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字古音手册》是学习和研究汉语音韵学的重要工具书。201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对初版的一些错误进行了更订,但由于排校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仍有不少音标、等呼开合、反切等疏漏和失误存在。以《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体现的古音系统为本,对其中的失误进行了更订,指出十类四十多个误例,并加以更正。  相似文献   

2.
魏建功《古音系研究》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音系研究》是已故名语言学家魏建功先生的一部力作,该书以如何研究古音系及如何建立语音史和语言史为宗旨,详述古音乐的分期和内容,论列古音系材料十种,其中五种均为旧音韵学书籍难以觅见的,弥足珍贵,书中所征引、所讨论的中外时贤的论达数十种之;所讨论的范围,所涉及的资料上自甲骨,下迄婴儿学语的讹音,东自日语、朝鲜语汉字音,西至敦煌遗书,可谓囊括古今,包举宇内。《古音系研究》堪称音韵学乃至语言学领域内最富时代气息和战斗精神的作,书中一以贯之的“综论古今通寒,尚论群贤得失”的科学精神,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3.
王玲 《考试周刊》2011,(2):51-52
作者以考察中古音与日语音读的吴音、汉音的对应关系为目的,以《常用汉字表》和《学研汉和大字典》为基础,整理归纳出中古韵母为阴声韵的汉字.按汉字所属古韵书《平水韵》的韵部和韵系将这些汉字归类,逐字考察其与吴音、汉音的对应关系。本文谈其中阴声韵与吴音、汉音短音的对应关系.通过同韵系汉字中古汉语韵母与吴音、汉音的对应关系的考察,加深对中国古汉语音韵对日语音读(吴音、汉音)的深刻影响的理解,以期能够帮助日语学习者掌握日语音读。  相似文献   

4.
郭利群 《考试周刊》2012,(10):181-182
作者在原有的《美化黑板报》课程内容基础上,将课程中"美术字"方面的知识挖掘、拓展,创新设计了一节新貌老课《美丽的汉字》。以欣赏、分析、理解、创造这条引导线将学生带入一个拓展了的"美化汉字"的神奇之旅。由纵横两面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纵——从中国汉字的造字规律、汉字的发展史体验汉字的博大美(在此教学过程中,将甲骨文的欣赏融入其中,使孩子们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横——从中国汉字的不同类型的美术字体效果中体验汉字的精深美,最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创造美化汉字。  相似文献   

5.
成书于东汉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史上一部重要的"字书",它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推究造字本义,显示汉字的文化意义。汉民族自古推崇"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必然会被记载下来,传于后世。《说文》中关于食材的记录不少,其中与人类最重要的热量来源——肉类相关的字也收录了许多,其中涉及了肉食的品种、烹制肉食的方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六畜"和"六膳"文化、等级制度,还体现了古人对祭祀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的利用与改造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王耀东 《现代语文》2007,(2):123-124
明代学者陈第(字季立,福建连江人.)是古音学研究的"开路先锋"(王力《汉语音韵》),他著的《毛诗古音考》是一本相当重要的古音学著作.该书对清代古音学研究影响甚大,其"古无叶音说"一直为后来的古音学家所称道.在考证古音的方法上,作者创新较多,依古人声训材料求古音是其中之一.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殊为可取.  相似文献   

7.
"可教性假设"对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体验汉语》系列教材在汉字教学设计上顺应了"可教性假设"的预设,使二语学习者更易于实现汉字的有效输出和进阶。汉字教学"文""语"分离、认写分流是降低汉字学习难度的前提,汉字部件概念的教学输入是突破汉字教与学瓶颈的关键。汉字教学遵循汉字造字原理和由独体而合体的习得顺序,重视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程度上的可接受性,有助于学习者正确的学习策略选择及汉字学习的事半功倍。"趣味性"与"功用性"是汉字"可学性"持续的两个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8.
由于古汉语没有标点断句,加上语言的演进变化,有些汉字,古今意义会有较大差别。比如《礼记·檀弓》"嗟来,食"中的"来"字,由于对"来"字意义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了误解。我们通过训诂,结合原文,找到"来"的原意。  相似文献   

9.
《朴通事谚解》反映明清时期汉民族共同语的状况。其中意志类助动词"敢"、"肯"与敦煌变文和普通话相对比,可见它们的语义呈从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趋势,其中引申意义变化较大,语法特征则与现代汉语更接近。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说文》或体的数量进行重新统计,并结合出土文献资料,对或体的性质进行重新考察,认为《说文》正篆与或体之间是异体关系,无正俗之分,异体字有完全意义上的异体字,也有部分异体字,且与古今字、通用字有交叉现象.或体研究对分析正篆的字形结构、考释古文字、探讨汉字古音的演变规律以及词义研究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古典文献研究与繁简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高校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中,不少教师对于繁简体汉字作了诸多考察,认为现行的繁简汉字存在着形制上的重大矛盾,派生出种种原本不应有的弊端,务必对之进行深刻全面的反思,特别是关于文字发展规律的反思,关于汉字运用实践的反思,以及对违逆规律、悖碍实践的汉字体式矛盾现象如何"修正"的反思.此类思考涉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千秋大业,应当引起人文社会科学界(尤其是古文献与古文字研究领域)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古音学是传统音韵学的一大分支,是汉语音韵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音学研究既是上古汉语音韵本体的研究,又是古音学史的研究。谐声是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与汉语音韵研究尤其是上古音研究是密不可分的。谐声与古音学研究既是利用谐声材料梳理、构拟古代汉语语音系统的研究,又是谐声与古音学史的研究。本文梳理、辨明谐声与古音学的源流和历史演进,为汉语音韵学、文字学、汉语语音史等学科,总结和探索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东晋经师李轨的音注中,有一些并不是单纯的注音,而是具有训诂学上的一些特点。现整理出四十条,概括为五种:承古音,破假借,释意义,以今字易古字,以借字易本字。  相似文献   

14.
变体汉字是用改变原有的某一个字的字形的方法来表意的。变体汉字在《说文解字》中占一定的数量,许多古文字学家对变体汉字的分析分歧比较大。本文分析了造成各学者分析分歧的原因,并试从造字和写词相结合的角度来详细分析《说文解字》中的变体汉字。  相似文献   

15.
有些已识的古文字的本义尚未得到考释或尚未得到正确的、明确的考释 ,在这些古文字当中 ,有许多都是在本义上被后起的今字代替了的古字 ,由于它们的本义很早就不使用了 ,而人们又往往习惯于从一个字在古文献里常用的意义中去寻找它的本义 ,结果不是找不到就是找错了。对于这类古文字 ,只有根据古今字的原理 ,找到它们的今字 ,才能确定它们的本义  相似文献   

16.
古音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一时期的古音研究都是在前期古音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既有对前期的继承,又有本时期新的发展,这种传承在研究动因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对古音研究历史的梳理可以发现,古音研究的动因主要有四种:为读经而研究;为写诗作赋而研究;专业的为研究而研究;专业的为实用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是汉字学史上一部伟大的奠基性著作。书中收集的玉部字量大、排位靠前,反映了当时玉文化的繁荣。本文提出研究《说文·玉部》字,不仅要从传世文献入手,更要注重结合出土文献,主要是出土玉器和出土古文字进行综合研究,以达到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互补充印证的作用,从而达到弥补和修正《说文·玉部》字未收、错收的字形、字义及其他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毛诗故训传》(以下简称《毛传》)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传注体训诂专著。毛亨注解词语,也串讲文意,涉及到许多语法现象,反映 出西汉初年人们的语法意识和语法观念。本文拟从句法的角度入手分析研究《毛传》,描述汉代初年汉族句式的某些面貌,评说《毛传》对句法的认识所达到的水平,为汉语语法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韵>是汉语中古音系的代表,也是给历史汉字标注现代读音的语音依据,<汉语大字典>就是以<广韵>为基础标注今音的.然而我们通过<广韵>核检<汉语大字典>注音时,也发现它在注音方面的种种失误,有的涉及到注音的标准与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人教版高中语教材中所采选的毛泽东手迹进行多方面考辨,总觉着其为赝品,总认为它不是出于毛泽东之手,本着“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原则,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和辨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