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叶珊珊 《考试周刊》2012,(58):23-25
全球电影交流频繁,影片片名是点睛之笔,影片片名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生态翻译学是一门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强调译者只有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进行选择性的翻译。作者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主要通过"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分析近年来中英文影片片名翻译的优劣。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是近年来从生态学视角研究翻译学的新兴学科。胡庚申教授作为生态翻译学的鼻祖,提出了诸多研究观点,包括生态翻译环境中的"译者中心"论。鉴于学术界不同学者对胡教授"译者中心"论的质疑或反对,笔者对此观点进行思辨,分析胡庚申教授的"译者中心"论的合理性,承认译者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和"翻译学"视角进行翻译研究,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研究。基于生态翻译学,将十八大报告的英译本和奥巴马胜选演讲的中译本进行对比指出,生态翻译学对时政文体翻译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2001年正式提出生态翻译学以来,其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态翻译学从一种之前从未涉及过的角度—生态学的角度对翻译的方法、过程、原则等进行的研究。该文基于谢天振和何绍斌先生编著的《简明中西翻译史》一书,从适应选择论的角度,秉承生态翻译学的整体主义,视整个中西方翻译发展史为生态环境,重新回顾中西方翻译发展史的重要翻译家及其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5.
胡庚申教授以翻译选择适应论为基础,结合达尔文的自热选择,提出了"生态翻译学"。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者之一,他的小说自问世以来已经被多次翻译成英文。笔者运用翻译生态学的理论,翻译生态环境探讨导致鲁迅小说英译本差异的原因。进而促进我们对两本鲁迅英译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生态翻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翻译理论,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该文简述了“生态翻译学”的立论基础,重点综述了“生态翻译学”在应用文本及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现状,以期推动“生态翻译学”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翻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翻译。把生态意识渗透到翻译的每个环节,研究翻译生态学及其可持续发展,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态意识,为控制生态平衡,达到自然协调而采取积极的对策,促使自然、社会和包括翻译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翻译生态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的研究必然与其他分支学科交叉、联系。因此,翻译生态学及其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研究"人与生物圈"这个全球性的大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由中国学者胡庚申提出,指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Translatology是一个合成词,大多数英语词典里并没有收录该词。根据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学)所产生的学术背景,我们建议把生态翻译学英译成Eco-Translation Studies,这更有利于新学科-生态翻译学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翻译学是一门具备浓郁学科交叉特色的学科,其中引用了生态学的观点和办法,体现出学者对传统翻译的创新性研究。生态翻译学作为一门具有跨学性特点的学科,是运用生态理性及生态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理论。利用生态学理论对译者主体性进行证明的过程是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翻译工作研究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愈加得到重视。其中学者胡庚申提倡的生态翻译学中翻译适应选择学为确立译者的中心地位提供了巨大支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上探究"译者中心"的具体含义和主要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杨熙超 《海外英语》2013,(7X):141-142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的视角进行的翻译研究。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的十余年,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合一"与"和谐"的生态学研究,为生态翻译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文化底蕴。该文首先介绍生态翻译学的含义以及产生的背景和发展,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态翻译学的影响力,最后得出结论生态翻译学在中国必将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编校社科学报英文摘要的实践中,发现摘要的撰写质量堪忧,未能引起作者及编审人员的重视。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论文标题英译错误率高,正文中出现多种"不一致"现象,关键词翻译存在缺陷。针对常见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并强调一些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外宣公示语是对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英译文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基于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其理论构架可以为外宣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提供崭新的视域。生态翻译学指导下的外宣公示语翻译关键在于译者能否基于"翻译生态环境"之下做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达到最高"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13.
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点,而对民俗的翻译研究将会对当地的文化传播起到一定的促进和交流作用。本文试图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翻译的原则-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和生态翻译方法 -"三维"转化(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入手,在分析广州饮食民俗中"饮茶"的翻译基础上,探索生态翻译学对广州民俗翻译的启示。旨在对广州民俗文化的传播起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对生态翻译学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文英文摘要一般是中文摘要的转译,而两种语言的转译是在某些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本文以皮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为指导,结合高校学报人文社科论文摘要的英译实践,以实例讨论论文摘要英译的原则,期望对提高论文摘要英语译文质量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生态翻译学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带来新的视角和启示。以此为理论工具,探讨许渊冲《长恨歌》英译文。分析表明,许译《长恨歌》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诸多层面作出了恰当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6.
彭娟 《海外英语》2012,(17):153-155
张爱玲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作家和翻译家,她将自己的很多作品相应翻译成英文,形成翻译界奇特的自译现象。该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张爱玲的翻译理念和《金锁记》的英译本进行解读,指出张爱玲的翻译理念与实践都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译者中心"、"选择适应"等概念,《金锁记》的英译本成功地实现了"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整合适应度较高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译界的一大难题。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计》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指出译者为了使译文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的效果,可以大胆借鉴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在充分把握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保留文化负载词的语义形式,文化内涵,交际意图,力求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8.
流行语作为时代的强音,其译介常面临着语言形式的把握、文化意象的取舍和交际意图的传达等挑战。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依据,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三维"转换对汉语流行语的译例进行分析,以期产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流行语译文。  相似文献   

19.
英语翻译的质量对我国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科学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翻译理论,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质量上可以实现更高的突破,被广泛应用于各语种间的翻译工作。介绍功能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将功能翻译理论原则作为准则,研究功能翻译理论下的英语翻译方法,以此提升英语翻译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万涛  徐燕珍 《海外英语》2012,(3):12-13,15
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理论集中体现了他对翻译理论的独特见解。目前,已有多篇文章对"化境"理论进行了阐释,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化境"理论进行研究尚为鲜见。鉴于此,该文拟从生态翻译学这一全新视角对钱钟书先生的翻译思想进行解读与探讨。该文认为,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看,"化境"理论集中体现了:1)翻译生态的和谐统一;2)译者的"适应/选择"及译文的"整合适应选择度;3)翻译主体的"译者中心"及"译有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