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广玲 《山东教育》2003,(15):61-61
(一)接纳孩子的同伴,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1.接纳孩子的同伴是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进行友爱的同伴教育的第一步。拒绝和敷衍都会使孩子在与同伴交往时产生退缩行为。欢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们在一起时对家中清洁与秩序的“破坏”。鼓励、允许孩子拿自己的食物、玩具和用具招待他的伙伴。给孩子充分活动的空间,允许孩子们单独在一起说“悄悄话”、进行“秘密”的小活动。平时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游玩、一起活动。2.尊重孩子的交往兴趣。允许孩子自己选择朋友,并尊重孩子的选择。积极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与同伴交往时出现的矛…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的大班孩子是幼儿园中的大哥哥、大姐姐,是小朋友中的“年长者”。实践证明,鼓励并引导他们帮助比自己年幼的小朋友,适当开展一些“大带小”的活动,能“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这对于克服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提高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促进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很有益处。开学之初,我们在大班开展  相似文献   

3.
福琴 《山东教育》2011,(7):29-30
孩子2岁以后,渐渐产生了与外界接触、和同伴交往的需求。此时,幼儿园既是专业的保教机构,又为孩子提供了体验集体生活、满足交往需求的最佳场所。此时的孩子,也将面临从家庭到幼儿园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必然使幼儿产生许多不适应。因此,每年新生人园之时,也总是家长、孩子、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大战时刻。“战争”从孩子的哭闹声中拉开帷幕,状况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的家长认为,隐私不仅仅是成人的事,对于孩子的隐私,成人社会理应作出尊重和保护。这些“隐私”包括:某些“丢人的毛病”。孩子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和挖苦。  相似文献   

5.
说到“隐私”,人们总觉得是成人的事,与孩子不搭界。但加拿大人却认为,其实孩子也有隐私,成人社会理应作出尊重和保护。某些“丢人的毛病”。孩子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某些心理疾患。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孩子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癒,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  相似文献   

6.
镜头一浩浩上幼儿园了,穿衣、吃饭,样样让老师满意。并且,他在小朋友中很有“威信”。游戏时,总是浩浩在分配角色,制定游戏规则,小朋友间出现争吵,他也能“摆平”。偶尔哪一天浩浩请假没去幼儿园,第二天早晨,浩浩的到来竟引起小朋友们兴奋的欢呼。镜头二萌萌长得非常漂亮,从小就深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可是在家活泼可爱的萌萌自从入园后,像是变了一个人,整天闷闷不乐,甚至夜里也哭叫:“再也不去幼儿园了。”家人很是担心,就问萌萌怎么了,她说:“幼儿园里没有小朋友和我玩。”倘若没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孩子会为自己不被同伴接受而郁郁…  相似文献   

7.
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各项品质,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借助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来精心培养。除了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之外,家长可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榜样示范我们常常通过“说”或“做”来教育孩子,事实上,儿童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看”或“听”来认识世界的。他们会从父母、同伴及社区其他成人身上学习。作为父母,应当使自己成为孩子学  相似文献   

8.
幼儿从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幼儿园,难免会焦虑、紧张、烦躁。如何化解这些消极情绪,使孩子尽快熟悉幼儿园,适应集体生活是家长和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亲切接待幼儿早上入园时往往特别紧张、害怕。此时,教师亲切友好的态度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夸夸孩子,如,“你的声音真响亮。”“自己走进来,真棒。”让幼儿感到教师喜欢他、爱他,从而使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借助游戏幼儿初上幼儿园,会对新环境感到陌生、胆怯,对一日生活不知所措。对此,教师可采用游戏方式帮助他们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和同伴。如,组织“旅游团”…  相似文献   

9.
教师同伴互动是园本教研有效运作的内在机制。一线教师大多较忙,很少有完整的时间与同伴交流。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教师大部分包班教学,更难以有时间共同研究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尝试以“集体备课”为载体,建立教师同伴的互动联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做法是幼儿园各年级组每学期确定2~3个主题活动为研究重点,实行“集体研究、分工研究、修改教案、实施课程、反思实践”五环节集体备课方式,注重教师同伴的双向或多向互动。下面以某幼儿园大班“瓜灯乐”主题活动为例加以阐述。一、集体研究1郾年级组全体教师集体讨论适合孩子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里,妈妈教师经常这样抱怨:好脾气都体现在幼儿园里,回家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耐心,没有激情。有些教师甚至说自己的孩子是在骂声中长大的。这听起来有点凄凉,但那是事实。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敬业,工作非常投入,回到家里已精疲力尽,往往容易冷落自己的孩子。二是幼儿园教师追求完美,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很高。三是经常将自己的孩子与幼儿园里能干的孩子作比较,从而产生失落感,并把不甘和急躁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女儿在幼儿园时,我也曾因她不够优秀而失落过、郁闷过,也曾因她的“过失”而打骂过。女儿因此对我不…  相似文献   

11.
孩子在幼儿园里,与同伴不管发生什么大事小事,总爱求助于老师,这就是所谓的“告状”。我认为幼儿告状是对老师的信任,因此,对幼儿的“告状”要加以区别、正确引导,教幼儿学会如何“告状”。 一、要热情帮助同伴。有些小事本来相互间是可以解决的,如“老师××摔倒了”,或者“××鞋  相似文献   

12.
入园之前     
那些牙牙学语的幼儿听说要上幼儿园,有的高兴得拍小手,有的怕得直摇头,其原因在哪里呢?许多家长把孩子进幼儿园当作一件大事,教育孩子热爱幼儿园,团结小朋友,勤劳动,守纪律,听老师的话,做诚实勇敢的好孩子。有的家长还抽空带孩子到幼儿园去认识老师,熟悉环境,参观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孩子幼小的心田产生了早些进幼儿园做好孩子的热望。这样的孩子一进幼儿园,就能听老师的话,与同伴友好相处,乐意参加各种活动,习惯于集体生活。有的家长却把孩子上幼儿园作为惩罚的手段,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了缺点或犯了错误,总是用“送你上幼儿园”,“让老师去骂你管你整你”,“不接  相似文献   

13.
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总有一部分幼儿在游戏时处于这样一些状态:他们中有的经常不能如愿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次只能在“娃娃家”当孩子、在“幼儿园”里做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做“乘客”、在“小舞台”下当观众、在“建筑工地”里做看门人;有的被同伴任意支配,在游戏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也有的则时常遭到同伴排斥,只能独自一个人玩或“坐冷板凳”……我们把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愿意参与活动。但却常常受冷落、被支配、遭排斥,不能获得充分游戏权的幼儿,称为“被动型”幼儿。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了解孩子的需求,多到孩子中间去,听孩子们的语言,看孩子们的动作行为……”这是刘园长对我的谆谆教诲.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健康”这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第一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使我深刻体会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小星的爸爸从北京出差回来,给小星买了一辆电动火车玩具。小星想带到幼儿园去同小朋友一起玩,爸爸心里有点舍不得,但想到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带去与伙伴们一起玩,其实是把自己的欢乐与同伴分享,这是一种高尚情感在幼儿心理上的反映。因此,爸爸爽快地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并鼓励孩子,要好好跟小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成人、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知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和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可见培养孩子的合群心理和行为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家委会”成员会议上,一位家长坦露心声:“我们既希望周末来临,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压力,又害怕周末,孩子孤独没伴玩,缠得人不得安宁。孩子非常喜欢上幼儿园,喜欢他的同伴,希望能找一些伙伴一起过周未。”这个建议得到了幼儿园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刘晓 《山东教育》2003,(18):44-44
一、多与同伴交往在孩子的交往中,争执、打架是常有的事,孩子正是从中逐渐发展起自己的品格,懂得如何与他人正常交往,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懂得同情,获得爱心。在日常生活中,可让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游戏约会”,每天给他们几个小时的时间交往。在与小伙伴的交往中,如何约定时间?如何与对方小朋友的父母打招呼?何时该离开?这都是交往的基本常识,家长要适时教给孩子。我的孩子经常与同楼的小伙伴做游戏,有时在幼儿园中他们会约好:“今天晚上到我家来玩吧。”但随着同楼小伙伴“学业”的加大,这种约会就不能自由订立了,我就让孩子把小伙伴…  相似文献   

19.
头一 :热闹的商场玩具柜前 ,一个5岁左右的孩子哭闹着赖着不肯走 ,非要父母买其中的一样玩具。年轻的妈妈连连劝说 :“我们家已经有许多这样的玩具了”。孩子说:“不 ,不 ,我就要买。”镜头二 :一个个孩子被家长接出了幼儿园 ,霎时园内的小贩笑眯了眼 ,在孩子们“我要吃这个”、“我要吃那个”、“我也要……”的叫声中 ,家长们纷纷掏钱……镜头三 :一孩子指着自己衣服的商标神气活现地“教育”同伴 :“我这件衣服是名牌的 ,你有吗?我还要爸爸妈妈给我买名牌鞋呢!”同伴不禁黯然无语。……类似的镜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见。有资…  相似文献   

20.
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总有一部分幼儿在游戏时处于这样一些状态:他们中有的经常不能如愿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每次只能在“娃娃家”当孩子、在“幼儿园”里做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做“乘客”、在“小舞台”下当观众、在“建筑工地”里做看门人;有的被同伴任意支配,在游戏活动中处于从属地位:也有的则时常遭到同伴排斥,只能独自一个人玩或“坐冷板凳”……我们把在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中愿意参与活动。但却常常受冷落、被支配、遭排斥,不能获得充分游戏权的幼儿,称为“被动型”幼儿。[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