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家讲坛》的热播引发了中国文化界的激烈争论,从而形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本文认为,《百家讲坛》现象的文化意义在于:它创造了在一个消费语境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通过现代媒介联姻的成功范例,实现了视觉与语言的暂时和解,并开始了视觉启蒙的重启。  相似文献   

2.
赵雅兰 《视听》2016,(1):45-47
情景喜剧是电视艺术商业化的产物,代表了消费时代下的大众娱乐文化,具有以谐趣美为特征的美学价值和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价值。本文主要基于流行艺术的分析视角,以《万万没想到》系列作为研究对象,进而论述网络情景喜剧的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的通俗性、作品的娱乐性、商业化的价值;以及从内容、受众、媒介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情景喜剧流行的原因,以期为当下大众娱乐化的流行现象研究提供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3.
电视情景喜剧作为电视媒体节目的主力活跃在这一片灿烂精彩的荧屏舞台上,从早期的《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开始,到时下正红的《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家有儿女》,以及一系列国外情景喜剧的引进,如《老友记》、《疯狂主妇》等,情景喜剧显出其巨大的收视潜力。  相似文献   

4.
杨岚 《新闻世界》2011,(4):40-42
1991年,《成长的烦恼》让中国电视观众见识到了全新的电视剧类型——室内情景喜剧。随后大同小异的故事背景和陈科乏味的人物设置都使情景喜剧黯然失色。直到近年来,《武林外传》、《爱情公寓》的走红,本土室内情景剧终于在千折百回中,迎来了发展期。  相似文献   

5.
关睿 《视听界》2006,(5):85-86
2006年初,国内最具新锐精神的杂志《新周刊》颁布了中国电视节目榜,将《交换空间》评为“2005年最佳生活类节目”。《交换空间》于2005年3月在央视经济频道开播,一年多时间,它以独特的创意,吸纳兼容多种节目类型的特质,以出色的资讯服务、生活体验、真人秀,成为2006年最具上升空间的电视节目。一、背景:社会文化与消费语境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出现,并能够在短时期内迅速成长为受众指认的品牌,一定是同当下的社会文化与消费语境具有某种默契与勾连,进而进行成功的投影与反射。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消费市场和消费…  相似文献   

6.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以下简称《导论》)让我们领悟如何挪用“霸权”(hegemony,又译“领导权”或“文化领导权”)考察和阐释大众文化政治学,从而有效地帮助我们锚定用以探究当下的以大众文化及其消费于其间具有隐形意识形态书写功能为特征的文化现实所急需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分析韩剧粉丝偶像崇拜的表征、形成机制以及其文化内涵。在现代媒介语境下,韩剧粉丝的偶像崇拜实质上是一种大众文化消费现象,其最终形态是消费主义。受众消费的并非具体的商品,而是象征物即偶像身上的符号和意义。这种消费并非自发的,出于自己实际需要的,而是在消费语境中被制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情境喜剧又名情景喜剧,是由英文situation comedy或其缩写sitcom翻译而来。国内现在两种译名共用,专业文章多用前者,而媒体和电视业内多用后者。美国情景喜剧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形式表意系统,有其独特的制作体系和叙事策略。诸如《辛菲尔德》《成长的烦恼》以及《老友记》这些具有时代印记的经典作品,给不同时代的电视观众带来众多欢乐笑声。本文以近年来颇受观众欢迎的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作为个案,分析美国情景系列喜剧的制作。  相似文献   

9.
1993年,由粱左担任总编剧、英达执导的《我爱我家》开创了我国情景喜剧的先河.此后,我国的情景喜剧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二十多年,虽然期间优秀的电视作品层出不穷,但是对于在电视机前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来讲,《我爱我家》就是心中情景喜剧的经典.本文从五个方面深入的分析该剧的成功因素,全方位的阐述该剧所具有的高水准的艺术成就,体现那个时代特有的鲜明特征,令读者从中回忆到自己曾经生活的岁月.  相似文献   

10.
韩春荣 《大观周刊》2012,(38):27-27,22
本文从传统文本类型和多媒体文本的区别出发,列出字幕翻译的独特性及其制约条件。基于此,作者继而以情景喜剧为案例分析了各种影响译者翻译字幕的各个因素,从而总结出翻译情景喜剧的两大原则和特殊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占年度总票房的比例仍旧不高,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国产电影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文化折扣,致使票房表现不尽人意。本研究以2017年在中国取得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美国电影《寻梦环游记》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涉及的低语境美国文化、高语境的中国和墨西哥文化,以符号学和"故事"理论为基础解析电影的创作策略,探究其产生于低语境文化,借用高语境文化向高低语境文化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折扣较低的原因,从而为中国电影的创作提出建议:首先,电影创作者应提高文化认识度,降低文化折扣;其次应立足历史,着眼高语境文化创作;再次应放眼世界,寻求低语境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何顺民 《今传媒》2011,(12):57-58
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这类主旋律影片是官方意识形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一次碰撞,或者说是政治与商业的联姻,在现阶段开创了一条主流影片的市场化之路——全明星+史诗巨片。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求红色历史镜像的文化意涵及电影媒介表现红色历史的优势和局限;产业化运作下传播模式的变迁;主旋律影片生产的天然优势和困境;红色文化信息的传播效果不应只关注票房,更应注重影片开拓的思考空间而激起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3.
《爸爸去哪儿》是自2013年以来最热播的一档真人秀节目,其不仅是一档娱乐节目,而且也是一场大众文化"秀"。《爸爸去哪儿》的两季节目中体现了大众文化的娱乐化、受众大量化、类型模式化以及商业化的特点,是一场大众文化在娱乐节目的展示。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是跨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变形金刚3》的成功无疑是跨文化传播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从电影内容、语境解析以及文化营销策略三方面对它的跨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电影全球化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对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进行探讨,阐述了电视媒体在消费文化下的发展,并以《非诚勿扰》为例解释了电视相亲类节目热播的社会背景及原因。认为电视媒体在消费文化背景下不仅应满足受众精神消费的需要,还应担负起建立社会正确道德价值观标准,完善道德建设监督体制和自律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玉烛宝典》一书大量引用《礼记.月令》的文字,而这些引文与现今通行的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之《礼记》多有不同。对比这些差异,可以发现阮本的一些错误,同时也可发现《玉烛宝典》作为一部成书于唐前的古籍的文献价值和其文字特征。  相似文献   

17.
谷雨  张阳 《新闻传播》2009,(8):127-127
我国的文化纪录片创作,近来为适应纪录片市场化运作的传媒语境,呈现出创作语法多元化的趋势。本文以《昆曲六百年》为例,解析了在其拍摄创作中“多元语法”的构成要素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8.
已播出四季的"现象级"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是亲子互动类节目奇观化特质的社会文化显现。在文化消费语境下,这种特质表现在奇观的视觉化建构和情节建构中,主要包括了视听盛宴的营造、"标签化"人物的塑造、"逆转性"情境的设定以及"亲民化"的讲述风格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现。虽然奇观化使得《爸爸去哪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但在奇观化的叙事方式下,儿童却成为了成人社会规则下和成人话语体系下媒体和受众的消费品,甚至沦为市场的卖点和工具。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是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联系《龙舟会》创作的时代语境和历史的伦理现场,具体阐述和探讨《龙舟会》文本所承载的伦理内涵,从而深入把握王夫之具有启蒙意义的进步伦理观。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美国电视剧在全球范围的热播缔造了大众文化语境中欲望消费的神话,也不断谱写着消费时代艺术传播的新模式.本文主要以近两年来风靡全球的青春偶像剧<绯闻女孩>为例,结合其他美剧作品,从四个层面分析了当代美国热播电视剧作品在艺术传播上所呈现出来的新的形式与特点,并对这些作品所负载的负面信息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