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翻译学主要是运用生态理性原理,结合生态学视角对翻译内容进行整合性的分析和研究。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翻译内容更加富含条理,结合具体的环境、具体的事物以及相应的关联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正确的翻译。本篇文章主要从生态范式;关联序链;生态理性;译有所为;翻译生态环境;适应、选择;三维转换七个方面,对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刘明舒 《海外英语》2023,(6):5-7+20
生态翻译学由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旨在将生态学中“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引入译学研究中,并创造性地将翻译活动定义为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的适应与选择。生态翻译学的提出为当代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这一由中国学者提出的翻译学理论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关注。进行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的对比研究既有助于论证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合理性,又能促进中外不同理论视角的融合与发展。因此,该文章将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中现存的多元系统理论、归化与异化理论及副翻译理论进行对比,旨在发掘其中的异同点,为翻译理论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隐喻作为一个非常巧妙的语言应用现象,非常值得研究。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对其进行研究。生态翻译学是一个从生态学角度研究翻译活动、翻译现象和翻译理论的新的研究范式。本文着重从适应/选择,三维转换和整体/关联的角度对《围城》这一文学巨著中典型的隐喻现象的翻译进行讨论,旨在开拓隐喻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生态翻译学是用生态学的视角来解释翻译活动,是本世纪初新兴的一种翻译理论流派。从生态翻译学概念的提出入手,综述了目前的研究成果,概括了生态翻译学的主要内容。从生态翻译学的六个层面论证了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是互为印证的,并指出许渊冲对我国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在继承和发扬我国翻译理论上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词与唐诗、元曲一样,都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学的代表。生态翻译学理论是近几年来较为热门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强调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适应和选择,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情感。本文借助生态翻译学理论,从不同维度对林语堂和许渊冲两位翻译家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翻译探究提供新的视角,为中国诗词外译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瑞芳 《海外英语》2016,(15):145-146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行为",主要研究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适应选择两者之间的互联互通关系,即翻译主体之一的译者和外部环境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如何影响翻译活动及翻译行为。儿童文学翻译应该与儿童文学本身的特质相一致,要既符合儿童文学翻译的生态环境,译者又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选择。该文就儿童文学作品Stuart Little汉译本的翻译实例出发,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方面探讨儿童文学翻译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如何实现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理念,对人类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伴随着时代思潮,生态翻译学于二十一世纪初应时而生.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阐释、分析生态翻译学中类比思维、系统理论、动态视角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希冀丰富和完善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体系建构,促进中国翻译界在世界翻译研究中的话语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8.
叶珊珊 《考试周刊》2012,(58):23-25
全球电影交流频繁,影片片名是点睛之笔,影片片名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生态翻译学是一门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强调译者只有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进行选择性的翻译。作者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主要通过"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分析近年来中英文影片片名翻译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翻译生态学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胡庚申教授从译者的角度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基础,以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之一的适应与选择理论为依托,以许渊冲先生两首英译唐诗为例证,研究译者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过程中如何遵循"适应与选择"理论,采取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译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佳的译文。  相似文献   

10.
《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版》的问世开创了壮族典籍英译的先河。在英语全球化的背景下将壮族典籍翻译成英语可推动壮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增进世界对壮族乃至中国的了解,也可改变壮族典籍英译尤其薄弱的现状,同时也为生态翻译学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生态翻译是生态学与翻译学两门学科的融合,是翻译的一种途径,强调翻译的整体性、翻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各因素之间的共生互动,注重翻译过程中三维,即语言维、文化维与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以做出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生态翻译学是翻译领域研究的一个全新视角,是翻译学与生态学有机融合的一个交叉学科。本文在对生态翻译学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提出了汉语典籍必须从三个维度入手,分别是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在具体论述中,选择儒家经典《论语》为例系统的阐述了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涉及"生态学"和"翻译学"。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阐述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社会科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研究的意义,应用生态翻译学主要核心理念,如翻译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论、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论、翻译主体的"译者中心"论等来指导社会科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3.
杨熙超 《海外英语》2013,(7X):141-142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的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的十余年,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合一"与"和谐"的生态学研究,为生态翻译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文化底蕴。该文首先介绍生态翻译学的含义以及产生的背景和发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态翻译学的影响力,最后得出结论生态翻译学在中国必将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翻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翻译理论,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该文简述了“生态翻译学”的立论基础,重点综述了“生态翻译学”在应用文本及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现状,以期推动“生态翻译学”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生态翻译学因其以"译者中心"的生态视角,重视不同关系间的协调性和动态平衡,强调翻译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有效提升了翻译质量,已被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者接受和推广。在生态翻译学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背景之下,如何将其融入教育教学体系中值得教师思考。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翻译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了生态翻译学理论对翻译教学实践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生态翻译学是一门具备浓郁学科交叉特色的学科,其中引用了生态学的观点和办法,体现出学者对传统翻译的创新性研究。生态翻译学作为一门具有跨学性特点的学科,是运用生态理性及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理论。利用生态学理论对译者主体性进行证明的过程是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翻译工作研究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愈加得到重视。其中学者胡庚申提倡的生态翻译学中翻译适应选择学为确立译者的中心地位提供了巨大支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上探究"译者中心"的具体含义和主要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生态翻译学具有浓郁的学科交叉特色。它把有关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引渡到翻译学领域当中,体现了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创新性探索。借用生态学的理论逻辑对译者主体性予以肯定和证明,是译者主体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一方面,生态翻译学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另一方面,在翻译生态系统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着具体的表现方式。本文从这两方面出发,探讨了翻译生态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生态翻译学为译者审视翻译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文化和交际层面的多维度转换角度出发,对林语堂小说Moment in Peking两译本中的服饰配饰翻译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对该领域的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结合,翻译适应了文化环境,就形成了生态翻译。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实质是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做出的翻译。它为《孙子兵法》的英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工具,译者在翻译环境中做出不同的适应和选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闵福德的英译作品是运用生态翻译于《孙子兵法》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刘炳善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还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其翻译作品下笔细腻,用语地道,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生态翻译学成功地将生态学理论融入到翻译学中,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文章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解读刘炳善的翻译思想,提出刘炳善在翻译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使得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因子和谐共生,从而创作了高质量的译作.刘炳善的翻译思想对当今翻译研究与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