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有感而发     
有感而发杨玉辰当新闻线索贫乏时有些记者、通讯员,常常为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而伤脑筋。对此,已故总理周恩来曾有过一针见血的回答。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记者陆治向周恩来同志请教为何新闻线索贫乏,写不出为广大读者欢迎的稿子时,周恩来说:"当你新闻线索实在...  相似文献   

2.
记得一位老记者曾说:“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陆水管理局上书全国人大》这篇消息能获全省市州新闻奖一等奖,我深深地体会到:新闻报道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新闻敏感。如何获得新闻线索呢?新华社著名记者徐人仲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也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事。它的来源十分广泛,记者的所见所闻,都有可能成为线索。”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战地记者陆诒去重庆找周恩来,谈及新闻线索缺少时,周恩来对他说:“当你在新闻线索实在贫乏之时,不妨到茶馆里去坐坐,听听群众在谈论什么,想些什么。”陆诒深受启发,随即去访问几个擦皮鞋的儿童、嘉陵江渡口的船夫和室内公共汽车售票员,写了不少访问记和特写,受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3.
姜鹏飞 《新闻前哨》2007,(12):49-50
当记者的最怕没有新闻线索,没有新闻线索就会无新闻可写。新闻线索可以说是记者的饭碗和新闻之源,独家线索、信源,是记者更重要的竞争力。谁最先掌握了新闻线索,谁就掌握了写新闻的主动权。因此,在跑线记者中,也就有了“贫”“富”之分,这里的“贫”“富”不是指收入,而是指新闻线索的多少。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新闻战线的新兵,刚到报社时常常为找不到新闻线索,写不出新闻而发愁。原因是:老记者们都有自己的关系户和联系单位,手里天天攥着一大把一大把的新闻线索。特别是那些“大腕”记者,报纸上的显要位置好像是他们“承包”了似的,天天都是他们写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5.
当记者的最怕没有新闻线索,没有新闻线索就会无新闻可写。新闻线索可以说是记者的饭碗和新闻之源,独家线索、信源,是记者更重要的竞争力。谁最先掌握了新闻线索,谁就掌握了写新闻的主动权。因此,在跑线记者中,也就有了“贫”“富”之分,这里的“贫”“富”不是指收入,而是指新闻线索的多少。  相似文献   

6.
金本 《新闻与写作》2002,(4):35-35,36
小记者的任务是什么?第一是采访;第二是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这里着重谈一谈采访。 敏锐发现新闻线索 采访新闻,首先要有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是什么?新闻线索就是“新闻苗头”,或者叫“新闻现象的初步显露”。深山里,有人发现一块铁矿石,循此挖下去,挖出了一座铁矿。这块铁矿石就是这座铁矿的“苗头”、“初步显露”,就是“线索”。采访新闻也是如此。要想采访到好的新闻,首先要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 有一位小记者在放学的路上,听到某班的同学情不自禁喊道:“啊,今天的考试真快乐!”他抓住这个线索,采访了这些同学和他们…  相似文献   

7.
实习归来     
《今传媒》1997,(2)
初进报社实习时,心里特别的不踏实,我会发现新闻吗?能否驾驭好新闻的写作?怎样才能挖到新闻呢?报社的同志鼓励说“走路的时候别忘了带上眼睛、耳朵,这样就有写不完的新闻;不过从事记者这行就要准备好受苦、受累。”对此,我不以为然,我自小在农村长大,什么累活没...  相似文献   

8.
谢顾问:我是一个基层单位的报道员。每当我写了稿子请大机关的新闻干事或报社编辑审阅时,他们总是说:“你刚学写作,又是小单位的报道员,以后要多写小稿子,少写大稿子。”我实在不明白,难道在“小单位”就注定不能写“大稿子”吗?145医院小桃小姚同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小单位”和“大稿子”是指什么而言。你是“团级单位的报道员”,那你说的“小单位”指的就是基层单位,而不是大机关。这恐怕不会猜错的。但这个“大稿子”,理解可就不同了。其一,“大稿子”可以理解成事关大局,有大机关、高级领导人活动的稿子;其二…  相似文献   

9.
新闻选题主要是解决记者和通讯员到什么地方。去采访什么单位,打算写个什么内容的报道。选题定不下来,采访就无从开始,选题是至关整个采访成败的关键一环。凡是从事新闻采写的记者和通讯员,每写一篇报道前都有一个选题问题。选题的要求,用通俗话说,叫做“选对了庙,拜对了神,烧对了香,走对了门”。新闻选题的来源是大量的新闻线索。新闻线索。它不是新闻,也不是选题,只为采写人提供选题素材,提供线索;采写人要做的工作,第一步是大量搜集新闻线索,多多益善,来者不拒;第二步是在大量的线索中精心地选选题。新闻线索不是从天上…  相似文献   

10.
抗中战争时期,有一次《新华日报》记者陆诒到重庆曾家岩五十号找周恩来同志。陆诒说:“最近时局沉闷,新闻很少。报上的新闻报道,读者也不愿看。”周恩来同志说:“这是因为你们没有深入群众,不了解读者要求的缘故。我建议你们除了必要地采访上层活动以外,还要眼睛向下,访问群众。譬如说,重庆街头不是常见到从战区流浪的儿童替人擦皮鞋吗?还有嘉陵渡口的船夫和市内公共汽车的售票员不是经常  相似文献   

11.
陈尚忠 《军事记者》2006,(12):54-54
做记者切忌“朝南坐”,这是著名老记者陆诒对青年记者的谆谆告诫。所谓“朝南坐”,是借用姜太公面朝南坐着钓鱼的特殊姿态和心态,形象地比喻有些记者就像姜太公等鱼上钩那样等稿上门。这里说的“坐”是借喻,不能机械地理解为记者一点未动地坐着等稿,是说他们对待写稿的心态类似小学生完成作业那样被动应付,不是积极主动、精心策划,扑下身子深入到生活中去,到大风大浪中去找稿子写,到生活底层去挖掘稿子写,不是从纷繁的新闻资源中淘出含金量上乘的新闻来写,而是碰上什么就写什么。记者怎样做才不是“朝南坐”了呢?具体地说:驻站记者不是仅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析周恩来同志1921-1922年写的“旅欧通信”中的某些篇章,我从图书馆借来一些书,主要目的是想弄清通信的写作背景。这些书包括:《周恩来早期集》(上下卷)、《周恩来自述》、《周恩来经历记述》、《周恩来思想与实践》、《周恩来研究述评》、《周恩来年谱》、《张申府访谈录》等。不看则已,一看倒发现一个新天地: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内容相当丰富,相当有特色,大大超出了我原来在这方面的浅薄知识,于是产生了写作章的冲动。最初,我把章定位在单纯介绍周恩来早期有哪些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上。在写作过程中,我又阅读了一些同志写的研究周恩来新闻实践的章,使我发现我要写的章,仅仅定位在“单纯介绍”这一点上,已经不够了,是在炒冷饭了。那么写什么好呢?苦苦思索,夜不能寐。终于有一天,豁然开朗,发现已有的研究章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在挖掘材料方面还大有余地,在评价方面还远不能说已到了山穷水尽把话说完的地步。对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来一番再梳理、再认识,不是很有必要吗?于是,这就有了本现在的样子。  相似文献   

13.
谢顾问:我初学写作,什么题材都想写。可一位老报道员对我说,初学搞报道,应多写身边的兵的故事,不要写部队中心工作的稿子。对此,我迷惑不解,果真如此吗?清指点。81252$队荣吉民范奋民同志:我翻看了不少文件和有关规定,屯问过一些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从未见到或听到初学写稿者“必须写什么,不能写什么”的规定。因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也是讲新闻自由的。只要你写的稿子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利,内容又真实可靠,且不违反各种规定、法纪,写什么内容,用什么形式完全由作者自己来决定。如果你对反映部队中心工作的题材…  相似文献   

14.
何昆 《新闻记者》2006,(12):82-83
如果随意问起一名职业记者.你在工作中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几乎所有的记者都会这样回答:缺少新闻线索,特别是缺少能够打动人的“好”线索,整天东一头西一头地奔波。就好像是在大雾中寻找。“苦”和“累”,“烦恼”和“焦虑”,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1月.熊向晖接到周恩来的邀请,来到中南海。当他走进勤政殿时。看见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原国民党高级官员也在里面。这些人见熊向晖走进来,惊诧莫名,张治中问:“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周恩来哈哈大笑.说:“他可不是起义,他是归队。”当时谁也不曾想到.周恩来的宴请其实是一着妙棋——启动熊向晖向蒋介石发起攻心战,节奏、火候掌握得分毫不差,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6.
“有通稿吗?”时下,有些记者赶到新闻发布单位或采访现场后,总是很关心地这么问。一旦听说有“通稿”,便如释重负,把“通稿”往文件包里一装:“等着看报纸吧!”说罢潇洒而去。很难想像这些靠“通稿”过日子的记者能写出什么像样的新闻。靠这样的记者能办出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报纸吗?现在,有的单位和部门热衷于召开各种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他们往往在开会之前就组织人员为记者代劳,把需要报道的事写成由本单位领导审阅后感到满意的“通稿”。可以说,在记者来之前已是万事俱备了。拿他们的话说,请记者们来只不过是捧捧场、加深…  相似文献   

17.
左珺 《声屏世界》2013,(1):56-56
路径一:现场中找新闻 当你没有新闻线索时,你可以到自己所跑口线的部门和相关现场走走。或许能发现新的变化,这就是新闻。抑或,当你接到一个报道任务而苦恼从什么角度去写的时候,你到现场去。现场会告诉你报道的角度。此外,当你为做一件新闻报道深入现场时,现场也会不吝啬地让你获得更多的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8.
谢顾问:我在采写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领导和群众为我提供了一个好的新闻线索,我去顺蔓摸瓜找例子时,却大失所’望,很难找出典型的事例写进稿子,在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才好?8356部队李希瑾李希瑾同志:你说的“新闻线索”,实际指新闻作品的主题、角度而言,而“例子”,则是指新闻事实而言。只有主题新鲜,事实过硬,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现在的问题是,你只有好线索,而没有好例子。怎么办呢?下面几种方法供参考。一、放弃已掌握的线索。据我所知,有的通讯员采写稿件时往往主题先行,将报道的观点、角度、层次定好后,再去…  相似文献   

19.
不想当将军的兵卜延军〔北京〕从人称“将军的摇篮”——国防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之后,未敢造次去做什么“将军梦”,却选择了国防大学出版社这株树的编辑之枝作了“栖生”之所。兴许我不是个好兵吧?因为不是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吗?毕业时,我的一位同学得知...  相似文献   

20.
谢顾问:过去上学时因为没有练好字,现在学写稿子时常听人说:“看你写的字这么差劲,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就不好,这怎么能采用你的稿子呢?”是呀,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字都写不好,还怎么能向报社投稿呢?我很烦恼,请谢顾问指点迷津。39312部队王问王峰同志:的确,字是文人出马第一枪,文章写得如何,字写得好不好往往也是个重要因素。但要知道,我什1平时所说的“某人很会写”,决不是指他很会写字,书法功底好,而是指他的文章写得好。一个人字写得好,只能当书法家,可只凭这一条,绝对当不了记者或作家。编辑看稿件,主要是看他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