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国初期,梁启超由拥助袁世凯到反对袁世凯,乃是一个思想演进过程,梁袁思想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宪政治与独裁政治的分歧,二是爱国与卖国的分歧。梁氏的战斗檄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的发表,是他高举反袁复辟帝制义旗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帝制自为,受到中外进步舆论的一致谴责。在反袁舆论的影响上,梁启超执其牛耳;在反袁政治主张方面,孙中山水平最高;在思想文化领域对袁世凯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则以李大钊最为彻底、最为深刻。他们作为三种不同政治势力的代官人,实际上代表了历史转折时期三种不同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刘韵琴在1915年至1916年间,创作了大量以爱国、启蒙为旨归的反袁小说。这批作品与当时立意消闲、娱乐的小说风尚迥然有异,具有鲜明的"工具化"倾向,是与袁世凯复辟帝制进行斗争的产物。事实上,无论是刘韵琴的小说观念还是小说创作,与晚清"小说界革命"有一脉相承的话语空间和政治逻辑。她的小说趣味浓厚,引人入胜,能以谐趣之手段来导民以政见,从而在清末民初的女性小说创作中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4.
袁中道(1570-1626)字小修,明后期学家,湖北公安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官至南京吏部郎中。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作为公安派“三袁”之一,袁中道的学思想深受他的兄长、公安派主帅袁宏道的影响。因为袁中道生年较晚,对后期公安派的流弊认识颇深刻,故他的诗学思想体现了“通骑驿于公安、竞陵”的调和色彩。研究袁中道诗学思想,可以为认识中晚明诗学思想的转型及其时代特征提供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5.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是晚明文学革新派公安派的中坚和主体,晚明革新思潮的策源者之一李贽是他们的文学导师和精神之父,李氏对袁昆季的影响无人企及.但公安三袁对待自己的先驱、师长李贽却持有矛盾态度,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三袁兄弟对要贽极尽尊崇、无限景仰;另一方面,他们又疑视,甚至贬抑李氏的思想现念、文学活动."虽好之,不学之",是公安三袁对李贽所持态度的全面写照.  相似文献   

6.
《西方合论》是袁宏道净土思想最完整的体现,在净土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西方合论》总叙为十门,主要从建立理论、修行实践等方面对净土思想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武昌起义后,国内立宪派的首领张謇,曾一度拥护袁世凯.据此,史学界长期斥张为袁的"帮凶"、"反革命助手".本文也想就张謇拥袁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武昌起义前,张謇曾登门拜访被贬归乡的袁世凯,袁要求张有朝一日给予合作;在南北和谈中,张謇暗中参与了"惜阴堂"计划,终使袁世凯一箭双雕,坐上了总统宝座;在袁世凯操纵的"第一流人才内阁"中,张謇慷慨陈词要扶危济困.这些都是事实,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并不能展示张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全貌,我觉得对此问题还应作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明代居士佛学盛行 ,李贽与袁宏道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他们的佛学思想不但在明代 ,就是在整个中国佛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他们二人的佛学思想进行了对比研究 ,分析了他们佛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同中之异 ,并对他们佛学思想的意义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9.
袁宏道的思想在万历二十八年发生了急遽的变化,表现为其佛学思想由禅宗转为净土,其哲学思想也从李贽、焦竑一系转向反省、修持,这一转变是受生活变故的影响和对生命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把20世纪以来关于袁宏道以及公安派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然后从袁宏道及公安派的文学主张、人生思想以及他们与社会思潮的关系两个方面,对前人及时贤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介绍,并简要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援敦厚周慎、居安思危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身教言教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2.
宋代进奏院承唐代而来,与唐代进奏院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二者在职能、隶属关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出宋代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同时也是宋代"积贫积弱"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深化对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和认识,必须搞清楚:我们为什么要提出重建的要求?我们重建的基础在那里?马克思哲学关于存在的思考与传统西方哲学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将会对哲学的发展带来哪些后果?本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胡瑗是把发而为善与慎言慎行作为外王之术看待的,也是作为管理者或统治者的技能看待的。他认为,国家安治与否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统治者特别是王者的一言一行对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社会安定,小人仍然存在,国家危机仍然存在,所以统治者应该慎言慎行。此外,领导活动涉及许多机密,而机密之事,非同小可,所以统治者也必须慎出言语,周密行事,尤其要养成良好的保密习惯。  相似文献   

15.
屈原向来以爱国诗人著称,他的爱国精神也被一代代传承,中唐诗人李贺的诗歌也流露出明显的爱国思想。屈原和李贺都是当时君主的同姓宗族,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宗国情结。此外,他们的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乡土之恋、渴望为国效力以及对英雄的歌颂等方面。由于所处的时代以及人生遭遇的不同,李贺和屈原的爱国精神是有区别的,其中既有程度上的不同,也有范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系列人物形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是历史文化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白嘉轩、鹿子霖是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他们的品质与人格折射出了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层面。田小娥和鹿冷氏是书中最值得人们同情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人的本质追求与残酷的文化环境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朱先生则是一个象征 ,一个历史的象征 ,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 ;黑娃与白孝文的命运多舛在书中最具代表性 ,但其个体的命运在历史前进的潮流中却又显得微不足道。整部作品突破了政治、阶级斗争的局限 ,深刻把握和写出了传统文化在农民心理深层的积淀 ,展示了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冲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幸福感的研究日益重视,尤其是近五年来,幸福感研究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研究范围的广泛性、论调研究对象的主观性研究范式的稳定、研究结果的差性和研究趋向的综合化,希望利于幸福感研究的推进。  相似文献   

18.
本通过英汉委婉语对比,除了揭示英语化差异之外,更重要的是说明人类语言的一致性和民族语言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西晋陈郡袁準是当时杰出的政治理论家。因正史无传,今综合各种史料对其名姓爵里、生平交游等进行考证。集中体现袁準思想的是其二部子书《正论》、《正书》,但宋代以后二书亡佚。今辑佚所得,共计15000余字。《正论》佚文主要围绕经学展开;《正书》佚文则保存了大量袁準的政治主张,因受唐代名臣魏征的推崇而入选《群书治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间,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方国民党人在政治方面有许多分歧。蔡元培支持北京政府对德宣战,孙中山则持反对的态度;蔡元培站在自由派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立场上,对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表示异议,主张以和谈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把国家的希望寄托于“好人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