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国家广电总局课题的基础,着力通过基础调查研究对新疆维吾尔语电影译制产品受众偏好及市场进行描述,从电影偏好和市场空间等方面力求全面反映少数民族语言电影译制业的市场现状,为进一步发展新疆电影译制事业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改善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及时把电影送到了偏远村寨,使少数民族群众通过电影这个窗口,体验了欢乐、学到了知识、了解了外面的广阔世界,真切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在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开展少数民族语电影的译制和放映,对少数民族地区意义重大,为保护、传承、丰富少数民族的语言或文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反渗透、反分裂,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一项顺民心、暖民心、稳民心的重大惠民工程。本文就如何导演好一部少数民族语影片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中外影视作品译制的社会文化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庄琦春 《现代传播》2005,(1):115-116
经过译制的剧本, 已不再是“原剧之本”, 而是着附了画面与意境的、“影画规定”了的剧本。因此, 译制剧本应符合原创剧本的基本要求, 起到丰满电影主题和人物的作用。译制目的语言应“符合影片规定”, 满足译制目的语国家观众能够理解的社会生活习惯, 并忠实原产国家社会文化生活的现实, 能够加强译制目的语国家人民对其的了解, 吸收异域先进思想文化意识, 提高对其历史背景、社会习俗的感性认识, 扩大对其的认同感, 从而消弭两种文化间的冲突隔阂, 达到沟通与合作的目的。译制时还应考虑到电影文化产品隐含的社会文化因素, 如悠久的历…  相似文献   

4.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以强劲的传播优势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电视文化的诞生、电视节目译制也随之产生,并且在翻译领域里逐步形成了其基础理论和研究体系。电视是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传播载体、作为新型的文化形态、电视不仅走进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情感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尤其是在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电视节目的译制显得更为重要。正确认识电视译制的重要性,研究电视译制工作将成为我们电视译制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译制的重要性 1、少数民族语言电视译…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脱贫之际,民语新闻工作者肩上的担子更重要,责任使命更清晰,要求其将攻坚脱贫责任扛肩上,积极传播扶贫正能量。本文立足德宏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译制传播中心扶贫工作,阐述了民语新闻工作者肩扛攻坚脱贫责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电影是少数民族电影发展下重要的一支,建国后一直以阶级斗争、民族关系等为主题。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电影业有了新的面貌,一批导演开始跳出政治模式的框架,力求民族电影的多样化发展,从民族文化的本体出发,思考民族生存的困惑,而在电影的表现形式中,文化冲突备受关注,《季风中的马》就是这类影片的典型代表,其中,如何与现代汉族文化共存、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态度也成为影片表现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从口传叙事到电影叙事,云南少数民族的叙事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叙事中,民族习俗、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成为民族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外化的生活方式和物质形式,能够唤起文化主体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但在许多电影叙事中,这些民族元素却主要被作为一种异域文化或奇特景观来展示.电影叙事关注的不再是影片文化源的少数民族,而是猎奇的观众.  相似文献   

8.
考察十七年间我国少数民族电影蜚声中外现象,通过对十七年间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分析,试图就少数民族电影文化内涵概念的辨析,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内涵建设与民族电影艺术文化诉求,并寻找未来我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新方法、新战略,期望推动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韩旭 《声屏世界》2022,(4):104-107
近年来动画电影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宠儿"和主角,尤其是海外优秀动画电影的引进上映,票房和口碑成绩都十分不俗,也为动画电影的译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动画电影的受众定位逐步从低龄化走向全龄化与合家欢收看,覆盖的人群更加多元宽泛,这为译制工作增加了翻译难度和思考维度.文章采用个案分析的质化研究方法,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任珂  赵程远 《今传媒》2023,(10):73-76
过去,少数民族电影大多被置于“他者”视野的诠释中,在特有文化景观与过度外化的形式下被表征为一种虚幻的现实。21世纪以来,一批具有自省意识及人类学视野的本土新势力导演组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藏族题材电影创作景观”,完成了对藏地空间和藏地文化的真实还原。笔者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导演借助视觉图景延伸文化意蕴,以时代为基底塑造身份标识,在主客观的双重意识下越过民族、地域的价值鸿沟,实现了影像与符号表意之间的有效协同。基于此,本文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进入更加广阔的文化传播领域,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作品的多样化发展,旨在为藏族题材电影的跨域性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刚刚组建一年的新疆广播电视厅电视剧译制部,在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区的支援下,依靠各民族同志的共同努力,译制工作取得新进展,到10月中旬已译制出维吾尔语电视剧三十七部(集)。译制质量有较大的提高,《武松》,《晁盖》等片深受少数民族观众欢迎。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已经初步培养出一支包括翻译,配音导演、配音  相似文献   

12.
孙晓川 《新闻传播》2013,(6):149-150
跨文化传播不仅仅以国家间文化交流这一种形态出现。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孕育了各种少数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文化,但其中也存在着交流、碰撞、融合,这也属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电影的影像传播特点使之具有跨文化传播属性。同时,为了提高传播效果,电影文化工作者还需要进行文化反思。  相似文献   

13.
董月婷 《青年记者》2017,(20):99-100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间要实现新闻有效传播就离不开新闻译制.民语新闻译制本身就十分复杂,网络环境下民语新闻的译制变得更为繁杂.简单性原则提倡由繁到简认识世界,下面笔者用简单性原则来探析网络民语新闻译制的发展路径. 影响网络民语新闻译制发展的因素 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置身于新媒体环境中的民语新闻译制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笔者认为,影响网络民语新闻译制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网络新闻的特点制约民语新闻译制的发展.网络上发布的新闻与传统媒体发布的新闻有诸多不同.第一,新闻的海量性影响对原始新闻的筛选.网络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超大的承载容量,网络新闻也就具备了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海量性,这方面的变化阻碍了民语新闻译制者对原始新闻的选择.第二,互联网的易复制性影响民语新闻译制的版权保护.不同的民语译制者对同一篇新闻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译制新闻时也就相应地拥有版权,但网络的易复制性,使一手翻译的版权保护受限,这一现象将会损害民语新闻译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国前夕美国影片约占中国电影市场份额的90%。新中国成立之际为了缓解电影市场的供需矛盾、减少失业人群、稳定社会秩序,人民政府暂允各大影院放映一些影片内容不违反《共同纲领》和政府法令的西方电影。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观众增强了对美国的仇视、鄙视和蔑视,纷纷远离和摒弃美国影片。随着国产新片的超额出产、苏联及东欧电影的大量译制引进和发行放映部门的努力,到1951年初美国影片绝迹于中国电影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在演播室内) 在今天的《世界影视博览》节目中我们奉献给大家的是 一期特别节目──介绍我国的电视译制工作。许多观众都是 通过电视节目对异国他乡的文化习俗、民族历史以及当地的 地形地貌有所了解的。电视为我们敞开了一个看世界的窗 口。全国各地的电视台中都活跃着一批从事电视译制工作的 幕后工作者,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才使得众多的中国百姓有 可能更多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去年12月来自全国的电 视、电影译制工作的领导、专家、同行们汇聚湖北省武汉市, 切磋“技艺”,研讨电视译制片的现在和将来。 (译研会第三届颁…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统计了1949-2016年间358部少数民族电影,考察了少数民族电影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影片总体产量较少;题材的选取趋于保守和标签化;产业规模发展单一,进入壁垒变高等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完善少数民族知识体系的构建,丰富少数民族电影制作和发行模式,从而促进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疆广播电视厅电视剧译制部,是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建立起来的。1984年下半年,他们从社会上招来一些干部和职工,利用一间十分简陋的配音室和两部陈旧的录象机,边组建、边试验,摸索译制了九部(集)电视剧。这些维吾尔语电视剧播出以后,当即受到自治区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全疆少数民族观众的欢迎。1985年,他们以开拓者的姿态,经过艰苦的努力,共译制电视剧五十三部(集),将近1984年的六倍,译制质量和技术合成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维语电视剧《武松》、《高山下的花环》、《故土》、《我的爸爸》和电影《这里的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祈脸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介绍,重点阐迷了新脸资源建设的选题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译制工作的经脸,并从注重版权、制定标准化与规范化、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笔者在《论广西少数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一文中,曾简要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地方文献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对地方经济的重大意义,并提出将来想要更好地利用少数民族地方文献为广西经济文化发展服务,首要工作是建设广西少数民族地方文献数据库。经过近两年的关注和研究,笔者将在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3年3月,新疆电视台成功实现了对中央电视台《国际时讯》节目维、哈语的当日译制播出,这是新疆电视台继实现对中央电视台《新疆联播》节目维、哈语当日译播后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新疆民语电视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长期处于反对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反对民族分裂、反对极端宗教势力的最前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办好少数民族语言电视,坚持各民族语言电视共同发展,把党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促进新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各族电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