强的现场感、时代感和立体感,它能够把读者直接带入新闻事件中,拉近新闻事件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生动真切的直观感受,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可以大大增强新闻的活力和吸引力,让读者觉得可信、可亲、可读。  相似文献   

8.
作为地方报纸的文化新闻版面,应将本地区的文化活动作为关注的焦点,扶持和培植本地文化精品,引导本地文化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作为温州晚报文化部的一名记者兼编辑,我想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文化新闻如何扶持与培植本地文化精品,同时又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问题。一、站在读者的角度报道新闻,使读者产生亲切感与参与感。去年5月我省一批著名作家漂流楠溪江采风,在有些人看来,这是一群文人墨客的事,与大众无关。  相似文献   

9.
新闻的标题,作为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连同新闻内容一起,共同承担着一篇新闻的导向任务。标题的导向正确,可以帮助读者准确把握、领会新闻的本质含义;导向错误,会妨碍读者对新闻实质的准确理解,甚至会引导读者误入歧途。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标题的正确导向,就在于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的主次、美丑与善恶。实现标题的导向作用经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正确选择进行导向以新闻中的具体事实为内容命题,是新闻标题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一条新闻中往往包含多个事实,制作标题时,选择什么事实,不选择什么事实…  相似文献   

10.
如今报刊林立,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赢得众多读者,各种新闻媒介都在千方百计争发、多发、抢发社会新闻,以增强竞争力,提高知名度。那么,刊登什么样的社会新闻,才能既讲政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又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使读者爱看呢?在新闻实践中,笔者作了多年的探索,其中一点粗浅体会:时代感——是社会新闻的命脉,多发时代感强的社会新闻,是赢得读者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的生命。确保舆论导向正确,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活动,是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重大举措,对于从根本上加强新闻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和党的新闻舆论阵地建设,使新闻  相似文献   

12.
新闻可读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上的新闻是给人阅读的,可读性是读者对新闻的必然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对可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新闻的可读性,提高新闻的可读性,通过可读性来吸引读者,已成为媒介从业人员的共识。可读是读者的天性可读性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可读性的实质是吸引读者阅读新闻并顺利接受信息。报纸上的新闻面对的是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的读者对象,要努力使最大多数人读懂、爱读,必须研究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心理、思维方式与接受能力,并在新闻中体现可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依据新闻热点精心策划活动,让新闻更具针对性,拉长新闻价值链,提高媒体影响力,正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一个主攻方向.<湖州晚报>近年来在社会活动策划上全方位出击,充分挖掘新闻价值,使报纸与读者的互动体现出经常性,多层次,使新闻附加值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是新闻与摄影相结合的产物,是新闻报道的一种独立形式。在我国,新闻摄影与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电影新闻一样,是党的宣传工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新闻战线上五大兵种之一。新闻摄影报道不仅具有新闻性,而且还具有形象性、纪实性。它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显示新闻人物的形象,使读者直观地看到人物的活动瞬间,满足“百闻不如一见”、“先睹为快”的愿望,增强报道  相似文献   

15.
怎样使报纸新闻宣传"三贴近"?我认为关键在于把握好读者视角、读者内容和读者形式. (一) 报纸新闻宣传(新闻言论除外)与理论宣传、文艺宣传不同,不是通过直接讲理论道,也不是借助形象感染,而是通过及时地不停地报道各种事态、事态的变化及发展趋向,使人们正确地了解、判断、把握事实,从而正确地决定自己的态度.新闻宜传的这一特质要求报纸必须以读者为中心,不断解决报道什么、怎样报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读者对报刊上刊登的大量特定人物活动的照片,往往有两种反映,一是人物生动活泼,有独自的特性,引人寻味;二是人物貌似神离,缺乏活力,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作为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来说,当听到读者的后者评论时,也时常苦思冥想,究竟如何才能把特定人物的活动拍好拍活,这是需要新闻摄影工作者和广大新闻摄影爱好者共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我想,新闻摄影既然是以人的社会活动为对象,那么,我们首先就应该研究社会上的人.在阶  相似文献   

17.
以生动的事实做教材 我们在采写、编辑法制新闻时,坚持运用正确的新闻理论和法律知识的同时,挖掘其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东西,使读者读后有所启示和教益.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要重视读者的阅读活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陈维坚 《图书馆论坛》2003,23(4):109-111
阅读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活动。现代社会由于多种媒体并存和互动,使阅读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多元化,休闲阅读逐渐兴起并成为读者的重要阅读行为。图书馆必须正确把握阅读的时代特点,更加重视读者的阅读活动并认真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19.
赵维民 《新闻界》2000,(6):46-46,49
长期以来,党报上会议新闻、党政领导干部的活动和讲话过多,八股式的报道方式令读者生厌,成为新闻工作的一大难题。如何破这个题,是我们编采工作的一个焦点。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作为定位于市民大众的现代都市报,同时仍是党的舆论工具,应通过新闻报道的观察视角、倡导方向、所执立场观点来体现正确舆论引导;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时政新闻、会议新闻要牢牢把握市民需要,善于思考、敢于突破,让这类新闻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并受到读者欢迎。   一、围绕党委政府工作,让战略性报道有声有色打动人心   党委…  相似文献   

20.
新闻策划,是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按新闻规律进行超常的、有创新的计划,其目的是更好地配合与运用好新闻资源,使报道更具特色,获得最佳的新闻报道效果。通过新闻策划,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新闻资源,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而树立报纸的品牌。《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