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视剧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电子媒介时代的民间文学。通俗文化的特性使得电视剧要与受众的传统审美心理和当下的世相人生情境有着均衡的契合点。本文通过对中西电视剧的比较,意在体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电视剧艺术的魅力,更充分认识这门艺术形式,并挖掘隐藏在电视剧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电子媒介时代的民间文学,通俗文化的特性使得电视剧要与受众的传统审美心理和当下的世相人生情境有着均衡的契合点。本文通过对中西电视剧的比较,意在体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电视剧艺术的魅力,更充分认识这门艺术形式,并挖掘隐藏在电视剧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3.
当下电视剧已成为提升频道收视率和收视份额最有效、最快捷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电视剧《哑巴新娘》创收视新高成因的探寻,来增进了解电视剧自身魅力、受众需求、主力收视人群特性对电视收视的重要影响,把握受众收视的一般规律,进而进行有效购片,成功播出。  相似文献   

4.
朱蕊婕 《东南传播》2012,(11):145-147
《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是以20世纪三十年代的广州为背景,讲述了日本侵华、广州沦陷时期中华儿女积极抗日的故事。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电视剧《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中的人物性格、心理变化、剧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王韪义 《视听》2023,(9):17-20
英模题材电视剧以英模人物为原型,体现主流价值观,是中国主旋律电视剧创作中的新发展。《大山的女儿》是典型的英模电视剧,它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角色塑造、叙事结构和内涵发掘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挖掘了新时代中国式的青年英雄角色、新时代叙事策略以及新时代青年初心与使命的内涵。正是这种艺术创新,让该剧有了不同于普通英模类电视剧的时代内涵,体现出新时代英模电视剧的新创作形态。  相似文献   

6.
李炜 《声屏世界》2008,(5):40-41
在如今繁荣的电视剧创作中,表现普通大众日常生活和伦理亲情的电视剧一直增势强劲,好的作品往往一开播就成为收视热点,加之国家广电总局的政策扶持,有效促进了电视剧创作中平民叙事的不断发展。事实上,从较早的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开始,平民叙事就已经在电视剧市场中显示出了它独特且持久的魅力。近期由陶虹、奚美娟主演的24集电视剧《保姆》在上海、南京、武汉、杭州等地的收视排行榜中均名列前茅。以《保姆》这样一部热播电视剧为代表来深入解析电视剧创作中的平民叙事的叙事策略及艺术特点,显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以《史记》和《汉书》为中心的史传文学中,卫子夫是一个粗线条而不乏传奇性的女人,2014年播出的电视剧《大汉贤后卫子夫》以粗线条的历史记载为基础,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再创作,将卫子夫塑造成一个"不争、不显、不露"、有才情、有美貌、有见识的女人,实现了对卫子夫形象的跨时空、跨媒介传播。笔者认为电视剧中出现的卫子夫形象,与传播主体的文化认知与艺术追求及其所处时代的文化氛围有关,同时也与电视剧这种传播媒介的特质及所对应的受众的审美趣味有关。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作为当代受众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大众艺术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日常生活审美化"是电视剧追求的重要美学原则。但电视剧创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电视剧中艺术价值的重要性,以及观众对于电视剧叙事、人物塑造超越庸常生活的审美要求。目前,由于电视剧创作过度贴近生活,电视剧人物塑造出现"极度日常化"现象,人物自身吸引力不足,导致观众对人物的认同感下降,电视剧创作严重缺乏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媒介场域里强劲涌动的新主流影视创作潮流中,新主流电视剧站在主导意识传播的立场上,力求与受众达到更高更深度的交流对话,彰显着“主流价值和主流市场的合流”。新主流电视剧打破了之前重大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一些固有模式,突破了创作上的某种“舒适区”,在体现生活本身的丰富性和艺术创新方面大大提升了受众的关注度。本文尝试从叙事手法、影像呈现以及受众层面等三个维度,探析新主流电视剧的创新“出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艺术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暗算》改编自麦家“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的同名小说,也是独具特色的一部谍战类电视剧,自开播以来便得到受众的广泛关注。《暗算》以34集的篇幅,《听风》《看风》《捕风》三个部分,讲述了发生在三个不同年代的故事,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收获了大批观众的赞许。这部作品在很多方面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本文拟从电视剧的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对电视剧《暗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方式的改变以及情节的变动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来探讨电视剧《暗算》对小说原著的改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后现代主义为切入点,探讨电视剧与电脑游戏"跨界混搭"新局面下的"后现代元素".《仙剑奇侠传3》《轩辕剑之天之痕》《古剑奇谭》三部经典游戏改编电视剧在叙事﹑剧情﹑视听三方面都展示出了典型的后现代风格,这一风格使游戏改编作品扩大了受众范围,优化了观影体验,同时也使此类作品有同质化﹑三俗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12.
2008年CCTV-8《海外剧场》在电视剧编排上呈现出和前几年不同的特点:电视剧播出题材更加多元化,韩剧不再成为《海外剧场》播出的主力军。笔者通过对其编排变化后的收视研究得出如下启示:坚持收视率与满意度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绿色收视率"的客观要求;坚持从"收视为王"转变到"品牌为王"是提升电视栏目质量的必然选择;坚持从迎合受众转变到引导受众是当代电视媒体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文学名著改编水准良莠不齐,过犹不及,必须把握合适的度或标准。名著改编既不能脱离名著自身的美学特征,又须切合电视剧艺术自身的传播特点,把握受众观赏时的审美心理。基于上述要求,现代文学的名著改编应该很好地把握适度原则。本文通过现代文学名著《围城》、《雷雨》改编的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具体分析了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音乐分析何晓兵音乐是电视剧中重要的结构要素,所承担的艺术功能大致有三:①通过乐音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刺激,调适受众对画面信息接收与记忆的心理状态。②通过乐音刺激引起的联想与想象,帮助受众扩大对画面蕴含的现实或心理空间的感受。③通过乐意...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蜗居>的热播引发全社会对青年一代"房奴"现象与"蚁族"身份的讨论与审视:传统的置业观念、住房符号化的身份象征与广告效应使"蚁族"进阶为"房奴",并带来新的困惑和焦虑.<蜗居>的受众深层心理可以归纳为三点:"蚁族"定位与身份认同心理、群体现照与平衡归属心理、窥淫欲望与道德评判心理,暗合现代社会受众对文化消费品的期...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钢铁年代》是一部蕴含人文关怀、情感蕴藉的工业题材电视剧作品,该剧体现了创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中国人文精神价值的探索。本文将从该剧对工业题材的厚度诠释,人物形象的人性之美,在市场与艺术之间的叙事智性等方面,解析工业题材电视剧应有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7.
“小小萤火虫,点呀点灯笼。灯笼闪闪亮,挂在你心中。”纯稚无邪的歌声总让人渴望走回童年,它演绎着一个关于真爱的故事。由江西电视台徐正浩编导的儿童电视剧《荧火虫,点灯笼》独辟蹊径,从编导到拍摄都作了一次较成功的尝试,其艺术魅力已使它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笔者以为,该剧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生活的情趣美。童心是可贵的,它天真善良,自然而不造作。《萤火虫,点灯笼》的编导对儿童心态的把握具体而入微。如明明拧酒瓶盖割破了手指,便眉尖微蹙,小心翼翼地把手指上的血舔干净。当小伙伴责备燕子穿皮鞋爬…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本体层面出发,结合中国电视剧"长篇化"现状,探讨了中国电视剧生产与传播的基本单位--"集"及其进行媒介传播的基本形态--"集剧".集,其诞生与标准化的过程是技术发展、媒介本身、市场需要、受众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集剧"极大地释放了电视剧的艺术潜能,实际发展中受到了制播体制、审查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指出"制播联动"是实现电视剧合理长度、提升电视剧艺术潜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霸王项羽一代枭雄的形象早已留传千古,而由导演王晓鹰根据作家潘军小说《重瞳》改编的话剧《霸王歌行》,则为观众捧出一个会舞剑吹箫、爱美人不要江山、不求权力只盼心灵归宿的诗人项羽。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文化含量高,能体现导演创作意图和哲学思考,往往代表一家电视台的最高艺术水准。在综艺节目、电视剧等泛娱乐的冲击下,能够带给观众以思考。纪录片的受众一般是社会的精英层,成熟,有思想,有一定消费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