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关于青少年的新闻报道中,新闻侵权、煽情报道、伦理错位等现象屡见不鲜,本文以一些关于青少年的新闻报道为例,探讨青少年报道中的伦理问题,同时探索青少年报道中的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2.
舆论在各个领域中的产生和传播,能在人群中产生强大的意识形成一股力量,去影响受众人群中的思维和各种观念。面对纷繁复杂的传播环境、置身于喧哗的舆论场,受众急需从新闻中了解全面的情况与专业权威的看法,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事件从发生到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地方媒体主动介入,配合政府,用及时、全面、准确的新闻报道引导舆论,对化解矛盾、稳定人心进而稳定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地方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必须要兼顾媒体责任、受众需要以及政府要求,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当今新媒体时代,短、平、快的新闻报道拓宽的是受众的传播力,而深度报道就是提升新闻舆论对受众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媒介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融媒体,使信息传播渠道与媒介更加多元化,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做好做精深度报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深度报道的选题和策划、深度报道的采访、深度报道的写作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当前媒体工作者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时代,这些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如果信息传播有误,很容易引发群体性的非理性情绪与行为。因而,研究新闻媒体在危机报道中的角色定位,对于引导舆论、稳定民心,从而构建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闻体制改革深入、市场化运作推进为媒体带来竞争活力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媒体的伦理道德问题就是其一。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参与到讨论中来,明确批评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媒体道德失范问题:“为了吸引受众注意力,争夺受众市场,一些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抛弃人文关怀的精神,泯灭良心与公正,使得突发事件中的暴力、血腥、煽情、低俗等媚俗化倾向日渐盛行……另一方面,激烈的媒体竞争使得媒体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受害者身上‘寻找新闻亮点’、‘挖掘新闻深度’,通过煽情来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应用得比较广泛。国外媒体经常有意识地安排和设计问题的轻重次序,尤其在竞选中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新闻报道,调动受众的注意力,引导社会的舆论热点。危机事件的发生发展虽然难以预测,但是我们也可以根据危机在不同阶段的特点组织报道,引导公众正确的应对危机,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服务功能是新闻事业的基本社会功能之一.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新闻媒介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实施监督、普及知识等都是服务性的体现.本文所说的服务性报道,非指这种广义的服务功能,而指一种特殊的新闻品种,即通过为受众提供具有直接可用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受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9.
服务功能是新闻事业的基本社会功能之一.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新闻媒介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实施监督、普及知识等都是服务性的体现.本文所说的服务性报道,非指这种广义的服务功能,而指一种特殊的新闻品种,即通过为受众提供具有直接可用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受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0.
服务功能是新闻事业的基本社会功能之一。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新闻媒介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实施监督、普及知识等都是服务性的体现。本文所说的服务性报道,非指这种广义的服务功能,而指一种特殊的新闻品种,即通过为受众提供具有直接可用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受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新闻报道。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搞好服务性报道是满足受众需求、提升媒介竞争力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11.
报纸作为主流媒介之一,全面,真实地报道四川地震灾情,积极主动寻求并构建议题,形成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趋同,取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从而发挥出强大的力量。由此引发的传播现象仍值得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郭攀 《中国广播》2014,(11):41-42
在当今新媒体打造的舆论阵地上,时政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还相对较低,如何让更多的时政新闻适应新媒体语境、善用新媒体技术,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广播时政新闻报道需要不断调整语态,以适应新媒体舆论传播环境中的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3.
时代变革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各种天灾人祸接踵而至。灾难新闻因其突发性、震撼性,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的部分灾难新闻报道却引起了较大争议,尤其是以官方通报为代表的部分消息,空喊口号、突出"领导",却缺乏有效信息。在官方话语框架主导下的新闻报道多采用主动语态的形式,容易引发与受众的隔阂;而采用"被动语态"报道模式,则容易被受众接受,能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明 《声屏世界》2016,(5):26-27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新闻报道中新闻背景材料的重要性。要考虑受众的认知程度和心理需求,提供相关事件的背景,使得新闻报道获得传播效果的最佳化。不能因为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而忽略新闻背景材料的挖掘和表达,否则容易引发不好的舆论反应,甚至对社会或某些群体带来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经济新闻报道特别是重大题材的经济新闻报道,已经成为受众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成为各大媒体所倚重,吸引受众,扩大独立舆论影响力、增强媒体权威性的重型武器。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新闻传播研究者借用“煽情”这样一个名词来批判电视新闻以视觉文本刺激感官来强化传播效果,也有研究者指出现代电视叙事对视听感官刺激的高度依赖导致了信息内容浅薄化、降低受众对媒介判断力、信任度等传播效果局限问题.在突发自然灾难报道中规避煽情化主要有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时代,信息接收和供给形式更加多元化.社会大众自媒体转向多元互动传播.在体育重大事件新闻报道中,正确引导事件的舆论走向已经成为传播领域的重要课题.构建舆论格局、营造良好舆论生态环境,引导舆论发展走向人民舆论,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注体育重大事件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事实上,参与性新闻报道并不是固定的新闻报道方式,参与性报道方式更倾向于一种表达形式被融入到报纸新闻节目的制作中。报纸新闻的传播理念就是让受众积极参与到新闻报道的编写和制作中,丰富新闻报道的形式,实现新闻报道的多样化。但是,从报纸新闻的参与性报道现状可以看出,参与性报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新闻媒体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参与性报道方式在报纸新闻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受众的参与度,进而提高报纸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时间是媒介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探寻疫情期间媒体新闻报道对时间感知的影响有助于深化媒介时间的理论研究.研究发现:疫情期间,媒体通过全天候、多维度、多渠道的报道影响身体的具身,重构了时间的感知,赋予受众身体在场;同时媒体建设性新闻的生产流程和新闻报道实践正好契合疫情期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理念,平衡受众的认知,促进信息治理,引导舆论,感化受众同心同德,引发共鸣,继而推动受众同向同行、聚民心、凝共识、汇力量赢取全民抗疫的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对恶性事件的新闻报道逐渐增多,对于案发过程、事件背景、当事人个人情况的挖掘和描述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细化,甚至有炒作、渲染、煽情等行为出现。其中部分报道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良社会后果,包括可能引发犯罪模仿、伤害当事人及家属、错误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在恶性案件的报道中,如何在保证受众知情权与避免不当报道引发不良社会后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本文所关心和讨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