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而本文研究的是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从1958年至今,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业界对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展开了全新的思考和实践,其中就包含了对其解说词的应用、作用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下面笔者就纪录片《台北故宫》中的解说词来分析新时期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叙述特点。  相似文献   

2.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是对画面说明、补充、整合、深化的一种特殊文学创作,是非独立性的,这一特性决定其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功能作用是以多种表现形式为画面服务,它通过文学性的创作,为受众在有限的画面里创造出无限的画外空间。  相似文献   

3.
解说词是电视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写好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是电视台编辑、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电视工作者应该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这里本文不想对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进行全面的研究探讨,只想结合自身实践对解说词写作中的语言要求谈一些粗浅看法。具体、形象、准确具体。一方面,一切事物都是以自己的特殊形式存在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直观可见的画面要有相应的具体解说,才能把一般性的意思和抽象的道理说得栩栩如生,给人以明晰的印象,使之便于…  相似文献   

4.
杜丹心 《东南传播》2020,(5):110-111
解说词配音是电视人物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电视人物纪录片《锡兰公主》为例,试析解说词配音中情感表达的作用,探寻情感表达与纪录片主旨如何达到"情"投"意"合的和谐融合效果以及提升解说词配音情感表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解说词是电视纪录片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区别于电视画面的有声语言,解说词可以展现无法展现的内容,也可以创造无限的画外空间。所以,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片子的质量,就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语言特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林惠丽 《东南传播》2012,(1):159-161
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也有"境界"。以王国维的境界说来分析纪录片的解说词,可以发现有些主创者在解说词和视听语言的配合中采用文学创作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表现技法。两种表现技法在使用上各有特色,在电视纪录片中应用有着独特的效果和感染力。恰到好处地运用两种技法,可以提高和拓展受众的想象空间,达到增加电视节目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而本文研究的是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从1958年至今,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业界对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展开了全新的思考和实践,其中就包含了对其解说词的应用、作用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是以纪实为内容和形式的电视艺术形式,它既有电视片的普通创作规律,也有着纪录片特定的创作规律。在纪录片的创作中,解说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那么解说词的创作如何协助完成纪录片的创作呢,又如何让纪录片增色呢,本文试从纪录片的创作规律总结一些解说词的创作规律。并根据作者本人多年纪录片创作经验,探讨几点纪录片文稿写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电视是影响力极大的大众传播媒介,它以自身视听兼备的优势叩开了无数观众的心扉。特别是近年来,电视纪录片以其鲜明的风格,有冲击力的画面,优美的解说词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不过,如何将电视赖以生存的重要语言手段—解说词写好似是困扰电视工作者多年的难题。不少纪录片的解说词写得要么辞藻华丽,诘屈聱牙;要么板起面孔,正襟危坐;要么播音解说,以一贯终;要么虚张声势,故做深奥等等。结果往往因文害意,这虽不占多数,但也不算少数。这种纪录片、专题  相似文献   

10.
解说词是电视专题片部分,在很多纪录片中甚至起到首要的作用.解说词与音响和画面的有机结合共同营造了电视专题的美感.解说词兼具审美性与文化性,在电视专题片的所有构成元素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播音员在配音时必须坚持解说为内容服务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文重点讨论了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意境,并对播音主持的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电视纪录片是变化着的画面艺术、音响艺术或者说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二者融合。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要有画面、解说、字幕、配乐、特技等多种手段,撰写好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王蕾 《青年记者》2013,(2):50-51
电视纪录片是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也称专题片,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涉及人类生存的各种题材,进行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它是运用镜头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反映客观世界原生形态的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电视节目形态。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在全国的热播,电视纪录片开始成为吸引观众、提升收视率的重要节目体裁,这也促使了电视人勇于探索纪录片的制作。在纪录片制作中,解说词的作用不可忽视。现代电视纪录片追求画面与解说词构成的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的完美  相似文献   

13.
钱猛 《视听纵横》2002,(5):50-50
电视纪录片作为电视节目中一种独立的表现形式,在创作过程中,声音的创作远比画面的创作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因为声音成分复杂,更是因为人们对声音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了。纪录片中的声音成分主要有:人物同期声、自然音响、效果音响、解说词、音乐,它们在作品中经常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声音效果。关于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一直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争论不休的问题,而这种声画关系的争论又往往表现在对声音的认识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声音的认识,主要有这样两种偏差:一种是主张以画面为主,声音是为了补充画面的不足,它注重的是画面的冲击力和表现力;而另一种则是强调解说的作用,画面只是图解解说的意义而已,它注重的是解说词的表意作用及创作主观情感的抒发。虽然这两种认识各有各的理由,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都忽视了电视本身所具有的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4.
李晓峰 《视听界》2002,(6):71-73
近年来,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态势:创作者们越来越重视同期声的使用。虽然传统的电视专题片制作模式的影响仍然存在,但是在实践中,创作者已经突破了解说词先行的创作模式与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同期声的使用。本文试通过对变化中的同期声使用的描述,分析这种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电视台播映的电视片大致分为两类:新闻片和纪录片。这两类片子的解说词写作方法各有特点,很不相同。作为视觉形象的艺术,一部电视纪录片的主体是画面。解说词与画面密切联系,并服从于画面,受画面的制约。但解说词又是纪录片的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它既要解释画面,对画面进行说明和补充,给观众增广知识;又要阐明影片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6.
游丁琳 《东南传播》2016,(7):134-136
在电视手段和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关于纪录片的定义已经几经修改。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定义纪录片,一部好的吸引人的纪录片,不仅仅要有精彩的故事、富有表现力的主人公、独具风格的解说词,更重要的一点是,它必须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语言。画面是一部纪录片的灵魂,是纪录片真实性与艺术性最直接的体现。本文将通过作者在参与纪录片《中国梦·福建故事》创作中的实践经历,来分析如何更好地运用画面语言讲好电视故事。  相似文献   

17.
杨振乐 《东南传播》2014,(7):99-102
纪录片的选题、人物塑造、叙事结构、解说词是我们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的四个重要因素。它们如同人类的骨骼一样重要,是构成一部纪录片感动力并因此获得成功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8.
陈晓莉 《视听界》2001,(2):14-15
解说词在纪录片中起着重要的作:胜是来说明介绍情节过程,一是用来修饰情节内函,二缺一不可,第一种作用很好理解,不说明介绍,单单依靠画面,音乐,效果声和字幕是不能完整表达节目信息的,重要的是第二种作用,修饰和不修饰,区别很大,有时甚至是一个纪录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在长期的专题和纪录片节目制作过程中,我体会到写好电视解说词有以下两点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自1998年以来,我创作的电视外宣片已有75部在美国斯科拉卫星电视网播出。其中,绝大多数是人文色彩较浓的纪录片。下面,我就电视外宣片的纪实性、外宣纪录片中的解说词及音乐的运用第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葛明 《现代视听》2011,(10):48-50
电视纪录片作为"国家相册",在当今时代和未来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解说词的写作更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如何让解说词生动、形象地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性、时代性,使解说词能够突破文字和语言的本真力量,达到在更广阔范围传播的效果,引发观众思考、开启思想的通道,是写作者应该着重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