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农村贫困生由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使他们出现自卑、孤僻、抑郁、焦虑、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等消极心理,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高校应健全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使高校贫困生能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63):148-149
我国现行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对受资助学生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高校贫困生受资助后的后续教育和管理则成为难点,甚至盲点。本文从意识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幸福教育、励志教育等方面对受资助学生的后续教育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贫困生问题是高等教育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励志教育是破解贫困生"核心问题"的有效手段。学生资助工作不仅具有扶困功能,也具有德育功能。正因为如此,高校在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当前,互联网络时代"微教育"的兴起,为高校开展贫困生励志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和载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从学生资助工作的实际出发,运用"微教育",通过德育的内容、"贴心"的教育形式和"入心"的技术手段,使贫困生的成长成才受益于励志教育,顺利完成学业,并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不仅是助困,也是培育人才、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构建以就业力为核心的"发展型"资助模式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果,有利于提升贫困生的就业能力。高校需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在实践中锻炼贫困生的就业力;以贫困生需求为导向,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搭建实践平台,以"项目式"资助模式锻炼贫困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贫困生积累心理资本和情商资本。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特点,对贫困生在思想、心理、精神等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高校在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贫困生素质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综合能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特点,对贫困生在思想、心理、精神等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高校在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贫困生素质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综合能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高校已初步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但现有体系在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面存在不足。结合当前高校贫困生现状,高校应构建物质、素质、心理方面的资助,推进感恩教育,建立有偿助学模式,促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资助贫困生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针对高校贫困资助生在诚信意识、感恩意识、主体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根源,提出高校资助工作与德育工作同步进行的教育思路,认为高校在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中。要强化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9.
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工作实践,在此提出将经济资助和能力提升、就业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相结合资助育人"五帮服务",着力构建"经济资助、精神关怀、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希望能为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援助体系坚持以人为本指导理念是建设和谐社会,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帮助贫困生实现价值理想的要求。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援助体系存在经济投入不足、资助模式单一、缺乏经济分配动态考量机制及突出人文关怀的精神资助等问题。完善以人为本的高校贫困生援助体系,实现对贫困生经济上、精神上、能力上的综合资助,可通过借助政府和社会各方主体的力量,充裕资助经费,实行动态化考量机制的经济资助策略,开展针对个体的个性化精神资助,提倡注重提升贫困生综合素质的能力资助等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高校贫困生教育资助工作的效果受到广大贫困生的认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助对象认定机制尚不完善、资助主体比较单一、资助模式有待优化等。完善高校贫困生教育资助制度,应健全资助对象认定机制,以保障教育资助公平;加强政府资助力度,挖掘高校资助潜力,激励社会力量助学;优化贫困生教育资助体系内部结构,完善各资助方式的内容及管理制度;注重"经济物质资助"和"精神心理援助"相结合,建立综合救助体系,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除了要帮助其在经济上顺利完成学业,还应在如何提高贫困大学生自强精神方面下功夫,按照"惠及所需,助困励志"的服务宗旨,建立"济困—扶志—强能"三维并进的"励志强能"资助体系,帮助贫困生走出精神的困境和迷茫,实现贫困生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关怀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内在的伦理意蕴和价值尺度。在实际工作中,施助者的实用功利思想和工具理性价值取向明显,往往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重视共性问题忽视个体差异,重视经济资助忽视精神抚慰,重视制度规范忽视情感需求,导致贫困生资助功能窄化、人文关怀缺失。高校及有关部门应将人文关怀作为贫困生资助的核心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文关怀与制度规范、资助形式与资助内容、资助过程与思想教育等的关系,加强对贫困生的经济关怀、精神关怀、学业关怀和能力关怀,努力构建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为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但这一体系中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方面出现缺失,成立专门的高校贫困生心理资助机构、完善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建立全方位的贫困生心理教育与咨询体系、开展贫困生的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和提高贫困生的心理自助能力都应包含在心理资助体系中。  相似文献   

15.
完善、合理、科学的高校贫困生助学体系是保证我国高等教育顺利实旌的重要条件.更是保障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对我国高校贫困生助学体系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认为,虽然目前高校贫困生助学体系的形式多样、成效显著,但是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注重精神提升,方可实现经济资助与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位,已成为政府、高校、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国家不断加大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建立了一套资助体系,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贫困生的人数和比例都呈上升趋势,层次、素质、专业等也日益多样化;基于高校资助服务系统,分析艺术设计专业贫困生的贫困原因、贫困程度、专业特点、入学动机等,结合高校录取时的贫困资料认定、诚信教育、勤工助学、心理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就创业活动等多方面提出资助新方案,倡导贫困生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树立自助为主他助为辅的助学理念,以促进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教育工作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希望基金会":高校帮困育人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还是立足于经济上的扶助,一定程度上缺乏育人的功能与作用.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希望基金会"的成功实践,为我们从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贫困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孔导贫困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贫困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等方面探索构建高校帮困育人新模式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贫困生的认定、资助资金来源、勤工助学岗位数量、报酬与安全等问题。进一步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必须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规范银行贷款,加强贷后管理;拓宽资助资金渠道;构建“三位一体”勤工助学体系。应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使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加持久有效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明显的"重物质、轻精神"、"重保障、轻发展"、"重管理、轻服务"等现实问题,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出发,探究高校贫困生的有效资助策略,加强人文思考,构建人性化、多元化的立体式资助体系,有利于切实提高资助工作的时效性,充分发挥济困助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贫困生是高校大学生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群体,通过对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贫困生认定、国家资助政策和缺乏感恩教育等方面问题的分析,从细化贫困生认定,调整资助政策、拉开资助力度、建立全方位勘工助学体系,重视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等后续工作方面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