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生物学实验是高等生物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在生命科学、基础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该课程具有内容广泛、操作复杂、概念抽象等特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已成为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难题。随着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不断融合,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本文以河北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为试点,尝试将翻转课堂理念引入教学过程中,探讨其在提升教学效果中的优势与特点。本研究可为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绿色荧光蛋白(GFP)在生物体内具有发射高效的荧光特性,故可作为无生物毒性的标记蛋白而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药学等领域,其发现和应用是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里程碑。GFP带来的技术革命主要源自于其内部发色团的神奇特性,因此研究发色团的激发态性质具有重要意义。该实验将科研成果转换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了"绿色荧光蛋白发色团激发态动力学行为的研究性实验"。实验内容包括文献调研、模型构建、电子结构计算与动力学模拟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4部分。通过该教学实践,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计算过程排错能力以及实验结果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使学生在科研论文的写作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请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液氮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冷源,其性质稳定,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使用方便且环保,制备简单且原材料丰富,现如今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及关注。不仅是在常规领域如畜牧业、医疗业、食品工业得到了应用,而且在电子、冶金、航天、机械等高科技行业中也得到了发展。对于压裂技术来说,传统的压裂技术不仅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且在压裂液中添加许多化学物质。这对于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液氮的超低温可以使岩石致裂,而且液氮在汽化后不会污染环境这使得液氮可以成为一种优秀的无水压裂液。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食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食品专业本科生的课程体系中引入了分子生物学。联系食品行业的需求,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优化了教学内容。基本教学内容包括基因组织与个性化食品研发、基因组稳定性与食品成分的关系以及基因表达与食品成分的关系。为有效地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和素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分子生物学知识与食品行业实际状况、其他课程知识相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面向液体火箭发动机再生冷却,针对较高亚临界压力下单个垂直微小通道中液氮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开展实验研究,讨论并分析热流密度、密流和入口压力对沸腾曲线和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以获得液氮在微小通道中较高亚临界压力下的流动沸腾传热机理及实验关系式。创新点:1.通过工况参数对沸腾曲线和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分析,得到液氮在微小通道中较高亚临界压力下的流动沸腾传热机理;2.提出微小通道中较高亚临界压力下的流动沸腾传热修正关系式。方法:1.通过实验方法,得到液氮在微小通道中较高亚临界压力下的沸腾曲线和局部换热系数;2.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得到液氮在微小通道中较高亚临界压力下的流动沸腾传热机理;3.通过理论分析,将实验结果与六种预测关系式进行比较,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一种改进的实验关系式(表7)。结论:1.热流密度对换热系数有较大影响,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出现了三种变化趋势;2.在实验范围内,密流的增大抑制了核态沸腾,并且降低了环状流的局部换热系数;3.入口压力的增大在较大干度范围内增大了局部换热系数,直到局部蒸干的出现;4.综合考虑核态沸腾和局部蒸干两种主导传热机理,在Tran关系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较高亚临界压力条件下微小通道中液氮流动沸腾的修正实验关系式(平均绝对误差为19.3%)。  相似文献   

6.
分子生物学实验在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中定位于必修课,也是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与生物学及生命科学密切相关,前后与其他学科的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有密切联系。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是连接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纽带。为满足现代生物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创新是势在必行的,能够为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细菌纤维素具有高结晶度、生物可降解性和合成可调控性等优良特性,被公认是一种性能最好的纤维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医学、造纸、声学等领域。实验室自制荞麦醋自然放置一段时间,液面上长出厚厚的凝胶状膜,经成分分析,确定其为纤维素,结晶度为78%,Iα型纤维素含量为60%。取该荞麦醋的醪液,经富集、分离、初筛和复筛等,最终从108个单菌落中筛选出1株性能稳定的纤维素高产菌株J2,纤维素产量可达87.62g/L(湿重)。通过形态学与基于16SrRNA序列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J2为汉森氏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hansenii,GenBank登录号为GU213109)。  相似文献   

8.
1975年Kohler和Mistein首次利用杂交瘤技术生产单克隆抗体(简称McAb)获得成功,从而开创了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由于该项技术具有巨大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医学生物学中的有关学科亦为采用。目前McAb已被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细菌学、病毒学、内分泌学、血液学、药物学等许多领域,本文仅将MeAb在实验诊断中的应用做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有可溶性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乳糖 )、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能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 ,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 ,因此可根据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变化 ,鉴定生物组织中这些化合物的存在。这个鉴定实验是高二《生物》课中必做实验 ,我们在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时 ,对本实验选材进行了探讨 ,除书本上提供的材料外 ,我们认为牛奶主要成分的鉴定 ,可做为教材实验的补充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本材料实验效率高 ,一种材料同时可做三种物质的鉴定。实验原理是 :(1)牛奶中的乳糖是一种醛糖 (由葡萄糖 +半乳糖构成 ) ,能还原斐林试剂 (0 .1%N…  相似文献   

10.
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现代生物学实验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当前生物学领域发展最快的一个学科,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层出不穷,该学科是生物学最活跃的领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为了很好地进行这门课的教学,我们采取了模拟科研的教学形式,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验来验证和加深理论认识,用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在教学中贯穿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创新意识.这样起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为了提高本科生对分子生物学的兴趣,增加他们对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校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在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将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独立开课,并对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此次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本校"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各种检验检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本实用性强的实验教材——《基因工程实验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科学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生命科学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如DNA重组、克隆羊的诞生以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分子生物学已经渗透到生物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其中,基因工程方法与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和揭示生命科学奥秘的基本手段。熟练掌握此技术已成为现代生物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之一。为了适应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从国外引进、翻译了一些著名的实验书,如J·萨姆布鲁克等编写的《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和奥斯伯等编写的《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等。但这些实验书对初学者来说内容太多…  相似文献   

13.
聚合酶链反应(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是一种特异性DNA体外扩增技术,它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特异性强等优点。自1985年以来,已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本文简要从其基本原理,最新进展、特点及应用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是当今高校生物类专业研究生必修的课程,它在研究生后续的科研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作者具有多年实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研究生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胆改革,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内容按照科研思维从整体上设计为一个完整的综合大实验,并将我校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所采用的成熟的实验手段及技术引入到研究生教学,改革后的实验体系中各个实验既有独立性,又存在连贯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并就所取得的成绩阐述了如何从科研理念角度探索出一套适应生物类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为研究生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是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巩固必修课中有关DNA的理论知识。这个实验是在实践过程中去理解知识,应用中去获取知识,而不是那种“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实验中为学生提供多种熟悉的实验材料,利用DNA与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理化性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微观领域的学科,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了提高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微观概念及规律的理解,满足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我们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虚拟实践教学平台,运用虚拟仿真实验,3D动画,生动形象地再现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原理。通过虚实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做到实体实验和虚拟实验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充分发挥传统实验方式和虚拟仿真实验各自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欲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分子生物学发展迅速并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是一门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或学位课。我们本着先进性与创新性的教学理念,结合近几年对我校生命科学领域专业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经验,对英文教材选用、教学内容优化、多元化教学方法及开放式教学等课堂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双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进行优化,探究植物组织的多种破碎方法对DNA粗提取的影响,并用氯仿等有机物对DNA粗提取物进一步纯化,分析DNA未纯化与纯化后的纯度差异。结果显示,相较于破壁机破碎、加液氮研钵研磨以及玻璃匀浆器研磨,不添加液氮用研钵研磨效果更好。DNA粗提液经纯化后纯度显著提高,蛋白质及盐类等污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一、导入新课(音乐声中,展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成果图片。)师: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医学院校教师既要传授专业知识,又要为医学生形成正确“三观”保驾护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是基础医学阶段与临床医学阶段过渡的桥梁学科课程,其理论与技术已经渗透到各学科领域,且课程本身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资源。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为例,结合地方医学院校特点,通过分析思政育人效果不佳的因素,从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内容与思政融入、思政育人方式等进行探讨与思考,使课程专业内容与思想政治内容同向同行,相互补充、促进,符合多元化、全程育人的“大思政”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