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当少数民族大学生脱离自己的母体文化群体进入大学校园后,必然要面临着来自与原来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有较大差异的主流文化的考验和民族认同的困境.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调查分析,提出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加强民族认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时期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是未来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还是未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骨干力量。少数民族大学生同其他大学生一样,生理、心理处在一个迅速变化期,特别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不适。这种心理不适应不仅表现在外显的语言交际、生活习俗上,还表现在其内在的宗教信仰、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因为冲突带来一系列的心理体验上。我们必须正确引导民族学生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进行心理调适,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民族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进校园和谐与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在地域、文化、语言、风俗习惯、基础教育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一般高校新生的特点,因而其心理适应问题与一般高校新生相比有其独特性。本文重点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并提出培养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具体措施,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走出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4.
作为特殊的文化群体,求学于内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经历着文化心理适应的持续困境,文化"边缘人"一词生动地描绘出他们当下所处的心理境遇,亦然成为这个与众不同群体的文化符号。就此而言,文化融入的阵痛与困境均缘起于适应不良,然而,文化心理适应也同样是破解困境的重要价值取向与最终诉求。所以,理应对内地民族大学生文化心理适应的现状、规律与发展方向做深入探讨,发掘其理论与现实突破的最大可能性,从而明晰适应的前提是文化交往,本质是心理认同,实现途径是文化理解与文化实践,唯有如此,内地民族大学生才能顺利完成文化双重身份的重构,最终走出文化心理适应的持续困境。  相似文献   

5.
文化适应问题是当前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和社会文化适应问题,及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障碍因素,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心理适应对策、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对策以及学校的教育对策,对于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与生活中面临的心理困扰与普通大学生有相似也有不同之处。本章总结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所面临的心理困扰及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阶段。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由于脱离了自己的母体文化环境并与主流文化群体交往频繁,经常面临着因文化差异而带来不同程度的文化适应困难和考验,同时也对建设和谐校园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现状与校园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以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与他们良好适应校园生活密不可分。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适应问题主要有文化习俗不适应、人际交往不适应、学习活动不适应、生涯发展不适应。朋辈辅导作为一种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是学校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的媒介,它有助于增强学生归属感,加快融入校园生活,树立职业生涯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学生朋辈辅导体系,促进少数民族高职学生心理适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西部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海东 《高教论坛》2010,(5):127-129
如何解决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汉区高校而产生的心理不适问题,这是西部高校在教育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分析少数民族学生产生心理不适的原因出发,力求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帮助刚进入大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的文化适应问题关系到他们的大学生活。本文通过分析新疆医科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问题,总结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融入新的文化氛围提供了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单纯性和独特性,当少数民族大学生离开其母体文化,进入一个全新的文化环境时,文化方面差异使得他们遭遇文化适应问题。现实迫切要求以更有针对性的文化调适策略机制来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自编问卷对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整体上学习动机相对较强,学习态度较为端正,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方法较为适宜,学习资源利用情况较好;师生的交流沟通不足,学习内容的掌握方面问题较多;汉语基础薄弱影响了学习效果,在英语及专业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困难。针对存在的问题应从学校、学生自身及教师等多方面努力,促进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  相似文献   

13.
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存在文化适应问题,文化适应包含着重要的思想政治引导功能,需要持续的挖掘发挥。本文运用文化适应基本理论,结合心理学有关知识,深入研究了文化适应的心理成因,概括了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三个特点。化解文化适应的方式包括:解决交流障碍和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4.
随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入校,各民族之间的接触、化上的碰撞、心理上的冲突将不可避免。为了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结构做适当调适,以较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我们有必要对西部大开发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心理矛盾与冲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其发展的现实性问题做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由于文化、语言、环境等多方面的差异性,少数民族学生在综合性高校内进行学习生活往往存在融入困难的问题。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存在的文化融入困境、生活习惯差异、心理排斥、民族自我意识、交际沟通障碍等方面问题,高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阶段性的教育措施,注重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关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对学校产生归宿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和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16.
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存在文化适应问题。文化适应包含着重要的思想政治引导功能,需要持续的挖掘发挥。本文运用文化适应基本理论,结合心理学有关知识,深入研究了文化适应的心理成因,概括了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三个特点。化解文化适应的方式包括:解决交流障碍和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7.
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积累了不少有理论及实践价值的学术文献。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理和归类,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状况调查、影响因素及教育引导对策等方面,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最后指出了今后相关研究的重点方向,希望以此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在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青海民族大学藏族、蒙古族和回族共120名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他们在以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的文化适应能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和比较研究。调查研究发现:在以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总体文化适应能力较弱,但渴望实现文化适应的热情极高;藏族学生适应能力明显优于蒙古族和回族学生;将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的年龄差异对其文化适应能力的影响非常明显;汉语使用率高于本民族语言使用率的学生文化适应能力优于本民族语言使用率高的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回族女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水平较低,家庭背景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快速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对于大学新生而言至关重要。本文从目标规划、环境适应、学习方法、社交管理和心理疏导五个角度分析准大学生在升入大学后普遍遇到的适应性障碍问题。在广泛归纳现象和深入探究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成长需要,提出行之有效的适应性能力培养方案,帮助准大学生摆脱难以适应新环境的困境,缩短大学生活适应期,促进其大学阶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因而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是民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求。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具有多元民族文化背景的民族院校进行跨文化学习和生活,文化适应能力成为其信息素养构建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借助文化适应理论,依据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问卷调查和个体深度访谈的数据分析结果,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构建中的态度倾向、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建构与其文化适应意识、能力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前的信息素养文化资本较弱,入学后普遍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呈现积极态度;民族院校开设的信息技术等公共必修基础课程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提供了重要帮助,校园网络、在线网络课程、同伴间的互相学习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适应和信息素养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民族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亟待完善。最后,本研究基于文化适应的学习环境,提出提升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路径:(1)在意识观念上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教育;(2)在技术知识上不断完善民族院校的信息素养教学改革;(3)在组织管理上加强民族院校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