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育发展了,人和社会才能发展一直以来,人们对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社会作用始终存在着争议。但是实践证明,教育学的价值意义和社会作用丝毫不低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我国著名学者李泽厚在30年前就指出:"教育学——研究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的科学,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最主要的中心学科。"只有了解自己学科的价值和特点才能更好地从事科学研究,这是导师给大家上的第一课。郑若玲(厦门大学):教育学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利用我们对教育活动的研究理论或成果来指导教育改革、实践。我们研究的对象是  相似文献   

2.
李泽厚的主体性包含好几层意思:第一是康德所赋予的意思;第二是类的主体;第三是在实践基础的主体;第四是主体性是历史的成果。这为刘再复的主体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刘再复将李泽厚的主体论通俗化,并应用于文学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李泽厚先生把他的哲学与美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概括为“由马克思回到康德再向前进”(《美学四讲》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54页)。而在这个逻辑行程中,他的《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以下简称《论纲》)一文具有承上启下的转折性意义和中介作用,是他整个人类学本体论哲学和美学的中心和灵魂。因此,剖析这篇文章的主要论点,对于了解李泽厚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实质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1981年李泽厚同志在《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一文中提出了他的哲学是主体性哲学。什么叫主体性哲学?他作了一些说明。他说:“人性便是主体性。”(《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0页。以下引用该书只注明页码)人性“也是今天哲学的中心课题”(第155页)。这说明他的主体性哲学是以人、以人性为基础和中心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教育学尊严的缺失,源于教育学学科自身患了“自卑症”。这就导致中国今天的教育学离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预言“教育学:研究人的全面生长与发展、形成和塑造的科学,可能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学科”^[1]494的理想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目前应建立健全基于基础理论研究的“体系教育学”,从而建立起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尊严。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现及其发展表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化是必然趋势。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来说,加强思维形式、逻辑范畴的研究,是十分有益和重要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之中占据中心位置,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成为一门相对独立学科的基本的理论与成果标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应包括:起点范畴、中心范畴、中介范畴、结果范畴和终点范畴。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有着十分广阔的研究领域。它的体系,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立论,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规律为中心,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及其相互联系为经纬构建而成。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大厦,都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纵观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可以预见当代教育学未来发展趋向:一是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二是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三是进一步分化与综合,四是把理论研究的重心转向人,五是重视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这些发展趋向是符合教育学自身发展规律的,随着教育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诸多教育家教育思想的不断成熟,将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中心学科。  相似文献   

9.
中国今天的教育学离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预言“教育学:研究人的全面生长与发展、形成和塑造的科学,可能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学科”川的理想还有很大差距!个中缘由,见仁见智。但笔者认为恐怕与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尊严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当代中国教育学患了“教育学自卑症”。要建立起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尊严,要建立基于基础理论研究的“体系教育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今天的教育学离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预言“教育学:研究人的全面生长与发展、形成和塑造的科学,可能成为未来社会最主要的学科”川的理想还有很大差距!个中缘由,见仁见智。但笔者认为恐怕与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尊严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当代中国教育学患了“教育学自卑症”。要建立起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尊严,要建立基于基础理论研究的“体系教育学”。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李泽厚思想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批判传统的本体论.李泽厚批判的主要是理性本体、欲望本体、圣爱本体、语言本体、"Being本体".李泽厚的批判是从他自己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出发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坚持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基本内容的人类物质实践活动的本体性,以此反对传统本体论的精神本体性;坚持从人的现实生存的完整性上肯定人和人的生命,以此对抗传统本体论对人性的单面认定;坚持人的历史性生存的多样性、流变性、当下性,以此颠覆传统本体的单一性、恒定性、彼岸性.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50年代李泽厚美学思想诞生之日起,时至今日,针对它的研究和由此而产生的争论就从没有停止过,毁誉参半。由于其哲学美学具有得天独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度和主流意识形态非常的合拍,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为美学领域的主流话语形式。70-80年代形成的主体性实践哲学是原实践哲学的延续和发展。90年代,李泽厚的实践美学在当代多元的价值观的氛围中遭遇挑战。在论争中,不仅形成了后实践美学,也促使李泽厚实践美学自身进行了反省和革新。后实践美学坚持了审美超越性,确立了主体间性的美学观,试图用主体间性代替主体性,实现与现代美学的接轨。  相似文献   

13.
论人物品评与魏晋六朝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品评作为汉末魏初一种特有的时代风尚,在魏晋六朝时期经历了从政治性到哲学性和审美性的转折变化。而后者对魏晋六朝文学创作及批评产生了深入而广泛的影响。对此,前人虽零散提及,偶有论述,但就二者的渊源关系并未做深入的研究。当代学者李泽厚、刘钢纪及徐复观等曾在各自著述中就人物品评的发展渊源,对魏晋六朝美学范畴的催发等有一定涉猎和分析,但并未全面深入探讨人物品评是如何在自身发展中从诸多美学范畴、作家个性与风格探讨、感悟点评及分品列第等批评方式等方面影响了当时的文学批评的。为此,对此作出应有的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李泽厚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美的历程>在中国美学理论界闪闪发光,影响深远.<美的历程>通过对中国历代文艺的梳理展示,向我们理清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历史发展脉络,总结了艺术美所形成的根基和特点,形成了"积淀"、"有意味的形式"等美学概念,但它对艺术历史现象的分析止于清代文艺,而对近现代艺术没有做系统内的梳理和阐释.在<美的历程>的理论框架内,以李泽厚的美学理论现对中国近代油画做出理论上的解读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代表。因其独特的价值和影响力,对它的理解和传承尤为重要。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解读之中虽有独到之处,但注释之下有不够精准之嫌。兹就其译注中不妥之处,从词义考证入手分析论证,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6.
在重建中国人的主体性问题上,李泽厚既有对传统的深层依恋,又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前瞻眼光,但左右权衡的结果,往往是前者战胜了甚至取代了后者。然而,中国人的主体性应该是彻底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  相似文献   

17.
李绅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活动家。文章从李绅研究文献、李绅的出生与故里、李绅与"牛李党争"及政治态度、李绅诗歌的特色和成就等方面介绍了李绅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介绍、评述 194 9年以后中国大陆李金发研究的情况。以 1980年为界 ,前一阶段 ,李金发被贴上“逆流”、“反动”一类的政治标签 ,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1980年之后 ,李金发被置于广阔的学术背景上重新审视 ,研究者对李诗的流派特征、诗美诗艺、诗思选择和它产生的文化背景、历史原因以及创作缺失等作了全方位的探讨。他大胆反叛、勇于创新 ,挑战世俗、积极探索 ,以先锋的姿态引进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艺术 ,开中国象征派诗歌先河的历史贡献得到充分肯定和认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艺术前驱的殊荣无疑属于李金发。  相似文献   

19.
李泽厚先生的“实践美学”生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马克思主义、康德哲学中以人类主体为主题、为立足点与归宿点的主体性哲学融合起来建构的突出人类精神现象的美学思想;同时,李泽厚先生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起源的思想、关于现实地改造世界活动的思想改造了康德哲学中的先验理性思想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积淀说”。但其理论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李泽厚认为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虽有相对立的成分,但从精神上来说,儒道两派并不是全然对立,而是道家做了儒家的补充,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文章从审美的人生态度、人格理想、审美趣味三个方面,具体深入探讨了李泽厚先生"儒道互补"美学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