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奥林匹克运动与单项体育运动的发展历来都是处于矛盾中。通过文献查阅、数据整理与分析、观察等方法比较四大网球公开赛与奥运会网球比赛的运动员参赛动机,发现:多数职业网球选手在全年职业比赛的安排中,更加专注于参加四大网球公开赛,奥运会网球比赛参与动机不强;世界顶级选手在大满冠的网球成绩远远好于在奥运会网球比赛中的成绩;然而中国网球选手参赛动机以及少数国外优秀网球选手参加奥运会网球的动机强于四大网球公开赛。对奥运会承办方、各国参加奥运会网球比赛的运动员提出增强参赛动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网球比赛技术效能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熵权法的基本原理,构建网球女子单打比赛技战术效能评估体系与草地网球女子单打比赛技战术效能评估体系,并运用以上效能评估体系,对塞蕾娜·威廉姆斯在硬地比赛技战术运用情况与草地比赛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从接发球技战术、相持阶段技战术三个方面对效能体系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采用录像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2009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和2010年美国网球公开赛运动员的发球、接发球技术,底线相持球技术和失误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中,世界顶级男子网球选手第一和第二发球的平均速度达到180km/h和153km/h,比2010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大有提升,比同时间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发球时速还要快很多;底线相持球逐步变为主流,超过四拍的底线击球质量和正确的移动回位习惯是优秀运动员的显著特征;击球准备时间的长短是运动员比赛中回击球导致失误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职业网球运动员比赛获胜的制胜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2019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比赛254场比赛的“胜、负”作为因变量,以128名网球运动员的比赛中各技术数据及网球运动员基本情况指标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制胜因素判断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职业网球运动员制胜的关键因素为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一发接发球得分率、二发接发球得分率和反手握拍类型。提出职业网球运动员要进一步提高发球得分率和接发球得分率,且使用双手反手握拍获胜的概率较高,这对于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实验法对北京体育大学2006级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两个专业的24名网球专项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运用了比赛法进行教学,检验通过比赛法是否能够真正提高网球专项课学生的学习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比赛法明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网球的兴趣;2)在短时间内运用比赛法进行网球教学,可能对提高学生学习技术效果不大。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分析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至2017年中国女子网球职业化运动员参加四大网球公开赛最优成绩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李娜在比赛经验优越于我国的其他优秀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肌肉质量和肌力的优势更加有利于在赛场上的爆发力。李娜的非受迫性失误、得分能力、主动得分和接发球得分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这是李娜屡屡得冠的保证。与之对比的其他优秀网球运动员接发球的进攻力度不大,接发球击出制胜分数和非受迫性失误较少,在挽救破发点方面比李娜略显不足。通过对比,发现“李娜时代”与现今我国优秀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了相适应的建议,旨在通过对“李娜时代”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特征分析结果,为当代女子网球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数据参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参加201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8位中外优秀网球选手比赛中发球技术环节进行录像观察,对国内外优秀网球运动员发球特征与效果做作出初步分析.围绕网球发球的技术环节通过查阅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文献,了解国内外对发球这一网球重要技术环节的相关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并结合EXCEL软件对收集的数据根据网球运动员发球球速、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以及发球落点几个方面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得出中国优秀网球运动员与世界顶级网球选手在发球环节上面的差距,找出适合我国运动员特点的发球技术及训练方法,为以后他们日常发球训练提供可借鉴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外优秀女子网球单打选手常规技术统计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外优秀女子网球单打选手在2008—2009年举办的美网等五项公开赛的常规技术统计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女子网球单打选手技战术水平与国外优秀女子单打选手之间的差距以及存在的不足,为我国女子网球单打选手竞赛和技战术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获得冠军,在竞技过程中表现出一流的技术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比赛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李娜7场比赛的技战术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李娜发球技术稳定,发球得分率较高;发球战术效果明显,特别是二发得分率远远高于对手。接发球技战术使用合理,回球角度大、落点深,接发球得分率比手高。李娜在对攻阶段的正反手击球带有极强的攻击性,是打出制胜球的有力武器,也是获得破发机会和完成破发的有力保证但伴随非受迫性失误也高。上网次数比对手多,且网前成功率和得分高,说明了李娜网前把握能力强,同时也表明了李娜竞技过程中技战术变化多样、技术全面,逐渐往综合型打法过度。李娜在比赛中充分展示出了顽强的意志及稳定的心理素质,同时表现出了高超的战术智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鉴于网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引入“鹰眼”作为裁判判罚和电视转播的辅助工具,这对网球运动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把电视转播带入到一个新阶段,给观看和解说比赛提供新视角;有助于球员改进技术,丰富战术;加速比赛进程,增加其流畅性和连续性;提高裁判业务水平,改善裁判和球员的交流方式;确保比赛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带给观众和球员一个新的兴奋点。  相似文献   

11.
纳什均衡是博弈理论最为核心的概念,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乒乓球战术行为中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乒乓球战术行为博弈的"混合策略"是纯策略的概率组合,混合策略是连续策略的一种特例。最优反应分析能够用来求解乒乓球战术行为博弈的混合策略均衡,在运动实践中乒乓球运动员(博弈方)博弈过程中都存在各自的最优反应规则,并能够根据这一规则构建最优反映曲线,最终得出乒乓球战术行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解。乒乓球战术行为中"混合策略"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博弈双方也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一定不能使自己的战术行为表现出很强的规律性,因为一旦被对手发觉那么就将处于劣势状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李娜法网夺冠的全面剖析,思考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前景,为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研究认为:李娜法网夺冠是中国网球由举国体制融入国际职业网坛,立足改革创新、不断寻求突破所结出的成果.李娜的身体条件和独特的技战术风格为其成功提供了保障.李娜法网夺冠为我国网球由专业化向职业化的发展方式转变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建国以来我国乒乓球技战术分析理论进行回顾,将其发展历程分为起步与探索、成型与深化、多学科综合、个性化分析探索4个阶段,深入探讨与剖析新时期我国乒乓球技战术分析理论,并进行理性展望。认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应保持对“三段指标评估法”的不断探索,提高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研究的整体性和针对性,重视心理、单项技术生物力学特征研究,进一步完善和开发计算机视频处理系统,注意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引入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乒协领导凭着敏锐的洞察力,高瞻远瞩,充分利用乒乓球运动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以球会友、信息交流、精神享受的功能,在全国实行中国乒协会员制.本系统在较全面细致的了解目前乒乓球比赛中会员积分的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科学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各级、各类会员的排名原则及各级各类比赛的权重,编制了全民健身电脑积分系统,经过一个赛季的调试,证明本系统数据可靠、方法科学,是一个具有通用性、实用性、科学性和信任感的电脑积分系统,它能够有效的调动中国乒协会员参赛的积极性,有利于中国乒协会员制在全国的推广,最大限度的保证全民健身比赛的科学性,以达到促进竞技性和群众性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适应2008年奥运会后体育协会制及其社会化、市场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乒乓球非常规技术动作是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使用的尚未普遍规范化、应用频数不高的技术动作。是从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基石上逐渐演化出的一些很有创意、很有实战效果的技术,具有非常规性、合理性和实效性等特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非常规技术动作的定义、缘起、分类进行研究,并通过对2009年10月国际乒联公布的排名1~16名的男女运动员96场高水平比赛进行的统计分析,概括非常规技术动作的技术特点、在比赛中的运用率和运用效果,对乒乓球非常规技术动作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乒乓球非常规技术的使用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优势眼原理(即人们在用眼时,天生就较多的以使用某一只眼为主),对43名运动员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视敏度与视觉深度对优势眼没有直接影响;优势眼的测定重复性好,准确性高;优势眼与正手击球线路有关;优势眼理论对合理的网球发球站位角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梯度发展战略”理论启发创建贵州大学乒乓球俱乐部实体为导向,形成教练,高水平队员为技术核心,渗透广大乒乓球爱好者的传播模式,全面提高乒乓球项目技战术水平,促进体育市场职业赛制,模塑国球文化提升学校形象的建设,以“梯度发展战略”的理论为依据,科学发展为导向,总结提出贵州大学乒乓球俱乐部的“梯度发展战略”持续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