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砚出齐鲁     
山东鲁砚,是我国名砚中的一种,远在唐宋时就享有盛誉,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吉林松花石砚等齐名。鲁砚之石品种较多,其中有红丝石、紫丝石、琅玡石(也叫金星石)、燕子石(又名蝙蝠石)、龟石、淄石等十多种,各有各的特色,都是绝好的制砚佳品。红丝石,产于益都县(即古时青州府),纹理美观,质嫩理润,色泽华绮而不浮艳,手拭如脂,似有游液渗透,与墨相亲,发墨如沾油,墨色相凝如漆。不仅石  相似文献   

2.
浅析文人砚     
文人砚,发于宋,兴于明清。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在朝野内外有了很大提升。他们不仅在庙堂之上参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决策,更在民间将其高雅志趣融入文化、艺术之中,这尤其表现在绘画方面,从而确立了“文人画”体系。作为这些文人的案上之砚,自然也独具文人之品格,追求之境界,使其具有“得之象外”的人文精神。要理解和认识文人砚,就首先要认识文人书画所推崇的审美价值观。讲究品格,追求意境,超凡脱俗。这与艺术人的修养、气质、内涵是密不可分的。一方砚的设计构思,依据石形、石色、石品随感而创作,直抒胸臆,从而达到“心景相融,砚人合一”之和谐意境。  相似文献   

3.
柯海蓝 《科教文汇》2013,(22):141-141,158
本文主要对传统砚形在现今如何雕刻、如何发展进行了阐述。对传统砚形的制砚应传承其使用功能,但对其艺术价值应予以提升,并具体从刻物如何显其境,刻人如何现其情的角度,具体说明了如何提升砚雕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韩天衡 《科教文汇》2010,(16):F0003-F0003
文房有四宝,日笔、墨、纸、砚。然而,笔颓而窠,墨磨而尽,纸则著笔墨随书画之精灵而化出,唯砚者若艺家之一生情侣、金石之友,不朽、不雕。得一佳砚,或对晤,或赏心,或互磨,苦乐与共,厮守终老,且传之后世,可不宝哉?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分析了砚雕艺术在当代市场兴盛的缘由及其主要缺陷,结合笔者的从艺体验,论述了砚石雕刻工艺之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6.
江立云 《科教文汇》2013,(25):146-146,148
本文简要分析了砚雕艺术在当代市场兴盛的缘由及其主要缺陷,结合笔者的从艺体验,论述了砚石雕刻工艺之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7.
歙砚奇葩     
砚,古代称为研,历来被视为文房重器。我国制作、使用砚台的历史悠久,传世名品辈出。早期的砚,一般利用自然石块,用水石块作研石,研磨自然矿物颜料。到秦汉时,石砚形制逐渐规范,一般是圆长方形或圆形石板制成砚板,外加小方石块为研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砚由单纯的实用器向实用和装  相似文献   

8.
古井贡酒制作技艺在传承的历程中经历了几个技术阶段:原始的发酵酒"九酝春酒"制作技艺;明代"老五甑"蒸馏酒制作技艺,现代微生物技术应用产生的白酒勾兑技艺。每次技术革新都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决定古井贡酒制作技艺革新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要求、文化因素和科学技术系统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9.
据史料记载,砚在汉代以前称作“研”,从汉代开始才改称“砚”。我国利用砚石制作石砚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石砚的雏型——石制研磨器。而近年考古发现,砚的历史一直可以上溯至5500年前的黄帝时代。砚的历史砚的发展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5个发展时期。西汉砚大多为配置有精致木盒或彩绘漆盒的长方形石砚。砚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显著发展,逐步从实用性的书写工具中脱胎,步入了工艺品的殿堂;成为汉代人社会地位与财富的一种标志和象征。玉砚、漆砚、陶砚应运而生,并以陶砚、漆砚为主。尽…  相似文献   

10.
技艺文化教育是以学习技艺制作,感悟技艺文化为主要内容,并与其他学科教育有机整合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概括、创造等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回族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历史探索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回族人民智慧,创造出了较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回族清真饮食制作技艺已经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了非物质文化。如何积极保护好回族清真饮食制作技艺成为人们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回族清真饮食制作技艺和非物质文化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凡是到过山西的人一定都有这样的感觉:山西是"面"的天下,所到之处,不仅面馆挨着面馆,而且五家之中必有三家是刀削面面馆。1983年5月,为拍摄制作面食的电视节目,日本明星食品株式会社的八原昌元先生来到中国山西太原,在参观了晋阳饭店、太原面食店,欣赏了师傅们的精湛技艺之后赞叹道:"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18)
随着国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人民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重视。许多非物资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并延伸出新的文化经济前景。而长期以来,桂北地区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广西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资文化,却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极其的缺乏传承和推广。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和实践的方式来研究在小学的研学课堂中融入非遗文化-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总结出有效的适合小学生层次的方法技巧,使学生能够方便的掌握制作技巧,了解传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主要方式是通过对广西桂北侗族地区的木构建筑结构进行实地调研学习,结合对小学生研学的方式方法,最后总结出一套适合非遗文化在小学中推广的非遗文化传承模式,为学习和传承民族技艺提供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凉菜中的象形拼摆是我国烹调技艺中一朵瑰丽的鲜花,它以首菜上桌,先为食者所瞩目,被誉为"厨艺杰作"、"餐桌上的艺术珍品",为驰名中外的中国菜肴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象形拼摆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才应运而生的。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交往频繁,制作宴席菜肴的技术水平不断发展,象形拼摆的应用则越来越广泛。所以,高水平的拼摆应用是摆在烹饪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题目。  相似文献   

15.
1879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成功地制取第一盏碳丝白炽灯的时候,发现了神奇的"爱迪生效应",并为此申请了专利。1904年,利用"爱迪生效应",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手下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人类第一支电子管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青州是一座古老而闻名世界的城市,青州称这次改造的关键点是位于城市中心的南阳河及沿岸的配套设施,力求体现青州古老城市的沧桑变化和突出“青”字,保留“古”字的特点,在这里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使青州成为真正的文化与生态的城市  相似文献   

17.
百科文摘     
端砚与端州砚之起源。砚始用于商,初以石墨磨汁作书。古老砚有玉石砚、翡翠砚、玛瑙砚等,均系罕见。一般多为瓦制,谓之瓦观,至西汉相继发现宜于制砚的石类甚多。而端砚以其优质石料和良好的发墨、蓄墨性能最负盛名。端砚名称的由来。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之端溪,故名端砚。唐宋时采砚业较盛。并有很大发展。端溪之采砚场,分上、中、下三岩和水旱二坑,以下岩水坑砚石最佳,俗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影像学《普通X线摄影检查技术》CAI课件的开发制作过程,介绍了制作课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同时也对课件制作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并结合实际问题介绍了一些技艺方法。  相似文献   

19.
董延武 《今日科苑》2007,(17):104-105
"传统手工艺"是一个时代的指称。在时序上它相对与现代,在内容上应指现代工业社会以前的所有工艺品类。但在经过20世纪以来工业发展的当代,大多数手工业品的生产已由机械生产所取代,或为新型工业产品所替换。因此,主要指以传统形式生产的工艺品类,这是历代手工艺中的极小部分。主要是手工技艺复杂不能由机器所取代的陈设欣赏工艺品类,诸如玉器、象牙雕刻、刺绣、缂丝、地毯、雕漆、景泰蓝、金银首饰及工艺画等等。这类产品选料精良贵重,制作精巧,其风格、形式主要继承了宫廷贵族的工艺的品质和传统,其存在价值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技艺的实施效果。根据使用对象和用途的改变,可把这类工艺品称为"特种工艺"。  相似文献   

20.
沈放 《科学生活》2007,(10):84-87
想了解旅游者眼中的意大利的象征是什么吗?意大利有关部门进行一次调查,得出的答案既令人惊讶又非常有趣。不是意大利时装,也不是米开朗基罗,更不是法拉利跑车,而是意大利面条。仔细想来又不奇怪,制作意大利面条的确称得上是一门"纯正的艺术"。在技艺超群的意大利大厨手中",平凡"的面团能变幻出种种形状。据资料记载,早在19世纪,意大利面条就已经有200多种不同的形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