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茅盾称为一部“扛鼎”之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评论者们基本延续了茅盾对《倪焕之》所作的评价,从时代性、社会性以及革命性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评析。但是,随着时代气候的改变和研究视野的拓展,一些评论者试图倡导回到作品本身和作者独特的创作方法上来,重新认识和评价《倪焕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文即关注评论者对《倪焕之》所做的这种评价转变,主要从作品的文学史地位及主人公形象的再评价中,分析现有评价中提出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倪焕之》叶圣陶著,发表于1928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长篇小说,曾被矛盾称赞为“扛鼎之作”。它讲述一个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期间的小学教员倪焕之的生话经历和思想变迁。他曾经进行教育改革实验,但在旧势力的阻挠下失败了;他希望在事业基础上建立理想家庭,但妻子沉溺于家务变成了一个旧式家庭妇女;他后来终于无法忍受周围生活的平庸,在时代感召下,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参加了大革命。革命失败后在精神苦闷和肉体病痛的双重折磨下死去。小说将主人公的命运与十年来变化的时代相联结,并从倪焕之的一生道路中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变  相似文献   

3.
《红豆》与《人到中年》两部作品中主人公不同的去留,同是对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内心的一种考量,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核。无论他们做出哪一种选择,都是其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表达,我们要为他们的敢于选择去鼓掌。两部作品同将留下的人们作为作品的主要主人公来描写,说明留下人的选择代表作者的态度。她们在作出艰难选择时的那种坚定也是我们所赞赏的,是充满正能量的。  相似文献   

4.
《倪焕之》是叶圣陶1928年连载于《教育杂志》上的一部长篇小说。长期从事乡村教育的作者,通过主人公倪焕之的奋斗历程,寄托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80年过去了,时过境迁,但在这个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时代,作者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仍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倪焕之》是叶圣陶1928年连载于《教育杂志》上的一部长篇小说。长期从事乡村教育的作者,通过主人公倪焕之的奋斗历程,寄托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80年过去了,时过境迁,但在这个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时代,作者对教育的真知灼见仍具有发人深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对于这部作品,已有不少的研究文章。大都认为这部作品是雨果从人道主义原则出发,按照自己的理想虚构了作品中的人物,把人道主义和革命对立起来,最后通过“人道”,使敌我矛盾和革命内部矛盾完满的解决,歌颂了反革命叛军首领朗德纳克,否定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奏了一曲人道主义的赞歌。笔者却觉不然。 考查历史上任何一个作家,都应从作家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地位去具体分析,研究任何一部作品更应从作品的实际内容出发,从作品的具体场面和情节描写中,窥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旨。 《九三年》是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这次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它不  相似文献   

7.
《夜读偶记》和《燕山夜话》两部文本集中反映了革命知识分子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夜晚的思想探索,关于科学的启蒙是两部作品思想探索的核心。夜晚所特有的时间氛围给革命知识分子的思想探索带来了平静心态和反思思维,使得书写文体也表现出了一种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潮人》是一部有特色的作品,在潮汕文学发展史上,将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 《潮人》的思想艺术成就,风格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者以清醒的历史意识描绘人生,展现历史兴衰,时代嬗替文明进化过程中五彩缤纷和波谲云诡的图画,具有历史的沧桑感。 小说虽以反右斗争、文化革命、改革开放三个历史时期为重点,描写当代社会的现实人生,但前以《红头船的沉没》一节为“楔子”,后以《红头船博物馆》为“余韵”,  相似文献   

9.
《青春之歌》的情节结构非常明显地渗透着50年代的时代话语,或曰革命话语,它构成了作品的表层显性结构,然而,总觉得有一条似隐非隐的闪光点洒落在那些强劲的革命话语结构中,它以一种饱满的力量潜入作品的深层结构之中,暗自推动着作品的发展,也吸引着读的阅读兴趣,那就是作家遮蔽不住的女性意识,即尽管杨沫在主观上追求的是一种与时代同步的革命话语,但天然的生命感悟及强烈的女性意识却不时浮现出来,以一种“稳定性特征”贯穿在作品中,成为对读最具魅力的隐性线索,并推动着作品中的显性情节线索--革命话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九章》作为一部完整的作品而存在,应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楚辞》一书的校辑者刘向,在其《九叹》中曾说:“叹《离骚》之扬意兮,犹未殚于《九章》。”最清楚不过的表明了这两部作品的关系。东汉时代的史学家班固也说:“(屈原)在野又作《九章》赋以  相似文献   

11.
屠格涅夫的小说《前夜》(1860)是俄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有高度评价的定论的作品。它在屠格涅夫的小说创作中和在俄国小说中以它深刻的时代精神、思想意义和艺术新意,表现了它的创造性。(一)《前夜》表现了作者的高度的政治敏感和对社会生活深刻体验中把握时代本质的能力,它最及时地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前夜”这个转折时代俄国社会生活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2.
芥川龙之介,日本近代文坛巨匠。芥川一生作品丰厚,不胜枚举,且与中国相关的作品为数不少,其中均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中国趣味",但其"中国趣味"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芥川的"中国趣味"也演变出了不同的内涵。芥川三个时期的三部作品《杜子春》、《中国游记》和《仙人》,呈现出其"中国趣味"不断演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革命爱情小说。作品以主人公林道静的生活为线索,通过表现她对共产党事业的执着追求,来揭示中国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关系。从小说女主人公的性别角度出发,通过审视其在恋爱过程中倾心的各种男性人物形象,来探讨《青春之歌》中一个普遍的精神心理现象———恋父情结问题,能够进一步挖掘出林道静恋爱心理的实质就是不断寻找其精神父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有名的作品。胡琴这一意象串起了一部《倾城之恋》。这是一种中国封建化衰落、颓靡的意象,一种没落社会存在状态的意象。这”生命的胡琴”是苍凉的胡琴,不仅回荡在《倾城之恋》中,也回荡在张爱玲所有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15.
《牡丹亭》、《长生殿》是明清传奇戏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牡丹亭》创造了明代传奇戏曲的一个高峰,《长生殿》在继承了《牡丹亭》创作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进步。这两部作品存在着共性和差异,比较两个文本可以发现,《牡丹亭》、《长生殿》都以情作为作品的艺术表现实质,"大旨谈情"是两部作品的最大共性。然而分析作者题词或自序会发现,两位作者对情的看法是存在细微差别的。在《牡丹亭》、《长生殿》"以情为本"的基础上,也可看出明人和清人对情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6.
《女神》是郭沫若同志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五四时期一部最优秀的诗集。它创作于1918年至1921年,出版于1921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号召下,我国发生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开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女神》的创作时期正是惊天动地的五四时期。《女神》对旧社会的一切燃烧着反抗的怒火,充满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同时也热情洋溢地歌颂新生,向往新的中国,并号召人们为理想社会的实现去创造、斗争。这种五四的革命精神,通过革命浪漫主义和诗歌形式上的解放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猛回头》是一部完整而优秀的弹词作品,其以民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弹词形式,以真挚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成为辛亥革命前夕最有影响力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品。  相似文献   

18.
《到灯塔去》这部作品表现了时代与自我的双重焦虑,个人能否经受时间的考验而长存不朽,女性又能否在社会中找到自我的位置,对自我及生命本质的追问,反映了时代精神,是一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是出现在中国十七世纪的一部杰出的古典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在全部赤裸和真实中再现了明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期的历史。依据这部现实主义作品,我们可以去了解、去研究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史、时代风俗史和人的风貌史。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列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中指出:“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末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里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我国封建社会伟大的艺术家曹雪芹的作品《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最高成就的一部政治历史小说,它以鲜明的形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色采缤纷的生活画卷和广阔的阶级斗争图景,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尽管《红楼梦》的作者不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