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学会稳定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放船》诗)杜甫的惬意自得,溢于言表。平稳行船的感觉真好!  相似文献   

2.
山东大学中文系编注的《杜甫诗选》,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行的陈美林、金启华编的《杜甫诗选析》,还有《唐诗鉴赏词典》,对《兵车行》“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似乎都作了不恰当的解释。虽然有的说是车马,有的说是兵士和送别的亲人行路扬起的尘埃,但都认为杜甫写行军时扬起的尘埃遮天蔽日,连横跨渭水的咸阳桥都不见了。真是这样吗?我看各位没有从诗的语言结构来正确理解诗意,似乎只是凭自己的设想来理解杜甫。我下面提出一种看法欢迎大家讨论。“尘埃不见,言出师之盛。”杜诗仇注本也收录了钱谦益这一笺注,可见两人有同样的理解。被截取而加以注解…  相似文献   

3.
在杜甫的一千多首诗中,有三首同题的《望岳》诗,分别咏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时间各不相同,登泰山之作是青年时期所写,而西岳诗是杜甫四十多岁时的作品,南岳诗则是诗人晚年漂泊荆湘时完成的。三首望岳诗,虽然写的都是登临名山的感受,但由于诗人生话经历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1年定居四川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时所写。在蜀国的头两年,杜甫有过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因此心情也比较舒展愉快。他写了一些蜀中的风土人情和山水风景诗,展示了杜甫的五律的另一面。这类的诗有:《田舍》《西郊》《江亭》《春夜喜雨》等。《春夜喜雨》表面上看是一首咏物、写景诗,其实更是一首抒情诗。它不同于杜甫的其他诗作,充满了沉郁顿挫之情。读杜诗无论是个人遭际,还是家庭离乱;无论是游山览胜,还是咏史怀…  相似文献   

5.
《春望》这首诗,是杜甫在至德二载(七五七)三月唐朝国都长安沦陷时写的。他精于写律诗,他自己也说“老来更于诗律细”。这首律诗,就是他有名的诗篇,读来沉郁悲痛,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6.
杜诗小札     
“畏我复却去”杜甫《羌村》三首其二“娇儿不离膝 ,畏我复却去” ,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关键在“畏我复却去”一句究竟是上二下三的句式 ,还是上一下四的句式。现在看来自当以前一种理解为宜 ,一般的五言诗句总是上二下三的 ,而且这样来读才符合诗中所表达的情绪。本师吴小如先生论之甚详 (《说“畏我复却去”》 ,《莎斋笔记》 ,东方出版中心 1999年版 ,第 77-81页 ) ,已无剩义。按杜诗写娇儿既十分依恋从远方归来的老爸 ,但看他脸色不佳 ,心绪不好 ,不免又有点畏惧 ,遂退而离去。如此写小儿特色 ,真所谓形神兼备 ,大有意味。不过这种细…  相似文献   

7.
《死水》是闻一多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诗歌之一。据今人考证,这首诗后而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二五,四.”应是“一九二六.四.”之误。这首诗不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的前夕,而是写于诗人从美国返回祖国之后。诗人的好友饶孟侃在《诗词二题》中回忆说:“《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二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  相似文献   

8.
杜甫一生写下了许多爱国忧民的好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是他晚年的重要作品。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即公元761年。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大诗人,他曾经写过一首名诗《泊船瓜洲》,起初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他特别喜欢诗中的“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可是,又觉得“到”这个字不够生动、有力,他先想改为“入”,但想想不够好,就想改成“过”。  相似文献   

10.
胡秀瑾 《现代语文》2006,(11):29-30
叶绍翁,南宋名诗人,以七绝称。他的《游园不值》一诗古今传诵,备受称道。诗曰:“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特别是诗的后两句,可谓家喻户晓,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广为引用的名句。这两句诗并不是叶绍翁的原创,前人咏春色而以红杏出墙亦不少。如与作同时代的另一位“江湖派”诗人张良臣的《偶题》:“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陆游的《马上作》也曾写过“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之句。  相似文献   

11.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四和《别内赴征三首》,旧说认为,前者是天宝十载(751)为鲜于仲通伐云南而作,后者是天宝初应玄宗征诏时作。本文根据二诗内容、李白行踪、史书记载等,考定前者是天宝十三载春夏间为杨国忠征天下兵伐云南作,后者是至德元载(756)冬应永王征辟赴江陵幕府时作。旧说错误。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杜甫《赠李白》一诗的主旨,学界一直有争议。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意及相关作品说明此诗既是写李白,也是写杜甫自己。其主旨应是杜甫对两人“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生活的反省,也带有怀才不遇的牢骚。  相似文献   

13.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李白因为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工作,因而得罪唐肃宗而被捕入狱,后来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在押解之下从洞庭到巫山,还没有赶到夜郎就遇赦放还。作为李白的好友,杜甫当时远在秦州,还未得知李白遇赦的消息,所以时时担忧好友李白的安危。在写了《梦李白二首》之后,又作此诗,以表达对友人真挚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选编了王安石脍炙人口的作品《泊船瓜洲》。《泊船瓜洲》被千古传诵,其中的“绿”字功不可没。 据传,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时,先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觉得“到”字不好,就改为“过”,接着又改为“入”“满”等字。经过十多次修改,都不大满意。最后他从“春风何时至,又绿湖上出”这句诗受到启发,才决定改用“绿”字。“绿”字成了锤词炼句的典范,也被称为全诗的“诗眼”。  相似文献   

15.
叶燮《原诗》内篇下举杜甫“碧瓦初寒外”、“月傍九霄多”、“晨钟云外发”、“高城秋自落”四句以说明“诗之妙处在含蓄无垠”、“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但诗例本身较难理解,需要结合杜甫诗歌的原文作全面理解。本文以仇兆鳌《杜诗详注》和杨伦《杜诗镜诠》为参照对四句诗例作详细疏解,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原诗》的诗学意旨。  相似文献   

16.
填字游戏     
《初中生学习》2014,(11):45-45
横列 一、喉腔两侧两片覆盖喉粘膜的韧带皱襞,能发出声音,也叫声襞 二、王安石诗《泊船瓜洲》中“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 三、汉族民间游戏,一人敲鼓,众人传花,鼓声停止时,  相似文献   

17.
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鲜于绰《传信录》是记载“元丰后期廷政事得失,人物贤否”的一部史书,而杭州大学(信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图书馆所藏题为鲜于绰所撰的《皇朝中兴传信录》则是记载南宋绍兴初年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文通过对鲜于绰生平的考订,对历代《传信录》引用,著录情况的调查以及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一书内容,引书的分析,断定《传信录》与《皇朝中兴传信录》无论从体例看,还是从内容看都是两本不同的著述,《传信录》确有其书,今已失传。鲜于绰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不可能撰写南宋时期的历史,现在传世的《皇朝中兴传信录》不是鲜于氏的原著,纯系后人伪作,本文还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与《三朝北盟会编》相关卷次进行比较,认为《皇朝中兴传信录》全篇抄自《三朝北盟会编》,而且抄袭手段十分掘劣,所抄内容也没有围绕着某一中心问题展开,抄袭者不过偶然将它们凑在一起,草草成书,论文最后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与《三朝北盟会编》传世诸版本进行对比,发现其内容与《四库全书》本最为接近,由此推测它 可能是清人伪作,而假托从《永乐大典》辑出。  相似文献   

18.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麃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抵有两种见解:一是本诗有具体之所指;一是诗人“自为蜀咏,别无他意”。对于前者,已有论者考证其不合理之所在;对于后者,仍在争论之中,笔者也想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9.
杜甫的《石壕吏》是“以诗写史”的典范之作。从“角色设计”“空白经营”和“视角转换”三个角度对《石壕吏》进行解读,呈现杜甫站在“国家”与“人民”之间的两难处境,揭示“诗史”复杂且深刻的人文内涵,能够促进学生对诗歌文本及诗人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和《春望》的标题中都有一“望”字,诸多诗词版本(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课本)在选杜甫的诗时也有意无意把这两首诗并列。这不禁让我产生了无穷的联想.如果从“望”字切入.我们会开拓出这两首诗词教学怎样的境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