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邓翅跃老师执教《“解除心灵的监禁”作文讲评》一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髓。这次作文的题目讲“放飞”.该课的教学过程也是“放飞”——让学生成了评改的主角。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2.
邓翅跃老师执教《“解除心灵的监禁”作文讲评》一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髓。这次作文的题目讲“放飞”.该课的教学过程也是“放飞”——让学生成了评改的主角。使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自由发挥。[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作文如有一个漂亮的标题,就像美女有一双美丽的眼睛,阅卷老师就会一见钟情,眼睛一亮,为你的作文获得高分取得决定性的一环。因此,平时作文,尤其是中考话题作文,必须拟制一个靓题,给文章镶上一双亮丽的眼睛  相似文献   

4.
有句俗语叫做“童言无忌”,然而,翻开学生“的作文,很难发现率直纯真、鲜活稚气的心灵;相反看到的往往是矫情做作、少年老成、满口大话空话废话的“君子相”。 学生的作文究竟是怎么啦? 扪心自问,终于有一天发现了这么几个症结:一是老师出题目,学生找生活。找到对题的生活还好,找不到对题的生活只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而大多时候,我们老师总以“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来搪塞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不去反思自己是否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是否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是否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不看做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些方面将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那么学生的作文也许会是另外一种风景。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更是语文学科高考致胜的关键。其主观性强,可以说是人心灵的一面镜子,是一名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文如其人”,“你的形象”便通过作文展现在了阅卷老师们的面前。参加200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的老师们感慨颇多,从内容到形式,从构思到表达,甚至到每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上,都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功夫在诗外”,要想考场上一鸣惊人,我们必须以此为鉴,在平时苦练内功,基本功,以真打动人,构筑自己的完美“形象”,作好每一篇作文。——编者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儿童作文能力应“从一年级起就注意培养”。然而,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时时困扰着学生和老师。学生一听作文就害怕,低年级段的小学生更是不知从何入手。作文教学提倡“我手写我心”,应是真实情感的表达,然而现状却是孩子的心灵感受与语言表达脱节,作文往往是应付了事,编造成分较多,童真的、鲜活的、灵动的作文很少。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在低年级段打好写作基础,摆脱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苦恼,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文老师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大“传统”。对一篇作文,学生搜索枯肠地作完后,就成了局外人,所有的事全由老师“承包”了。实践证明,这是极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大胆地将作文批改放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上不断地进行着改革,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学生也写出了一些好的作文。但是,作文模式化,“假、大、空”,语言大人腔的现象还是挺严重的?为什么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已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  相似文献   

10.
初遇日本人     
针对学生作文中空话、套话甚至假话的现象,华中师大一附中汪新华老师以“写札记”的方式,指导学生“写真我”,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期特推出“心灵底片”专栏,刊登中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感情。本期首刊金萱同学的四篇习作。  相似文献   

11.
周凯云 《成才之路》2009,(33):47-47
去年期末考试后。听到一些老师在议论这样的一种现象:平常公认的一些指导学生作文比较扎实的老师班上的作文失分却较多;平常作文写得较好,一些作文能力较强、发表过多篇作品的学生纷纷落马。为什么呢?他们总结的原因是因为存在着“生活作文”和“考试作文”的现象,是这部分学生和老师不会写、教“考试作文”。于是,我很迷茫,我觉得不应该存在这样的两种评价标准,从理论上来说,它们应该是统一的.好作文应该到哪儿都是好作文呀!  相似文献   

12.
向左向右     
读了2011年第4期《中学语文教学》中俞发亮老师写的文章《真实、真情乃作文之生命》,对于文中揭示的一种作文阅卷评分结果印象非常深刻。文章提到了一位2002年参加某省高考阅卷教师的文章《你知道评卷老师“心灵”的选择吗?》。该文章披露了作文评卷中甚为严重的“立意得分误判”问题。例如一名考生的作文题目是“爷爷,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叙述“我”在到省城参加英语竞赛之前得到了爷爷病危的消息。是去参赛还是去探望爷爷?“我”最终选择了参赛,并拿回了一等奖。回来后爷爷已经去世。  相似文献   

13.
《小读者》2011,(10):21-22
彭雪茹同学这篇作文的构思很是巧妙。开篇不久.一封“神秘”的来信既温暖了孩子沉重的心灵又设置了一个悬念.读者不能不猜想这一封封“神秘来信”究竟出自何人之手?是老师、友人还是其他?伴随着作文的展开。答案终于揭晓.原来信是妈妈所写.这多少有些出人意外。  相似文献   

14.
翻开当前中学生的作文,空话、套话、假话充斥其中,这些作文要么思路狭窄,要么认识肤浅。如若再问一问中学生作文的感受,80%的同学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难”。正因为如此,每每作文,他们或迫于老师的威严,或迫于应试的需要,草率为之。究其原因,固然是零零种种,但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中学生还未打开心灵之窗,  相似文献   

15.
学生写作是与生活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活,更是与老师对话。老师是学生作文最重要的第一位读者,这位“读者”反应如何.直接影响着“作者”的写作兴趣和动力。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围绕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在运转.作文评价一直过于关注结果,关注高分作文、满分作文,注重作文评价的导向功能与甄别功能,老师更多地扮演着裁判员和审判宫的角色,很少以一名热心读者和欣赏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6.
煎和熬都是变美味的方式,作文修改是一种“煎熬”,更是作文进步神速的捷径。一起来看看下面的片段吧。“嘿!接纸团。”“今天我回家要上分。”“上分不叫我”。上课铃响了,王老师还没有来,我们的教室闹成了一碗麻。“咦?”走廊的砖板上反射出了王老师的身影。看着王老师笑咪咪的,我拍了拍同桌的肩,告诉他王老师来了。  相似文献   

17.
900秒的作文“他当过兵吗?”当赵伯顺快速从走廊的尽头走来转身进入教室时,摄影记者这样问我。风风火火是赵伯顺给人的第一印象。记者心里也暗自思忖,不知道这风风火火的性格和作文900秒有没有关系? 教室里已经坐了一些老师,自从900秒作文在语文教学圈里有了些名气,慕名而来听课的老师络绎不绝,赵老师没有和来访的老师寒暄,而是请一位老师为这天的作文课出一个题目。一位老师略作思考,给出了这天作文的主题“享受失去”,赵老师回到黑板前,举手在黑板上飞快写下了题目“享受失去”。“享受失去是一种在  相似文献   

18.
“绿色作文”是一种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 ,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绿色作文”教学的艺术在性于营造气氛 ,创造心灵的共振 ,拨动心灵的琴弦 ,做好空间的文章 ;“绿色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追求思维的创新 ,提高习作的效率 ,做好时间的文章。“绿色作文”的教学应力求做到情感交流零距离 ,师生互动零差距 ,作文评价零功利 ,指导优化零损失 ,读写结合零脱节 ,情趣开放零约束。一、情感交流零距离“绿色作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活动 ,这种情感交流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共鸣是课堂气氛是否和谐的主…  相似文献   

19.
在对小学生作文心态的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改革以“文”为本的旧作文教学机制已刻不容缓,改变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消极心理,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如何化消极为积极?让学生从消极心态的“阴影”中走出来,走进“阳光”?我们的思路是:以人为本,从“怡情”、“沟通”、“松绑”、“实践”、“积累”五个维度构建作文教学框架。 一、怡情 将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作为作文教学的灵魂。在操作上,一是充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怎样写好作文,一直困扰着很多同学。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蔡明老师开设“蔡老师教你写作文”这个栏目,为同字们的写作引航。蔡明老师是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老师、教授级中学高级老师、作文教学专家,并一直担任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评委。蔡明老师先后完成了“四步作文教学法”“开放型作文教育”“大面积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益”等省级科研课题,编写了《精神之旅·话题作文大视野》《跟特级老师蔡明学作文·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漫画作文》《在日记中成长》等中学生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