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至高的善,是合乎德性的活动,是快乐和友爱,思辨是最大的幸福。亚里士多德幸福观中的积极因素对当代社会可产生正面的影响,对于建构现代人正确的幸福观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要达到这种幸福观的改变,需要激发大学生拼搏进取的精神,增强大学生对思考的重视程度,引导当代大学生主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并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2.
德性幸福是孔子幸福观的主要素之一,其德性幸福的实现依托于主体理想人格内化,在这一点上孔子的德性幸福观与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有着理论内核式的相通,即都强调主体对于德性规范的内化。然而,孔子德性幸福是对行为主体行为自觉的高位思考,他预设着"德福一致",这一德性实施路径具有理想性,它难以抵制美德口号下的虚伪人格以及普遍的社会道德失范。因此,孔子德性幸福缺失了保障个体美德实现的社会制度伦理上的"善",这与当前高校德育研究中所面临的困难及解决问题的路径是相同的。因此,孔子德性幸福观对高校德育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制度伦理的视角来对孔子德性幸福观进行解读,并试图揭示出德性幸福观与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相同困境。  相似文献   

3.
幸福观是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中道德理论的核心,他的伦理思想以幸福为起点,最后又以幸福为落脚点。在他看来,善是人的一切活动的目的,而至善即是幸福。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人们越来越看重生活质量,幸福已成为人们思考得越来越多的问题,而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于我们构建当代幸福观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洛克道德哲学的核心就是关于快乐与痛苦、善与恶的问题。当然在洛克眼中,快乐就是幸福。相较于现实幸福观而言,洛克的幸福观的优先性主要体现在由内而外的扩散性、由小及大的层次性和由浅入深的梯度性三个方面。它为我们揭开了生活之本象,因此深度理解洛克的幸福观能使现实的我们活得更为坦然。  相似文献   

5.
从幸福的追问出发,对病态幸福观的现状及认知进行反思。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人们淡化了和谐社会视阈下幸福观精神崇高性与社会价值性,背离了当今科学幸福观的时代诉求与价值辐射作用。从哲学与社会学的角度破解困惑与误区,优化幸福的系统,实现对未来幸福观教育的超越:感受力取向的改变;人格取向的提升;价值取向的超越等,探寻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代人生幸福的和谐张力。  相似文献   

6.
幸福问题现在已成为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问题,现代社会普遍存在幸福感缺失的现象。我国传统文化对幸福观的研究颇多,有《尚书》完满的幸福观、儒家重义轻利、注重社会整体利益的幸福观,道家的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幸福观,墨家兼爱天下的幸福观以及道教注重养生保健的幸福观,他们不仅对国人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更对提升现代人的幸福感,构建更加幸福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旨在说明意识形态中青少年幸福观的变化和危机,着重分析青少年幸福观危机产生的原因,探索帮助青少年养成理性幸福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幸福与幸福观紧密相关,当代大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确立什么样的幸福观,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前途。但是,随着社会分化的加剧,部分大学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扭曲了的幸福观歪曲着他们对幸福的认知,笔者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进行调查,对其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儒、道、释三家所述的幸福观中存在着合理成分,但也有其局限性,通过将马克思的幸福观与中国传统幸福观的比较,不仅能够克服中国传统幸福观的局限性,更能够为马克思幸福观理论的形成提供理论阵地。将马克思的幸福观与儒家、道家、佛家的幸福观相比较,可以看到马克思幸福观是具有革命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去苦求乐”的观念,从近代转换的社会根源出发,与“至善”之道德观念、“竞关”之社会政治理想、“求真”之精神情感追求相互关联,具有吸取西方快乐主义幸福观、佛学“求真”观念等运思特质,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均有意义,值得重新体悟。  相似文献   

11.
李端阳  陈琪 《文教资料》2013,(1):79-80,83
社会日新月异发展,幸福观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大学生的幸福观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进行了研究现状述评,如国外侧重于从幸福观的主体出发对幸福的内涵、价值追求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而国内侧重从大学生幸福观内涵、必要性、影响的问题及相关的解决路径出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生态社会主义(亦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流派之一。它认为,以"消费主义"为特征的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主流幸福观是一种"他者性"的幸福观,不仅在质底上不能真正实现,而且还会造成个人人生意义的异化、社会生产目的与消费手段的异化、自然从生存根基到谋利工具的异化。据此,后资本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应改择马克思的"自由劳动"作为"自为性"幸福观的内容。其重要意义在于: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个人只有选择了"自由劳动"的幸福观,才能克服"消费主义"所导致的幸福的异化;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们只有选择了"自由劳动"的幸福观,才能复归正常的"生产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只有选择了"自由劳动"的幸福观,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对"幸福"观所作的探讨,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历史性"困境"。这需要当代全体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努力奋斗来加以"解困"。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对于幸福的自觉追求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幸福与痛苦是相反相成的,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和体验痛苦,对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又要批判传统思想中对个人幸福的忽视。对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也是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人文素质的教育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邢台学院学报》2020,(2):21-26
新时代奋斗幸福观是在对西方传统哲学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奋斗幸福观、中国传统文化奋斗幸福观、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幸福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提倡奋斗幸福观在新时代具有时代必要性。弘扬时代旋律,纠正价值观错位是其时代必然;解决社会矛盾,推动深化改革是其内在动力;应对时代难题,完成使命担当促其创新发展。新时代奋斗幸福观蕴含十分深厚的当代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为新时代树立了奋斗幸福与奋斗光荣的价值观,为个人实现真正幸福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与当今并存的传统的幸福观和西方的幸福观中片面极端张扬个人利益和某种需求的消极性不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追求物质与精神、享受与劳动、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倡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和创造幸福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在哲学中,是个极其重要的伦理学范畴.古往今来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理解,但大都认为幸福是人生生活的潜在动力和最终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至善,是符合德性的现实活动并且与感观快乐相协调;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是一致的;幸福就是至善、符合德性、快乐、公正、完满、自足的生活.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托马斯·阿奎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其科学、理性的幸福观,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影响.本文着重研究了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心理发育尚不完全成熟的青年一代正在遭遇社会转型、中西文化交融、社会环境变化和家庭氛围的影响,要帮助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总结幸福观教育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基于"四个统一"原则,青少年幸福观教育有四个可行途径:坚持青少年劳动教育、创新教育内容与形式、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贯穿幸福观教育始终、实现道德教育与幸福观教育的契合。  相似文献   

19.
幸福观是人生观系统中有关人生幸福问题的重要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女大学生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消极和矛盾的一面,其现实障碍在于传统性别观念、幸福观教育的缺位、社会环境的影响。为此,应通过开设女性课程、开展幸福观专题教育、优化外部环境等措施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当下社会人们幸福观多元,亚里士多德的城邦幸福理论,为我们探寻实现社会整体幸福和个人幸福的提供了一种路径.个人“至善”,即幸福,而政治“至善”的目的,就是城邦幸福.亚里士多德的城邦幸福实现,就是构建最佳的优良的城邦政体.遵循“中道”原则,优良的城邦政体应是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的混合政制即共和政体,在经济上以财富中产为社会主要支柱,在人文上主张注重德性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