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初,在国家“三网融合”第二阶段试点,全面推进背景的影响下,跨平台互相渗透、相互合作拓展新媒体业务,已成为新媒体探索式发展新的方向。随着3G的普及、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智能化的不断提升,手机、平板电脑上各类应用,已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推崇。移动互联网已经把生活的任何一个行为链条,连接到小小的手机终端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它们伴随生活的,不再是简单的资讯、新闻、  相似文献   

2.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数字有声读物在移动终端的传播得到了良好条件。而3G技术的成熟则为高质量的数字有声读物的传播提供了渠道。随着无线网络传输速度越来越快,移动终端越来越智能化,数字有声读物作为一种对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的补充形式,成为必不可少的、被越来越多受众所接受的阅读方式。移动流媒体技术使得数字有声读物的传输更加快捷,未来数字有声读物将会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符合人们新型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媒体融合加速,跨屏传播、多屏收视成为大势.在重大政治事件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共同参与,交叉互动,融合传播效果明显.然而在部分网络突发事件中,传统媒体表现吃力,大量议程割裂现象出现.传统媒体究竟该如何改变,才能有效实现议程融合?传统媒体跨屏传播中的议程割裂现象.目前传统媒体的跨屏传播方式主要有多平台、多终端直播,跨屏互动,短视频移动传播.在传统媒体的跨屏传播实践中,尤其是应对网络突发公共议题时,存在大量的议程割裂现象,表现为议题重要性判断割裂、议题报道取向割裂、议题属性割裂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普及,视听传媒迅速进入多屏时代,电视视频、网络视频、移动网络视频、户外视频、楼宇液晶电视、车载电视等等,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渗入到受众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发展,电视媒体如何应对挑战,如何通过版权运营实现成功转型,为广大观众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升级服务,是每一个电视人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一、多屏时代的媒体特点(一)移动终端大量分流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5.
何波 《声屏世界》2011,(11):61-63
移动互联网是使用手机、上网本、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应用的开放式互联网络。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次突破,移动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各领域活动的潜在颠覆性影响已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一条以移动多媒体终端为核心的产业链正在重构相关产业格局。移动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电信运营商对用户互动与获取信息的束缚,使随时随地互联、娱乐、搜索、商务等成为可能,人们的社会生活效率也因此得到巨大提升。有学者指出,移动互联网是三网融合的前奏,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视频行业普遍尚未盈利的现在,大多数视频网站已将发力重点布局于更有营销潜力的移动终端,而对移动领域的争夺也变相成为网络视频新一轮整合并购的始作俑者。目前,PPTV聚力(以下简称PPTV)已经在手机、PAD、PC、TV各端实现移动生活圈的服务,使移动视频成为用户个人标签以及信息门户,接下来将会在个性化高端体验方面进一步深化。移动智能终端作为第一屏,将成为今后用户视频消费的主体部分。而PPTV针对移动领域的专注效应,也使其先于行业占据移动终端的话语权,抢占多屏时代的这一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7.
李霞 《声屏世界》2014,(7):23-2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信息的形式已呈现多样化,运用多终端获取新闻并进行多维互动正成为全球新态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正成为受众获取新闻的主体屏幕。新闻终端的变革已经并将继续对新闻的内容和表达产生深远影响,对既有的新闻传播理念也产生很大的冲击,颠覆改写了新闻媒体人与受众对话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移动社交是指用户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以在线识别用户及交换信息技术为基础,按照流量计算,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的社交应用功能.移动社交不包括打电话、发短信等通讯业务①.2012年,一些传统电视台开始推出了基于电视互动的移动社交应用,将家庭共享的电视大屏与个人私享的手机小屏结合起来,实现手机用户与电视观众的高度匹配.在传播方式上从单屏走向多屏,受众使用媒体习惯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当下,移动社交应用的推出是传统电视台与移动互联网的一次跨界融合,也是传统电视台在触媒时代完成自我创新与突围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无线网络应用于手机、PAD等移动终端,标志着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小巧、便携的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与互联网媲美的信息服务,将人从电脑前解放出来。同时移动终端的普及与运用也改变了传媒产业的格局与组织结构,使媒介融合呈现新面貌。  相似文献   

10.
从2000年“三网融合”在“十五规划”中首次被当作国家战略性政策提出以来,关于这一政策以及我国媒体融合、媒介融合状况与前景的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被视为媒体融合重要基础的“三网融合”由于各类现实原因却一直未能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在目前中央重点推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媒体融合战略已被提升到全新高度的政策背景下,以及产业内部“多屏合一”的实现已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的条件下,拥有大量用户且发展潜力巨大的移动传媒产业面对三网尚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的现实状况,受其自身媒介特征的影响,有着相对独特的发展趋势。文章从对政策背景与技术背景的分析入手,以手机这一普及程度最高的移动终端为分析重点,对当前我国移动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孙诺 《传媒》2015,(15):52-53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数字有声读物在移动终端渠道拥有了良好的传播基础,而4G技术的成熟则为高质量的数字有声读物的传播提供了渠道.无线网络传输速度越来越快,移动终端越来越智能化,数字有声读物作为一种对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的补充形式,成为必不可少的、被越来越多用户所接受的阅读方式.移动流媒体技术使得数字有声读物的传输更加快捷,未来数字有声读物将会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符合人类新型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分析国内外电视业台网融合的现状,受众收视的移动社交化特点,进而探索城市台的差异化生存策略。本文采取了期刊内容分析和个案分析的方法,研究对象是中国大陆城市台排名较前的苏州广电、无锡广电和南京广电。期刊内容分析部分的资料来自五本传媒类核心期刊(CSSCI)自2012至2014年发表的文章。研究发现,台网融合成为国内外电视业发展的共识,社交移动电视的微传播是遵从受众喜好的历史选择。移动社交电视在国内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有四种模式:基于移动终端的APP应用模式、电视机构开发的社交互动模式、基于电视终端的"一屏两用"模式,以及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视频客户端模式。而囿于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发展瓶颈,城市台立足本土的社交移动微服务,有利于实现其差异化生存。  相似文献   

13.
牛存有 《视听界》2014,(5):46-50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收听工具演化为广播收听终端,形成传统、车载和智能三元终端主体市场,支撑广播媒体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竞争和融合中的独特市场地位和价值。网络收听终端的受众对收听终端使用的多样性、转换性以及收听节目的线性与非线性的兼容性,最具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之下,传统报业踏上了艰难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在过去的探索中,报业向新媒体的扩张涉及了电子版、新闻网站、论坛等形式,报业生命线也从报纸延伸至电脑以及手机等终端.而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转变为人们最重要的信息接触渠道,报业与移动终端的融合成为其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通信网、互联网已成为音频内容的重要传播介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正取代传统的收音机成为音频内容传播的新终端,利用移动终端的客户端程序以及播客定制下载已成为音频内容传播的新途径,对此,广播媒体不可不察且应积极利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三网融合技术也经历着有序的发展,本文结合这两点,提出了基于移动终端的广播电视多媒体业务系统的研究,此系统对广电机构的业务拓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对移动终端广播电视多媒体业务的兴起背景做了详细分析,然后对业务系统方案从数据流的接收、转换、发送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17.
陈思  赵骅 《新闻前哨》2013,(9):97-99
传统媒体曾长期占据着自上而下纵向传播的主导地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这一主导地位,而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移动终端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媒介使用习惯。传统媒体不得不与新媒体进行合作,以寻求新的生路,转型已经成为必由之路。一、网络媒介促进电视媒体多屏传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电视模拟转数字的推进、网络视频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发展,电视台面临着一波又一波的数字化挑战。如今,受众可以在电视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个屏幕终端观看到电视节目,电视消费真正进入了多屏世界。在美国,日益复杂的多平台世界也正在激烈争夺受众的有限时间。2012年谷歌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90%的美国民众媒体消费集中在电视、电脑、iPad和智能手  相似文献   

19.
移动化给传统新闻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手机、汽车、便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诸多移动终端,成为整合和呈现新闻信息的新平台。终端入网、推送和订阅、App应用、个性化订制打造出的"移动阅读",在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的新媒体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李莎 《青年记者》2012,(5):74-75
移动应用商店(Mobile Applications Store)是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应用软件依附的商店统称,它可以向智能移动终端的用户直接提供下载第三方开发商提供的应用软件服务,这是由苹果公司首先开创的一个让移动网络与手机平台相融合的新型经营模式,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开发平台的封闭性以及发售渠道的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