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和比例     
比和比例第一课时复习要点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发行的比较: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比较:(4)12厘米:3.6米=12厘米÷360...  相似文献   

2.
一、检查预习 ,找出重点1 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 ,提醒“奋f埁n、并b尙ng”的读音 ,注意“豫、攀、舞”的书写。2 揭示课题后 ,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听录音范读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二、品词析句 ,强化训练1 突出“奋力” ,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1)自由读书 ,找出文中描写“怎样爬天都峰”的两个自然段 ,然后出示这样两个句子 :我向峰顶爬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思考 ,去掉“奋力”一词行不行 ,为什么?由此引入第二自然段 ,教学该段时应紧…  相似文献   

3.
第一步:自学课本.学生自学过程中思考"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自学后,同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看法.小结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作如下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相似文献   

4.
问:在教学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比”这一节时,学生问到这样的问题:平时老师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我们也明白后项为0无意义。为什么在球类比赛中会出现2∶0、3∶0呢?它们是不是比?答:以下面两个事实为例:1.甲队以3∶2战胜乙队。2.篮球个数与足球个数的比是3∶2。以上两例中都出现了3∶2,读法相同,也都是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但例1告诉我们,甲队得了3分,乙队得了2分,甲队比乙队多得1分,甲队获胜。这里突出强调的是双方得分的多少,我们看到的是双方实际得到的分数,这是在比谁多谁少,指的是比分;而…  相似文献   

5.
陈文杰 《江西教育》2002,(19):30-30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例6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以下各小题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你的根据是什么?①(80+8)×125=□×125+□×125②(□+□)×37=35×37+65×37③102=□+□④43=□+□生1:①题是利用乘法的分配律把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改写成这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②题是把这个规律反过来用,这样计算时会来得简便,而③④题则是用口算(把这个数改写成整十数与某数相加或整百数与某数相加的形式)进行改写的。师(指生1):…  相似文献   

6.
在比和比例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区分几个概念的意义。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由定义可知,“比”表示两个数的一种关系,“比”的前后项不能随意调换,比号只是一种“关系符号”,它和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例尺的意义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可见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的知识的应用。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由此可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就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  相似文献   

7.
怎样理解“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可以由两个同类量组成,也可以由两个不同类量组成。例如,课本的封面长18厘米,宽13厘米,可以说长与宽的比是18:13,这是两个同类量的比。而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80千米,可以说路程与时间的比是80:2,这是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实际上,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就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这说明两个不同类量在什么情况下(即相关联)可以相比,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否则没有意义。一种量的大小、多少,总是通过数来表示的。因此,两个量的比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教材中是通过粑同类回的比与不同类…  相似文献   

8.
肖睿  周迪华 《广东教育》2002,(12):41-41
课堂小结组织得好,会成为一节课教学中的“凤尾”。有位教师在教完了《质数和合数》后进行课堂小结,大胆放手,启发灵活,以问促思,学生学得深入,值得借鉴。具体如下:课末,教师出示了下列几个数:1、2、8、9、53;再问:看到这些数,你会想到什么?生1:我想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师:对,1是一个十分特别的数。生2:2、53是质数,8、9是合数。师: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生3:只含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叫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的数,叫合数。师: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请举例说…  相似文献   

9.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这里的“两个数”可能是什么数?“互为倒数”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0.
〔教例〕把2.953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和整数 ,它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师 :同学们对这个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生1 :我不知道“保留”是什么意思?生2 :我知道“保留”就是留下来的意思。生3 :那么“保留两位小数”又是什么意思呢?生4上讲台)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把小数部分要留下来两位。师(待学生真明白了)老师考一考你们。“保留一位小数”是什么意思呢?生1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把小数部分要留下来一位。师 :保留整数”呢?生2 :就是把这个数小数点左面的数留下。师 :看来同学们真明白了。下面请同学们尝试解答例1 ,并让三个…  相似文献   

11.
“互质数定义”教学的商榷○四川彭述哗教材通过比较两个数的约数得出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然后归纳出互质数的定义为:“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在教学中我认为,用该定义会给学生判断两个数是否互质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并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判断速度...  相似文献   

12.
(引入新课后) 1.认识钟面 师:(出示钟面教具)钟面上有两根针,比较长的针叫分针,比较短的针叫时针。(板书:分针、时针)。请同学们在自己钟面模型上找到分针和时针。钟面上还均匀地排列着12个数。最上面的数是12,接着是1、2、3……又回到12。两个数之间是1个大格,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又分成了几个小格?(5个小格)那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A:我是一格一格数的。 生B:我是一五、一十、十五、二十数的。 生C:12到6是6大格…  相似文献   

13.
一、顺着提纲引导读预习是中学生学习知识的必要环节,怎样才能使预习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关键是在预习时要求学生先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预习提纲心中有数。例:预习光合作用一节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可以顺着下列思路去读书:(1)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3)光合作用的机器是什么?(4)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这样明确了教材内容的主次和重点,读起来有的放矢。特别是一反常态将光合作用的意义放在第一步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放在最后总结,一是增强光合作用的神秘色彩,激发渴望了解光合作用过程的兴趣;二是读…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来参加赛课活动,听了对“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题的两种诠释后,印象深刻,感触颇深,现比较如下,希望能引起广大同行的思考。教法A:1.复习:求比值3∶46∶89∶122.提问:结果有怎样的关系?3∶4=6∶8=9∶123.观察:从左向右看,你发现什么规律?从右向左看,你发现什么规律?4.概括: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5.沟通:这个性质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6.巩固:(略)教法B:1.导入:3÷4=6÷()=9÷()依据:商不变性质34=6()=9()分…  相似文献   

15.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师:请同学们按照出示的自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例1的学习。 (投影出示)观察例1,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2)路程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3)说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出这个比值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学生分组交流后,汇报自学情况,教师同时板书重点内容。) 生:(回答问题1)例1的表中有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它们有关系,因为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在听课中,发现一些老师教给学生判断单位“1”的方法:在含有分率的句子里,“是”“比”“相当于”等关键词后面或“的”字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如:(1)男生人数比女生多25。“比”后面的“女生人数”是单位“1”。(2)甲的67与乙相等。“的”前面“甲”即是单位“1”。不知这样判断是否正确?———甘肃黄老师答:这样判断是不全面的,理由如下:一、这样判断没有抓住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教材规定: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例2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以下各小题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数?你的根据是什么?①13×5×6=13×(□×□)②19×□×□=19×(4×5)③25=□×□④16=□×□生1:……①②题是利用“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的规律把一个数连续乘以两个一位数,改成乘以这两个一位数的积,这样计算时会来得简便,而③④题则是用乘法口诀进行改写。师(指生1):你讲得好。那么大家一起来看看,25×16,可以怎样计算能使之简…  相似文献   

18.
【教例】求8和12各有哪些约数?它们公有的约数是哪几个?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是多少?8的约数 :1、2、4、8 ;12的约数 :1、2、3、4、6、128和12公有的约数是 :1、2、48和12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是 :4。师指出 :两个数公有的约数 ,叫做这两个数的公约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 ,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揭示课题)师 :用这种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有什么缺陷?生1 :如果求两个较大合数的最大公约数会很麻烦 ,因为约数比较多 ,容易遗漏 ,而导致错误。师 :是否会有一种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简便方法呢?(生 :应该会…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三算”教材第六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师:把6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饼?(生:每份是3个饼。)把2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饼?(生:每份是1个饼。)这两道题中,每份饼的个数是用什么数表示的?(生:整数。)如果要把...  相似文献   

20.
一、探索新知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约数、倍数的概念,知道了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每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又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2、教学例1。(1)指导学生确定研究范围,锁定研究对象。师:研究一类问题时,一般先从简单的开始,我们要研究每一个自然数的约数的个数,应该先从那些数开始研究呢?(引导学生意识到从研究1、2、3……一位数开始,再研究两位数……)【评析】通过研究质数、合数,传授研究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的一般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